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2例绝经后出血下潜伏的输卵管癌的警示

2022-02-26王丽萍邓姗

生殖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附件输卵管盆腔

王丽萍,邓姗

(1.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西宁 810000;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国家妇产疾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女,82岁。因“绝经30年,阴道出血3个月”就诊。

3个月前出现不规则少量阴道出血,无腹痛等不适。外院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提示:非典型腺细胞;HPV(-)。2021年1月曾在外院行宫腔镜检查,术中见宫颈经探针探入后,流出淡黄色液体,宫腔形态正常,未见占位性病变,子宫内膜薄,可见弥漫点片状充血样改变。术后给予安宫止血颗粒、甲硝唑、头孢地尼等治疗。术后宫腔积液液基细胞检测:见核异质细胞伴出血。子宫内膜病理:囊性萎缩性子宫内膜;宫颈内膜慢性炎。术后外院盆腔核共振成像(MRI):子宫内膜增厚,较厚处0.6 cm;左侧髂血管旁肿大淋巴结,转移待除外。

因宫腔镜术后持续有阴道流液和血性分泌物,于2021年3月转来我院。经阴道超声:子宫2.5 cm×3.0 cm×1.4 cm,单层内膜厚约0.1 cm,宫腔内见无回声,宽约0.16 cm,子宫肌层可见散在强回声。宫腔少量积液,子宫肌层钙化灶。激素水平符合绝经后状态:卵泡刺激素(FSH)70.09 U/L、黄体生成素(LH)30.68 U/L、雌二醇(E2)<54.90 pmol/L、孕酮(P)0.89 nmol/L、睾酮(T)0.62 nmol/l、泌乳素(PRL)0.42 nmol/L;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正常(0.40 mg/L);肿瘤标志物异常:CA125 73.4 U/ml、HE4 108.00 pmol/L;ROMA指数(绝经后):48.1%(高风险)。结合上述检查结果,建议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结果提示:盆腔左侧代谢增高的结节,考虑恶性,不除外左附件来源可能;腹主动脉旁多发代谢增高的淋巴结,不除外转移;子宫体及宫颈代谢未见明显异常。至此高度怀疑输卵管癌,转妇科肿瘤中心进一步诊治。1周后行剖腹探查证实为左侧输卵管癌,遂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双侧卵巢动脉高位结扎术+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阑尾切除术)(图1);病理诊断:(左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癌,乙状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性癌。

图1 病例1切除的子宫及双侧附件

病例2患者,女,75岁。因“绝经20年,阴道间断少许出血,宫腔镜术后仍出血7月余”转诊我院门诊。

患者自2020年8月开始出现阴道间断少量出血,激素水平符合绝经后改变,宫颈TCT和HPV阴性,B超提示宫腔积液,内膜0.4 cm;行宫腔镜检查,术中见内膜菲薄,点状充血,宫颈管0.5 cm小息肉予以切除。术后病理:宫颈管息肉伴储留囊肿。术后仍反复有阴道少量流血,无明显其他伴随症状。曾有4 d出血量稍增多,鲜红色,伴有下腹隐痛,无发热,大小便正常。高血压20年,口服厄贝沙坦、阿司匹林;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3年余,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可;抑郁症3年口服草酸艾斯西普兰片、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常年口服复合维生素、鱼肝油等保健药品。

我院专科检查:外阴(-);阴道前壁外口粘膜下淤血,触诊后散开;宫颈萎小,几乎展平,外口可见,小;子宫萎小,活动尚可;双附件:左侧略增厚,有明显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右侧无明显异常。查肿瘤标志物结果提示:CEA升高(6.47 ng/ml),CA125和CA199在正常范围内,HE4 126.00 pmol/L;ROMA指数(绝经后):27.7%(低风险)。复查盆腔超声:子宫多发肌瘤,较大者位于子宫左侧壁0.9 cm×0.7 cm,与子宫后壁相连低回声,大小约3.5 cm×2.9 cm,肌瘤可能;子宫下段低回声0.9 cm×0.8 cm,似与宫颈管相连,周围少许无回声,盆腔积液深约3.1 cm;左侧卵巢显示不清,右侧卵巢1.2 cm×0.9 cm×0.8 cm,双侧附件区未见明确囊实性包块。PET-CT提示:左侧盆腔见不规则代谢异常增高灶,与子宫底部分界不清,考虑恶性病变;子宫形态欠规整,宫体、后壁近宫颈代谢增高灶,亦考虑恶性病变;肝近膈顶转移;升结肠及降结肠旁、腹盆腔肠系膜及腹膜多发软组织结节,部分代谢异常增高,均考虑转移可能。外科行结肠镜结果提示:结肠肝曲息肉。我院妇科肿瘤组行宫腔镜检查示:子宫内膜平整光滑,双卵管开口可见;诊刮组织病理:(宫腔刮出物)恶性肿瘤,分化较差,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高级别浆液性癌。后转肿瘤中心进一步诊治,于2021年5月14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萎缩,左侧输卵管迂曲粗大腊肠样粘连于子宫底,左卵巢萎缩;右侧卵巢、输卵管萎缩;子宫直肠窝:粘连且散在肿瘤结节;遂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阑尾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图2)。术后病理诊断:左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癌,广泛累及左右侧卵巢、左宫旁软组织、阑尾浆膜及肌层。

图2 病例2切除的子宫及双侧附件

病例警示

一、绝经后出血(PMB)的鉴别诊断

绝经后女性中发生阴道流血的概率约为4%~11%,绝经时间越长,PMB的发生率似乎越低。PMB通常归因于宫内来源,除最常见的生殖道萎缩改变(约44.5%)、良性子宫内膜组织学结果(37.5%)、子宫内膜息肉(10.1%)外[1],约5%~10%的PMB女性患有子宫内膜癌[2],还可能来自外阴、阴道、宫颈、输卵管或卵巢病变等,也可能涉及非生殖器官,如尿道、膀胱、肛门/直肠/肠道等。

总体而言,引起子宫出血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患者中,约有12%的PMB病例与妇科恶性肿瘤有关[3],合并糖尿病的未产妇发生复杂型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英国一项涉及3 047例PMB患者的研究显示,PMB在55~59岁时达到峰值(25.9/1 000绝经后妇女/年),此后下降;子宫内膜癌的峰值发病率(12.6/10 000绝经后妇女/年)出现在60~64岁之间,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这种与年龄相关的规律可用于指导不同年龄PMB鉴别诊断的临床实践[1]。

除子宫内膜癌外,妇科恶性肿瘤,如子宫肉瘤、输卵管癌或卵巢癌也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宫颈癌和阴道癌通常也伴有阴道出血;外阴癌在晚期才与出血有关;宫腔脓肿也是PMB的一种罕见原因[3],在发展中国家要考虑到排除子宫内膜结核的可能性。

邻近器官的炎症(如憩室炎)或肿瘤有时也可引起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和出血。如乙状结肠憩室破裂可能与子宫间形成瘘管,表现为子宫出血、排出液体和子宫内膜炎。尿道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疾病(如恶性肿瘤或泌尿道感染)和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或痔)均可引起出血,可能被误认为生殖道出血。因此,对无明显生殖道疾病的异常出血患者,应考虑这些疾病并进行评估。

二、输卵管癌的临床特征

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占生殖器恶性肿瘤的0.14%~1.8%,平均发病率为3.6/百万妇女/年。最常见的发生年龄是40~65岁,平均55岁。PFTC的总生存率通常较低,在22%~57%的范围内[4]。输卵管癌早期常无症状,通常十分隐匿,如有明显阴道排液、腹胀、腹部肿块、腹腔积液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时通常已经为晚期。晚期的盆腔检查和淋巴结转移等体征没有特异性,与卵巢癌十分相似。PFTC术前诊断很少见,通常由病理确认为PFTC,预后比卵巢上皮癌或其他原发性妇科肿瘤差[5],5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23%和44.23%[6]。

正常的输卵管在盆腔超声和MRI上通常看不见,当生长实体肿瘤时,其管状结构可形成香肠形状的外观而被识别,特别是在对比度增强的情况下。典型的症状,再加上一些最具特征性的MRI征象,如“香肠状”盆腔肿块、输卵管积水和宫腔积水,可能提示PFTC的存在[7]。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PET-CT越来越多地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所应用,PET-CT的主要优势包括: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功能性和解剖性兼顾,较常规CT有明显优势,可早期诊断并准确评估范围、有效分期,可监测术后复发和转移[8]。

我国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对10年间的57例PFTC患者进行分析提示: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35±9.01)岁,早期PFTC(Ⅰ/Ⅱ)患者中73%(19/26)的年龄小于60岁;在阴道异常出血的患者中,其病情常被误诊为子宫内膜癌,75%(9/12)的处于早期阶段,在Ⅰ/Ⅱ和Ⅲ/Ⅳ期PFTC患者中,盆腔包块的超声检出率有显著差别,分别为59.09%(13/22)和96.43%(27/28);PFTC在60岁以下患者或绝经前阴道出血患者中更易误诊,宫颈涂片、MRI和子宫内膜刷活检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6]。

猜你喜欢

附件输卵管盆腔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经阴道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对输卵管积水的诊断价值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再通术后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