APP下载

大理州鸡沙门氏菌血清学调查

2022-03-01陈富珍李珂赵蓉严红亚黄建新曹荣昌王乔花刘喜雨

云南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理州沙门氏菌鸡群

陈富珍,李珂,赵蓉,严红亚,黄建新,曹荣昌,王乔花,刘喜雨*

(1.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2.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4)

沙门氏菌病是与兽医公共卫生密切相关的一类常见人兽共患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该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感染人类,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沙门氏菌传染性较强,如控制不及时,易引起群体性感染,造成严重后果[1]。据统计,2014年,欧盟国家由于感染沙门氏菌需要住院的人数为88715人[2]。在我国,沙门氏菌感染率也非常高,常通过污染的猪肉、鸡肉、鸡蛋及其他畜产品引起人感染沙门氏菌,导致人类患病[3]。有资料统计,在中国,每年约3000万感染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中,大约有75%的人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引起的[4]。鸡沙门氏菌病是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属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包括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等[5]。鸡沙门氏菌可以引发不同年龄鸡群发病,并表现出差异性的临床症状,成年阶段的鸡感染该疾病后,表现为发病过程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或呈现慢性发病隐性感染,2~3周龄雏鸡易感,常呈急性感染,发病急,死亡率高[6]。种鸡感染沙门氏菌可经蛋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雏鸡沙门氏菌发病率在10%~100%[7]。家禽感染沙门氏菌后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等,严重危害家禽健康,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鸡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仅能引起动物感染发病,还能因食品污染造成人的食物中毒,因此,对鸡沙门氏菌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常志顺等[8]对云南省鸡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蛋鸡和土杂鸡养殖中,细菌病是主要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中鸡沙门氏菌病为9.80%,说明云南省内鸡群普遍存在沙门氏菌感染。近几年,大理州为促进畜牧业绿色养殖快速发展,全力推动禽蛋产业发展,养殖范围广,存栏数多,发生该类疾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理州9个县(市)的鸡群进行沙门氏菌血清抗体检测,开展沙门氏菌血清学调查,了解大理州范围内鸡沙门氏菌感染现状,为大理州鸡沙门氏菌的防控及净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试验样品

2020—2021年,大理州9个县(市)的4个规模化养殖场、17个散养场(户)鸡翅静脉无菌采集血液样品1424份,离心析出血清以备用,其中规模化鸡场1055份、散养场(户)369份,详细记录公母、饲养方式等。

1.1.2试剂

鸡沙门氏菌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均购自哈尔滨国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鸡沙门氏菌(SSYN001株)微量凝集试验标准抗原,为0.5%苯酚生理盐水细菌悬液(1×109CFU/mL),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提供。

1.2 方法

1.2.1试验方法

采用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实验室构建的沙门氏菌微量凝集试验方法进行。96孔U型反应板中加入25μL/孔的0.5%苯酚生理盐水;每行第一孔加入待检血清25μL,倍比稀释至第6孔,弃去25μL;最后按25μL /孔加入上述制备的鸡沙门氏菌微量凝集试验标准抗原,同时设立阳性和阴性血清对照,置湿盒中37℃培养18~24h,观察试验结果。结果判定标准参照NY/T 2838—2015判定标准和美国国家家禽改良计划,微孔板的孔中出现明显的絮状沉淀为阳性反应;孔中出现大而明显的纽扣状沉淀为阴性反应;记录样品阳性反应凝集孔数n,当n≥4时,判定为阳性(+),当n≤3时,判为阴性(-)[9]。

1.2.2数据处理

利用Excel 2010中统计学函数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

2 结果

2.1 各鸡场鸡群检测结果

1 424份血清中,检出阳性血清469份,平均阳性率为32.94%,其中规模养鸡场、散养场(户)饲养鸡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0.14%、40.92%(见表1)。由此可见规模化鸡场和散养场(户)均存在沙门氏菌的流行,但散养场(户)饲养鸡群感染率更高。

表1 各鸡场鸡群沙门氏菌检测结果

2.2 公母鸡群检测结果

按照公母对9个县(市)采集的1424份血清样品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母鸡血清样品754份,阳性样品264份,个体阳性率为35.01%;公鸡血清样品670份,阳性样品205份,个体阳性率为30.60%(见表2)。由结果可见母鸡群沙门氏菌抗体阳性率高于公鸡群。

表2 公母鸡群沙门氏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3 不同养殖方式鸡群检测结果

按照养殖方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发现:笼养蛋鸡沙门氏菌感染率为31.90%,散养土杂鸡沙门氏菌感染率为33.52%。由表3可知不同养殖方式对鸡群沙门氏菌的感染有一定影响。

表3 不同养殖方式鸡群沙门氏菌检测结果

2.4 各地区鸡群检测结果

本次共检测了大理州9个县(市)不同鸡群1 424份血清样品,根据区域进行统计发现:鸡沙门氏菌在大理州范围内普遍存在,9个县(市)的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场(户)均检测出阳性样品,各县的场(户)阳性率介于17.29%~44.64%,其中云龙县阳性率最高,祥云县阳性率最低。详细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地区鸡沙门氏菌检测结果

3 讨论

对采自大理州9个县(市)鸡群的1424份血清样品通过沙门氏菌微量凝集试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理州各县(市)鸡群均有不同程度的沙门氏菌感染,个体平均阳性率为32.94%。不同县(市)鸡群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介于17.29%~44.64%,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和当地气候、环境、水源、交通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测。云龙、弥渡、漾濞、巍山几个县阳性率高,主要原因:一是采集的样本容量小;二是所采样本饲养条件、环境差;而祥云、剑川、洱源、南涧这几个县养殖规模化程度高,基础设施、条件都相对好一些,鸡群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则低。通过调查发现,规模化养鸡场鸡群阳性率为30.14%,低于散养场(户)阳性率(40.92%),主要是规模化养鸡场更加注重鸡群的日常管理和检疫环节,严格筛选、进行种蛋入库前的消毒工作等。而散养场(户)多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养殖数量少,基本没有防疫检疫的意识,造成鸡沙门氏菌在鸡群中的垂直传播和雏鸡群中的水平传播。从鸡群的公母统计结果看,母鸡个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公鸡个体阳性率,可能是母鸡饲养周期长,接触病原体机会增多,加之垂直传播和隐形感染带毒。饲养方式上,目前蛋鸡养殖基本都采用离地笼养,鸡粪分离,规模化养殖程度高,不仅有效利用空间,还方便统一管理,基本上会定期清扫、消毒,养殖环境相对干净、干燥,不利于沙门氏菌生长,能大大降低沙门氏菌在鸡群间的水平传播。调查采样时发现,散养场(户)的饲养条件非常简陋,饲养方式很随意化,卫生条件较差,基本没有消毒措施,还有部分散养场(户)将畜禽混在一起饲养,粪污混合,蚊蝇乱飞,这些都有利于沙门氏菌繁殖、相互传播,引发沙门氏菌病。

由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大理州部分县(市)鸡沙门氏菌感染率较高,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分析以上造成鸡沙门氏菌普遍感染、流行的原因,减少大理州鸡沙门氏菌感染,有效控制该病传播,仍需不断探索。第一,需要不断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知识,鸡沙门氏菌可以垂直传播,因此,在选种蛋时需要严格选种,尽量从沙门氏菌已经净化的种鸡场引种,同时,进栏前要严格检疫、消毒,减少种蛋垂直传播和雏鸡间水平传播。第二,饲养管理要细心,防重于治,养殖效果的好坏与日常管理技术、饲料配比、水质优劣、饲养环境相关指标的控制有很大的关系。第三,积极优化饲养条件,完善养殖设施,添置灭蚊蝇灯,放置挡鼠板、安装防鸟网等,减少动物间相互传播。第四,改善养殖环境,注重卫生消毒,在养殖场周围设立防疫隔离带,尽量远离其他同类养殖场,鸡舍及周围环境要定期大扫除、定期带鸡消毒等。第五,防控疾病要合理用药,现在很多养殖户,一旦鸡群发生类似疾病,未确诊就开始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普遍耐药,使得很多药物不能有效防控该病,而且后期易导致肉源性食品药物残留超标,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药物使用需要筛选,依场因病制定合理的用药规范。第六,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成年鸡感染沙门氏菌多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容易造成病原长期存在和蔓延,需要定期抽检,及时淘汰阳性鸡。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治不仅关系鸡群的健康还影响养禽业的发展,需要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大理州沙门氏菌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画里有话
春节临近,提醒养殖户谨防鸡群受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