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培育课程构建及实践

2022-02-26

全科护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研室公共卫生抗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提高群众公共卫生素养”[1]。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再次将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推到大众面前[2]。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深刻反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教育者的责任。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涉及多学科、跨学科的师资配置问题,是常规教研室难以解决的[3],以常规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及科研活动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研究基于虚拟教研室构建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培育课程,并进行实践,以期为在校学生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培育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校专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生)为研究对象,将护理1班45人作为试验组,均为女性,年龄(18.72±1.96)岁;将护理2班43人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8.13±1.84)岁。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对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实施线上与线下的常规教学,试验组实施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培育课程,具体内容如下。

1.2.1 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培育课程构建

1.2.1.1 虚拟教研室组成 由于公共卫生安全课程内容跨学科、跨专业,常规单一教研室难以承担多学科内容,虚拟教研室应运而生。虚拟教研室是一个教学团队,区别于常规教学团队,其成员不局限于一个学科、一个学校,是为解决教育中共同的问题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而组成的教学团队[4],由病理、临床医学、护理、医院感染等相关专业教师及临床医务人员组成。

1.2.1.2 课程内容 公共卫生安全课程分为病毒篇、预防篇、抗疫篇3个部分。病毒篇包括流感病毒、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病毒相关知识;预防篇主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结合身边实际防疫措施,提升学生防疫知识,如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等;抗疫篇主要通过介绍和讲解医院、社区等各个抗疫一线的情况,展示国家抗疫的成就及成功原因等。

1.2.1.3 课程形式 以专业拓展课为载体,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使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使学习内容与身边经历相结合,强化内容。线上内容主要为相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课前学习以及课后的相关拓展和检测;线下讲授主要为各个专业教师进行相关现场讲授及演示。

1.2.1.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取多元化评价,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前线上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及掌握程度,通过线上平台及课前测验进行评价;第二阶段为课中评价,及时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对讲授的理论及相关操作进行实时点评或考核;第三阶段为课后阶段,包括课后拓展及最终考核,课后拓展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最终考核为开放性考核,通过不同的问题及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1.2.2 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培育课程实施

1.2.2.1 组建虚拟教研室 根据课程需求,邀请相关教研室教师组成虚拟教研室,负责相关课程任务,由病理、临床医学、护理、医院感染等相关专业教师及临床医务人员组成。与常规教研室不同,虚拟教研室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人员分散,成员包括相对固定的学校相关专业的专职教师以及根据教学任务暂时性的兼职教师,表现出成员结构的虚拟性[3]。

1.2.2.2 教研室活动 由于教研室人员的分散性,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通常采取线上的形式[5]。根据课程内容采用民主化讨论的形式探讨教学安排与实施。如病毒篇,教师需要探讨讲什么病毒,怎么讲授病毒知识等。通过探讨,病毒篇主要按照与人类相关的常见病毒,从轻症到重症讲解,包括轻症的流感病毒、中重症的SARS病毒及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等,由轻度到重度过渡。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病毒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病毒其实一直在人们身边,需要对其有科学的认识。在探讨完教学内容后,制作线上教学相关内容及与之适应的校本活页教材。

1.2.2.3 授课安排 本课程为专业拓展课,在学生学习专业课后进行,共12个学时,病毒篇、预防篇、抗疫篇3个部分各4个学时,其中线上线下各2个学时。①课前学习:主要为线上教学,内容主要为相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课前学习及课前知识检测。例如病毒篇,课前线上学习常见几种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病毒的特征、特性、组成、与人类的关系等,并在课前提出相关问题,例如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要求学生做相关准备在课堂进行讨论交流。②课堂学习:主要为线下课堂,各个专业的教师进行相关现场讲授及演示与练习。例如病毒篇,由病理专业教师引导和巩固学生课前学习的病毒的特征、与人类的关系等,与学生进行课堂相关讨论与互动;预防篇,由临床一线、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进行讲授,结合现场演示,强化预防措施的掌握及预防的理念,例如现场演示口罩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7步洗手法等;抗疫篇,邀请抗疫市级表彰人员等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讲解抗疫的艰辛历程,及时课堂思政,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及时融入中国精神,实现课程升华。③课后学习:课后在线发布相关拓展资源,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新理念的拓展,使公共安全的理念更加巩固。

1.3 评价指标

1.3.1 内容掌握情况 包括线上考核部分和线下考核部分,线上考核部分包括课前学习情况、课前考核、课后考核,满分100分;线下考核部分包括课堂参与情况及课后结束考试,满分为100分。最终学习成绩=线上考核成绩×40%+线下考核成绩×60%。

1.3.2 护生学习满意度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生学习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3个选项,其中“满意”项选择的比例代表满意度,比例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护生内容掌握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护生学习满意度比较

2 结果

3 讨论

3.1 提高了护生公共卫生安全素养 不同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培育课程构建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公共安全素养。提高学生公共安全素养,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能力、了解如何防范;其次还要提高学生基本防护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后祖国强大的支持力,增加学生信心及自豪感。通过提高学生公共卫生素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相关防范能力[7],不仅有助于应对相关突发事件,更有助于为国家和未来储备相关人才,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风险和挑战。

3.2 提高了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培育课程构建能够有效提高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师资队伍是教学的前提与保障[8],试验组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培育课程构建集学校与行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教学设计与讲授,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集中在一起,使护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

3.3 虚拟教研室能够较好地满足跨学科式教学 教学最基层的单位是教研室,教研室内部的教学交流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线教师教学的效果。随着学科的发展与交叉,传统的教研室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在信息化教学的支持下,虚拟教研室对传统教研室起到了进一步的补充作用[9]。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虚拟教研室利用线上教研活动,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等,客观上不断促进教师相关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教研室突破了常规教研室的局限,客观上加强了各个专业教师之间、行业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临教结合,更新了教学理念与方法,客观上促进了常规教研室的发展,满足了跨学科的教学要求。

4 小结

进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公共卫生安全素养,以便于发生公共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做到个人防护,甚至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风险和挑战。基于虚拟教研室进行授课可以更加广泛地促进不同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交流,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且增强了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本研究只是局限于一门课程进行虚拟教研室的探索,今后可以进一步探索将虚拟教研室用于教学团队建设、示范课程建设等方面。

猜你喜欢

教研室公共卫生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趣闻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