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文语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2022-02-27华,王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文数字图书馆

孙 华,王 谨

(齐齐哈尔大学 图书馆,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培根(Francis Bacon)在《论读书》中谈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然而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开卷有益”。唯有好书,唯有经典才可塑造心灵,启迪智慧,因而阅读推广的深层次含义是经典阅读的推广。通过经典阅读推广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让人们精神层面的提升跟得上物质生活的提高,重塑人心,重塑社会文化导向,重塑东方文明、礼仪之邦的形象。图书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阅读推广特别是经典阅读推广,培养阅读之风,引领阅读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高校图书馆早已投身其中,并一直致力于阅读推广相关研究,特别是在数字人文语境下阅读推广的研究。

1 相关概念释义

1.1 “阅读推广”释义

阅读推广,源于英文 “Reading Promotion”,指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通过有效途径拓展阅读范围,即扩大阅读活动参与人群的数量,让更多人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同时提升阅读效果。阅读推广的主体一般是活动的主导机构或组织者,如教育部门、文化机构、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因主要服务对象是承载着国家民族未来的青年学生,也是重要的推广主体。于良芝教授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是指图书馆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的活动[1]。笔者认同图书馆引导读者关注更实用、更有吸引力的馆藏,帮助他们提高效率避免把时间浪费在斟酌筛选上的观点。然而,数字人文时代的阅读已然不可能固守纸媒一种方式了,只要大学生认真阅读,特别是阅读经典,从中获益,用什么样的媒介并不重要,相较于馆藏流通量和馆藏利用率,阅读量、阅读效果更为重要。

1.2 数字人文

关于“数字人文”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数字人文是交叉学科,是数字方法与人文学科的有机结合,源于文本分析,后与人文学科交叉研究产生了现代意义的数字人文。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从数字人文的相关研究中获益最多,极大提升了自身的服务水平。比如,数字技术带动的超文本、数字存储、数字馆藏、虚拟现实、移动图书馆等,使得数字化人文资料的获取效率显著提高。数字人文时代高校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阅读推广活动,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对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有所了解,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从而提升人文素养,提升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国外阅读推广研究

阅读推广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走向阅读社会”后逐渐被接受,获得各国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德国有专门的基金会,美国则通过颁布Reading Excellence Act(《阅读卓越法》)将阅读纳入教育体系。此后UNESCO又发布决议将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阅读推广在更多国家成为常规化、正规化活动。关于阅读推广相关研究的文献量也在不断增多,多是关于模式创新和优化的研究。

国外学者注意到数字阅读方式对阅读行为的影响,这种方式造成了图书馆读者的普遍流失,然而流失的读者又借助虚拟社区形式回流着。国外对虚拟阅读社区领域的研究文献量大,实证研究多,已经走向深层次评估阶段[2]。此外,国外学者对数字阅读推广的研究还关注电子书阅读设备、移动终端、网页、WAP 等基于新技术、新媒体的推广模式。Fernandez提出利用Facebook Twitter、You Tube等社交媒体进行阅读推广服务,并关注过程中用户隐私权益的保护[3]。Huang C Y 等建议关注并研究读者的在线行为,了解他们的数字阅读习惯及规律,以便更好地提供帮助和服务[4]。

3 目前大学生阅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数字时代对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同样是图书借阅率的下降,淡化经典阅读的趋势更为显著。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充分考虑他们的阅读目的,运用多种策略、服务模式,引导阅读内容即人文经典、学科经典等。

3.1 特点

3.1.1 数字化阅读成为常态。“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阅读特点,阅读对象数字化,阅读方式数字化,结合了多媒体信息的阅读方式。刘治超等认为,大学生的阅读目的主要是学习知识、情报研究、休闲娱乐、功利应用等[5]。基于上述目的,最能满足需求的方式就是数字阅读。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进步,阅读已由单一纸媒转向多媒介的数字阅读。借助计算机或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等)实现的数字阅读因内容丰富、互动性强、不受时空限制、获取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数字阅读体验更直观、生动,以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方式呈现的数字阅读对大学生更具吸引力,日益成为大学校园的常态。

3.1.2 共享性阅读。单一纸媒阅读时代,阅读是个人行为;而在喝杯奶茶都要发个朋友圈的数字时代,阅读心得、阅读喜好怎能不分享,这已然成了阅读的一部分。共享的方式、共享的氛围更能激发阅读动机的产生,促进了阅读行为的发生。特别是高校的青年学生,图书馆或者学校官方机构的推广行为他们也许不以为然,但是来自同龄人的分享,在心理上、在行动上他们更乐于接受。同学、朋友的阅读共享行为对他们的阅读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其实有利于阅读推广,特别是经典阅读推广的开展。

3.2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数字阅读经常是盲目的,或为猎奇,或为娱乐休闲,有时仅仅是打发时间;许多学者认为大学生的阅读存在碎片化、浅显化、功利化等弊端。“碎片化”阅读是指阅读时间零碎、不连贯,阅读内容不完整、不系统。数字化阅读客观上将读者的阅读时间、内容进行了分割,将原本线性的阅读行为也进行了分割。而这与数字媒体的传播特点不谋而合,同时作为阅读工具的移动终端设备,也为此提供了助力,碎片化阅读因而难以避免。碎片化阅读的后果就是不再深思精读,呈现出浅阅读特征[6]。同时,数字阅读的来源和主题也更加丰富、多元,阅读的针对性不复存在,泛性阅读成为青年学生,同时也是大众阅读的特征。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阶段,完成学业的同时还需培养锻炼自身的能力以满足未来就业市场职业化、技能化、功用性的要求,以及未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对于应对考研、就业、考证方面的书籍阅读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时间的投入,使得大学生的阅读具有了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特征。

同时,受娱乐至上风气的影响,阅读的娱乐化也日渐凸显,青年学生更倾向于阅读娱乐新闻、明星八卦等,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加剧了大学生阅读娱乐化的倾向,而日渐远离经典和严肃阅读,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正如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警告的那样:“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7]

4 数字人文语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1992年,陈志仁“辅导阅读”的提法应该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最初的萌芽[8]。中国知网检索显示,2006年关于数字阅读研究探索阶段发文量少,后进入增长阶段,新媒体阅读推广2013年开始兴起[9]。总体来说数字人文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多关于模式、策略、案例、评价体系等。

4.1 针对性、精准性、个性化策略

数字人文技术的进步使得阅读推广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和个性化更可操作,多位学者提出了与此相关的推广策略。赵丽梅和杨吉春提倡高校图书馆开设微博,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拓展学习指导的范围,激发大学生经典阅读兴趣[10]。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和学校的数字服务平台或第三方平台(比如微博,微信,QQ、超星学习通等)的数据挖掘采集功能,研究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了解并分析他们的阅读心理、兴趣偏好、专业方向,甚至是就业意向等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实现阅读内容推送。借助数字媒体改变阅读观念,引导阅读行为,关注用户体验,以需求为出发点,激发阅读兴趣。

4.2 新技术策略

在新技术迭代更新异常迅速的时代,新技术涌现各领风骚仅数年就会被更新更实用的技术取代。青年学生更容易被新事物吸引,接受新事物更快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更强,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利用新兴的数字人文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推广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另一方面,新技术一般都有着先进、实用、高效、便捷等优点,应用于阅读推广工作场景是必然的选择。紧跟新技术变化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融媒体等技术手段,同时注重实际工作中的技术创新,提高阅读推广工作的效率。

4.3 评价机制策略

有效的评估能够反映工作中的问题,科学的总结可以为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思路,借此获得工作的创新和突破,保证阅读推广工作的效果。数字人文语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数字化的内容和方式要求评价机制符合数字人文要求,而数字人文技术也保证了这种评价机制的可行性。胡爱民在他们的文章中表述了数字化阅读推广服务应有总体评价指标、量化考核细则等,使评价可以有据可依[11]。关于评价的角度和范围,杨琬认为要将参与活动的读者纳入评价范围,提高反馈的广度;可以更客观反映推广活动的长处与不足,另外要指派专人负责以保证评价工作的常态化[12]。

4.4 专业团队、专门人才策略

专业的事要专业的人、专业的团队来做。王新才认为建立专门机构并组建稳定的服务队伍是实施阅读推广的保证,队伍不稳定会影响项目的质量和连续性[13]。专业团队,特别是熟练掌握数字技术并且接受过阅读推广专业培训的专职馆员,负责统筹规划常态化的阅读推广工作,才能避免临时组队进行推广工作的弊端,才能避免使推广活动流于形式、才能避免内容空洞无趣的推广。另外,推广工作的评价环节也应有专人负责,以保证常态化的评价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保证。因此,健全阅读推广机构,培养阅读推广人才,举办馆员数字人文阅读推广服务技能培训,才能富有成效地进行阅读推广、经典阅读推广工作。

4.5 合作策略

多位学者阐述了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合作策略,合作包括校内合作和校外合作两个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与校内其他部门——宣传部处、学院等合作,与学生中极具影响力的社团组织共同进行推广活动。另外,协同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辐射更多学生群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与专业教师合作,向学生推荐学科经典并引导其他学科经典著作的阅读。校外合作则可以是不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合作联盟,也可以是与数据公司的合作,更可以是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合作。与各类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可以是阅读资源的共享,而数字人文技术让这种共享可操作性更强,推动横向联合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合作范围。与数据公司则可以通过共同研发、外包服务或者数据分析优化校园阅读推广的策略和模式,降低大学生数字阅读成本,拓宽数字人文阅读服务的覆盖面。与社会组织机构的合作可以让青年学生走出书斋,用他们的青春活力去影响感染社会大众,带动数字阅读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同时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也将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4.6 品牌策略

刘敏等认为阅读推广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形成了品牌效应[14]。虽然表述有些绝对,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品牌意味着高品质和影响力,是人们对产品、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认可和信任。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品牌阅读推广项目,如“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等,意味着阅读推广工作的策划、宣传、实施环节都是成功的,它形成了自己的群众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反过来,也已形成的品牌影响力会使以后的推广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形成良性循环。因而,努力打造阅读推广服务品牌,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实现阅读推广活动实际效果的提升,促进高校师生文化素养提高、文化自信的提升。

5 结束语

阅读于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是终生不可或缺的陪伴。有阅读,就会有阅读推广活动,亦有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目前的阅读推广研究有“内卷”之势,深入研究有待提高。关于策略,模式的研究观点相似,结论相近,缺乏新意,缺乏独创精神,研究论文闭门造军者众,深入实践者寡。刘敏等认为阅读推广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套路,也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或某几种阅读形态和手段[14]。数字人文语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应该是多元的:阅读理念应该是多元的,宣传与推广的策略应该是多元的,评价机制也应该是多元的,阅读推广的模式更应该是多元的。阅读推广工作者要对读者需求了然于心,以读者为本,深入进行推广策略、模式研究推出“适销对路”的阅读推广作品和方案。让阅读推广活动、推广内容走近读者的内心,让读者感受阅读的魅力,感受文化的力量,重拾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人文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
答数字
人文绍兴
数字看G20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