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财之路

2022-02-26汪标

理财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债券股市

汪标

经历了2022年的不如意,我们有望迎来否极泰来的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市场上的不确定性降低,股市的投资机会增加,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出现更多的波动,做好股债平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买方市场中,打算买房的人可以从容选房。

2022投资市场赚钱难

2022年,是过去几年中最难赚钱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难以实现年初的计划,前三季度,中国的GDP增幅仅为3.0%,低于5.5%的目标。

受经济增速放缓、俄乌冲突、美联储激进加息、人民币贬值等内外因素影响,A股市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跌,上证指数由2021年底的3639.78点,一度跌至2863.65点,最大跌幅超过20%。如果年底前不出现特别巨大的涨幅,上证指数将录得负收益,中断连续3年上涨的记录。

股市低迷导致了权益类基金的表现更是惨淡,哪怕是前几年的明星基金经理,也难逃亏损的厄运。根据统计,截至11月底,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基金,仅1只取得了正收益,其余悉数下跌,跌幅最大的是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亏损幅度超过了37%。

比股市更令人揪心的是房地产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出现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一大批民营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以至于2022年年中还暴发了一波购房者集中断供房贷的风波。从成交量上看,今年前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1179.29万平方米,下降了22.3%。

在房价方面,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8个和62个,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1个和64个,房价上涨的趋势得到了彻底扭转。

最出人意料的是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今年曾出现过两波下跌,一次是在上半年,主要原因是股市下跌;另一次出现在11月,原因是市场利率走高,导致债券价格下跌;特别是11月这次下跌,1天跌掉了3个月的收益,1周跌掉了1年的收益,3000多只理财产品跌破面值,让投资者始料未及。

2021年是资产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22年是理财产品彻底打破刚兑的头一年,理财产品净值的下跌,让大多数投资者不太适应、不太舒服,连最稳健的投资都会亏损,还有什么产品可以投资呢?

在不确定性非常高的年份,人们更倾向于把资金存到银行里。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居民存款增加了12.7万亿元,而且存款定期化倾向非常明显。受存款快速膨胀的影响,存款利率也显著下降。3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下降至3.1%附近,而且额度还比较紧张,部分银行已经没有3年期大额存单的额度了。

2023不必太悲观

不如人意的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正朝我们走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9版)》和20条、“新十条”等优化措施的出台,疫情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将逐步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减弱,经济有望走出低谷,重回合理增长的轨道。

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市场利率的下行空间比较有限,意味着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小,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还会出现短期剧烈波动的情况。相比较而言,股市的投资机会要大很多,而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可以抓住房价下行、房贷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等有利条件,选择购买自己满意的住房。

股市机会大于风险

在经历了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连续3年上涨之后,股市在2022年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截至12月1日,上证指数今年下跌了13%。从概率上来说,连涨3年后出现一次调整是很正常的,加上疫情的冲击、美联储加息导致人民币贬值、俄乌争端使得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今年股市的跌幅应该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股市要想上涨,主要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业绩提升,二是资金推动。从今年3季报的情况看,尽管经济处于低迷期,上市公司的业绩仍然取得了正增长,净利润总和达到了4.38万亿元,超过了2021年的4.26万亿元,增幅为2.9%。而2021年第四季度,全体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仅为8422亿元,今年第四季度净利润总和只要超过7200亿元,就能实现全年正增长。

和2021年相比,净利润不会出现大的下滑,而股价的调整幅度超过了10%,意味着现在的股票比1年前估值更低了,投资价值更高了。随着经济的复苏,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有望上升,在业绩向好的预期下,股市上涨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在资金层面上,市场上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主要是信心。投资者的投资偏好趋于保守,储蓄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随着市场的下跌,一部分聪明钱已经开始了股市的布局。今年10月,居民存款下降了5103亿元,在实体经济、楼市和消费都比较低迷的情况下,这些资金流向了哪里?不排除流入股市的可能。北向资金也在11月大举加仓,净买入超过600亿元。

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家,选股是越来越困难的事情,建议投资者还是尽量选择权益类基金进行投资。可以选择规模在2亿~5亿元范围的基金进行投资,从历史数据上看,规模太大的基金很难取得好的业绩回报。

银行理财要适应波动

今年,银行理财出现过2次比较大的下跌,截至11月底,有3000多只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跌破了面值,给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损失。

由于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以投资债券为主,债券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反映到产品的净值上。而债券价格受市场利率的影响比较大,利率上升,债券的价格下降。近期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从2.5%回升到2.9%,导致了债券价格的下跌,也引发了理财产品的破净潮。

2023年,经济有望逐步向好,因为今年低基数效应,明年下半年经济的增速甚至可能超过5%。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利率的下行空间是比较有限的,不排除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上突破3%的可能性。

如果股市真能走出像样的行情,从债市流出的资金肯定不少,也会令债券价格承压。因此,2023年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还可能出现类似今年11月这样的波动,投资者应该做好準备。

由于债券有债息收入,长期来看,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固收类产品还是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健收益的,但投资者一定要适应短期的波动。

买房进入最从容的阶段

2022年,房地产行业进入到了寒冬期,房地产调控政策由“防止房价过快上涨”转变为“保交楼”。面对大批民营房地产企业资金枯竭的问题,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修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

从房价角度来看,全国重点城市的房价出现下跌趋势,房贷利率也大幅下跌,部分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已经低于4%了,首套房的认定也发生了调整,由“认房又认贷”变成了“认房不认贷”,改善型购房者也能享受低利率的房贷了。

房产市场进入到了买方市场,打算购房的人可以利用2023年,从容寻找房源,用较低利率的房贷和较合理的价格,购买自己满意的住房,实现居住条件的改善。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债券股市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