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地过年不猫冬,梅开二度擒大青

2022-03-01王洋

垂钓 2022年2期
关键词:豆饼青鱼单向

王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回家过年更是烙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集体自觉,由此催生了“春运”这一中国特有的现象。在40天左右的“春运”期间,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是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主动大迁徙,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2020年底,零星疫情时近时远,我考虑再三,没有加入“春运军团”,全家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在不用“猫冬”的南方过冬,钓鱼是必须安排上的,我和儿子摩拳擦掌,憧憬着冬钓的收获与喜悦。

开竿大“鲫”大利

12月26日是星期六,天气阴冷,冬钓小分队胸怀火热,一骑绝尘,飞奔到“挥竿自留田”。这个“自留田”其实是距家半小时车程的一处苗圃生态园,内有2亩方塘一口,鲫、鲤、草、鳊、青、黑、鲇等常见鱼种一应俱全,不喂饲料,近乎野生,多年未干,大物频现。此地平日大门紧闭,鲜有人近,空气新鲜,这两年成了我们的垂钓主阵地。

到了鱼塘边,父子俩忙活得热火朝天。考虑到天冷水温低,我选了款腥香型饼饵,快速组装好两套豆饼钩钓组:一组抛到深水区,放长线钓大鱼;另一组甩在不远处,专攻浅水近岸。

豆饼钩是东北地区主钓鲤鱼的特色传统钓法,优点是诱钓合一、携带方便。我和豆饼钩结缘于2010年,那年盛夏的一天,父亲、两位表哥和我在绥中大风口水库夜钓,凌晨时分我眼见旁边钓友拽上来一条红毛大鲤鱼,天亮后走过去一问才知,原来是用海竿打豆饼钩钓上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鱼,对东北水域中的大鱼来说,纯天然的豆饼是它们实难抵抗的美味佳肴、放心食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家乡的这种钓法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不断研习、反复实践、尝试改良,如今它已成了我的海竿“标配”主打钓法。

报警器滴滴答答响了起来,听这声音节奏,鱼应该不大,我让儿子提竿摇轮,练练基本功。把鱼拉出水面一看——鲫鱼开竿,大“鲫”大利好兆头!接下来,两个报警器你方响罢我登场,儿子每每快步冲上前,提竿摇轮又收线,可上来的不是放生级别的小鱼苗,就是空钩啥也看不见。

眼看太陽升到中天,心中憧憬的大鱼渐行渐远。收竿前的最后一投,我尝试突破思维局限,启用夏钓时屡试不爽的杀手锏——换上酒香型饼饵,在两枚钩子上各挂一颗玉米色泡沫球,抛投入水,静候佳音。没多一会儿,报警器毫无征兆地疾呼高喊,人还没到跟前,架子已被掀翻……几个回合下来,水中巨物露出了真容,原来是一尾健硕修长的大青鱼,夫人恰到好处地拍下了我和儿子喜笑颜开的难忘瞬间。返程路上,儿子一会儿和妈妈盘算着大鱼怎么吃,一会儿兴奋地回味着上鱼的精彩片段,欢声笑语乐翻了天。

在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时光如水般无声流走。2021年1月24日是儿子期末考试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天气晴好,父子俩再次奔向“自留田”。汽车在郊外宁静平坦的公路上飞奔,阳光欢快地穿过香樟树叶的缝隙,在粗壮的树干上舞动着,又洒落在田野上、水渠边。斑驳的光影随风跳跃,忽明忽暗、忽隐忽现,好像许多小星星在冲我们眨眼。回味着上个月擒获大青鱼的那一幕,我们都期待着“梅开二度”。

上阵父子兵

儿子成功抄鱼

因豆饼钩钓法不用盯着浮标看,久而久之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时不时来个“巡塘”——绕着鱼塘走走看看,挖挖蒲公英,采采地皮菜,逗逗蜻蜓,拍拍野鸟,查查不认识的植物叫什么名字,常有意料之外的收获和发现。这次也不例外,走着走着就听儿子兴奋地说——爸爸,地皮菜,我低头一看,果然是地皮菜,好大一片,墨绿可人。地皮菜也叫地耳、地木耳、地软,是一种形似木耳的蓝藻类植物,和发菜、紫菜、海带是近亲,营养丰富,充满山野风味。此物无根无叶、无花无枝,湿润时展开呈墨绿色,干燥时卷缩呈灰黑色。据《本草纲目》载,时珍曰:“地耳亦石耳之属,生于地者也。状如木耳。春夏生雨中,雨后即早采之,见日即不堪。俗名地踏菰是也。”儿子如获至宝,轻车熟路地采摘起来,边采边说:奶奶要是一块儿来,还能找到更多。看这架势,回去妥妥够吃一顿了。

报警器响了,我和儿子立马跑回钓位,摇上来一看:武昌鱼、大餐鲦各挂一钩,双双出水,好个一箭双雕。令我不解的是,同样的钓位,同样的杀手锏,这次咋没大鱼光临了?

几乎在上次钓到大青鱼的同一时段,报警器给力又给面儿地滴滴作响,父子俩一跃而起,迅速进入实战状态。冬天的鱼劲儿不大,耐力也一般,当小潜艇般的青色巨物露出水面时,我和儿子异口同声:“青鱼!”父子俩默契配合,儿子成功抄鱼入网拖上岸来。春节前好事成双再擒大青,真是份喜人的过年大礼包,我们甭提多高兴了。

爱钓鱼又爱吃鱼的人都知道,大鱼钓起来很过瘾,但想把大个头的淡水鱼做得好吃却不容易。这两条大青鱼,一条做成了酸菜鱼,另一条呢?父子俩不约而同想到了全家都喜欢的美味——腊鱼。

将鱼腌制后再晒干,就成了腊鱼,常见的鱼类都可以制成腊鱼,尤以肉质肥厚的大物为佳。很多南方家庭都有冬季腌制腊肠、腊鱼、腊肉的习惯,门廊前、阳台里、屋顶上,随处可见种类繁多的腊味一排排、一串串地随风舞动、摇曳生辉。腌制好的腊味咸香可口,容易储存,在南方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席位。据说在腊鱼腌制过程中,微生物和鱼体内的酶相互作用,发生硝酸盐还原、蛋白质水解、氨基酸脱酸脱氨、脂质水解与氧化等生化反应,使得腊鱼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

火红的腊鱼,红火的年

当然,需要交代的是,这项颇具技术含量的手艺我只是写起来头头是道,好像比谁都明白似的,具体操作还要指望厨艺精湛的夫人。为啥?这自古不就有两句夸赞咱读书人的至理名言嘛——“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照单全收,悉数认领。

年终岁尾梅开二度擒大青的喜悦,让我们父子俩久久难忘。几天之后,我在儿子的作文本上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这次钓鱼,既是我们的鼠年封竿钓,又像一堂生动有趣的户外课,让我明白,做事不能轻言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总有惊喜和收获在最后一刻等着你。”

本文即将收笔之际,我也说说我的感悟和心得。时代的车轮越转越快,我们却离自然越来越远。工业文明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变得日渐脆弱。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曾在《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一书中指出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潜在的、令人无从察觉的影响,并提出“单向度人”这一概念,大意是说,发达的工业社会已蜕变成为一种“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在物质充裕环境中的人们也成了“单向度的人”,渐渐失去了激情,失去了本心,甚至变得麻木……这一论断未必全面,却引人深思。

兒子轻车熟路地采摘地皮菜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该如何理性考量自身与生态系统的联系,实现内心富足和自我平衡?我们又该如何引导我们的下一代既懂得脚踏大地,又学会仰望星空,以开放的胸襟与当下连接、与未来贯通?依我看,全家走向户外、亲近自然,垂纶青山绿水,相伴闲云野鹤,赏一赏明月松间照,看一看清泉石上流,品一品自在飞花轻似梦,悟一悟淡烟流水画屏幽,吮吸每一个寻常日子里的优雅和美好……或许能让大人们远离“单向度”,拥抱多姿多彩的生活;能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向美而生、向善而行。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看着沐浴在温和阳光中的大青鱼愈发晶莹透亮,最终魔幻般地变成香气四溢的腊鱼,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一份心灵上的慰藉,带着一缕红火喜庆的中国年味。愿天下钓鱼人都能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日月轮转、四季更迭之中,拥有更洒脱的心境、更丰盈的灵魂、更强健的体魄、更绚烂的人生。

猜你喜欢

豆饼青鱼单向
祖传秘方(短篇小说)
青鱼石的独特魅力
单向空间
让什么从心灵过境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知世界
侧逆光
一块豆饼的给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