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2022-02-28张中凯卓飞男李海燕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障碍疗法

张中凯 卓飞男 李海燕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口颜面功能障碍、口舌运动困难、进食障碍、饮水呛咳、误吸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应用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7.60±10.11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9.90±9.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的相关诊断[1],并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②入院后48小时内经临床吞咽功能评估,证实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分级(FOIS分级)≤5级,并伴有口角歪斜。③发病前吞咽功能正常。④首次发病,病程在1个月内。⑤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符合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标准。⑥意识清楚,能配合评估和治疗。

1.3 排除标准:①病情不稳定或意识功能障碍。②既往有或同时合并影响吞咽功能的其他疾病,如颅脑外伤、食管或头颈部肿瘤、气管切开、重症肌无力等疾病。③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治疗。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理疗、言语功能训练和针灸治疗等。

2.1 对照组:给予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于床上,采用美国DJO公司所产的VitalStim吞咽神经肌肉治疗仪,该仪器为双通道,将一组通道置于患者面神经颊支的体表位置,即患侧的口角与耳后连线上,另一组置于颏下方,即舌骨上肌群的体表位置;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0min/次,1次/d,5d/周,连续治疗3周。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感应电定位治疗。采用汕头达佳牌的DL-ZII直流感应电疗机,设置治疗参数:选择输出为感应电,波形为密波,强度20~40V;治疗部位选择如下:将手持电极分别刺激患侧的承浆穴、夹承浆穴、舌三针穴(廉泉、廉泉左右各旁开0.8寸)、地仓穴、巨髎穴、大迎穴、颧髎穴和颊车穴,每个部位采用间歇电刺激法,即电刺激维持3~5s后休息1~2s,每个部位刺激2~3min,感应电定位治疗20min/次,1次/d,5d/周,连续治疗3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容积-黏度测试(volume-viscosity swallow test,VVST):通过该检测方法来详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同时通过该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得出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分级。②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该量表共7个等级,分级越低,表示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差。③舌肌压力采用中国河南翔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产型号为TPS100的吞咽舌肌评估训练仪作为舌压测量设备,对每一位患者治疗前后的舌体压力最大值(峰值)及持续时间进行检测,反复检测3次,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分级变量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两组治疗前后舌压变化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舌压变化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舌压变化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舌压持续时间(s)10.85±3.61 16.95±3.94*#10.04±3.61 13.94±4.07*组别观察组例数30对照组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舌压峰值(KPa)29.10±7.70 41.18±7.70*#26.13±8.12 34.83±9.04*

3.4 两组治疗前后FOIS分级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OIS评分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吞咽症状的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吞咽症状的变化

4 体会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在中医学中属“喉痹”“喑痱”范畴。本病属本虚标实,一般是由于劳累、外感或情绪等因素导致的气血瘀滞、肝肾不足、痰瘀阻窍,阻闭咽关舌窍,其症在舌、咽,病位在脑,表现为吞咽困难、言语不利等症状。吞咽障碍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常包括低频电刺激疗法、口腔感觉训练技术、气道保护手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食管扩张术、针刺治疗、神经调控技术等,其中低频电刺激疗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和手持式感应电刺激等[2]。现代研究表明,中医针灸刺穴对吞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3]。但由于针灸是一种有创操作,且由于大量脑梗死患者常使用抗凝药物,这往往导致许多患者在针灸之后出现局部淤青、血肿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的感应电治疗结合穴位定位疗法属于一种无创操作疗法,即可以通过电流刺激相应的穴位以达到疗效,又可以避免由于传统针刺造成的损伤,为临床治疗吞咽障碍提供一种新方式。

本研究结果表明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皆受损的比例均下降,但安全性或有效性仅一种症状受损的比例均上升,这是由于本来是有两种症状受损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症状得到改善,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一种症状受损,从而导致安全性或有效性仅一种症状受损的比例出现上升。但观察组在经过治疗后,可安全有效地进行吞咽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即吞咽障碍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舌头运动功能和口腔肌肉的检查是吞咽临床评估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舌压评估正是这一指标良好的评估工具。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感应电定位治疗后,其舌肌的运动功能及力量均优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应用低频感应电结合穴位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临床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可以作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常规的训练方法。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障碍疗法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跨越障碍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