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结合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22-02-26谢结玲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广东佛山5285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肌群腰椎间盘腰椎

谢结玲(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5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或者受到外力作用,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破裂等,从而压迫神经根以及血管等引起的腰痛以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的疾病。严重时可造成下肢行走时沉重无力以及感觉异常等。这种疾病多发于下腰部椎间盘,其发病率在97%左右[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可能与腰部损伤、长期固定坐姿所造成的椎间盘间压力增加、年龄等有关,也可能与长时间寒冷刺激和妊娠等因素有关。临床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采用针灸治疗。研究发现将温针灸联合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研究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34-65岁,平均(49.5±2.7)岁,患病时间2-9年,平均(5.2±0.6)年。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36-64岁,平均(49.7±2.6)岁,患病时间3-8年,平均(5.3±0.5)年。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选取夹脊、大肠俞以及委中等穴位,给予患者温针灸处消毒,其中夹脊穴应用直刺法进针,刺入1寸,实施平补平泻法。取1cm左右的艾条,将其点燃,并套在针柄上,距皮肤1寸左右处自下方点燃,艾条燃烧完成后取针。1次/d,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研究组:首先挺胸倒走。头正颈直挺胸,目光呈平视,用余光查看道路避开障碍物,然后将双手各按自腰两侧,倒走时,速度需要缓慢,并挺胸收腹,让腰部维持正直,倒走400米。其次后伸挺胸,患者呈俯卧位,将双手支撑在垫子中,抬头的同时,用手逐渐撑起上半身,头尽可能后伸让胸挺起,重复6次。再进行双桥运动。患者呈仰卧位,双腿屈曲状并用腿夹持枕头,伸髋抬臀维持10s左右。最后膝手平衡,患者呈膝手爬跪位,于膝关节下方放置平衡垫,一侧手与对侧膝关节实施两点支撑,另一侧手与另一条腿伸直并抬起,保持10s;患者全身挺直做俯卧撑。上述项目各做10次。5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有效率。显效:经2个疗程治疗,患者腰疼等临床症状消失,经检查后发现直腿抬高至少70°。有效:患者的腰部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减轻,但腰部稍微存在板硬感,且直腿抬高不足70°。无效:患者症状未改善,甚至有加重迹象,且直腿不能抬高[2]。

观察分析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评分)。VAS评分为10分制,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重度痛疼,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总分29分,分值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好[3]。

观察分析两组腰椎功能活动情况。应用Seze法测量前屈、后伸及侧屈活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进行t检测,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有效率对比[n(%)]

2.2 VAS评分及JOA评分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JOA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5 7.5±1.2 3.5±1.1 10.2±2.2 16.4±5.3研究组 35 7.6±1.1 1.2±0.3 10.3±2.4 23.4±4.2 t-1.953 15.457 1.722 15.683 P->0.05 <0.05 >0.05 <0.05

2.3 腰椎功能活动情况对比 干预后研究组前屈、后伸及侧屈功能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功能活动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腰椎功能活动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前屈(°) 后伸(°) 侧屈(°)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5 26.4±4.9 38.1±5.8 18.8±3.7 25.1±4.8 19.8±3.7 25.5±5.6研究组 35 26.1±5.6 41.4±6.3 18.4±4.4 27.5±5.2 19.5±3.8 28.7±5.1 t-1.639 15.475 1.189 14.638 1.134 14.68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其能够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或者水肿,进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中医将这种疾病归属到腰腿痛及痹症范畴,认为与脏腑、经络以及气血等的失调存在密切联系,引起这种疾病的病因之一是热、湿、寒等侵入经络,导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出现痛症[4-5]。

临床研究显示,针刺具有免疫刺激、镇痛以及消炎等多种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部位多处于大腿外侧与腰部[6]。本研究采用多个穴位进行针灸,如委中穴在治疗腰腿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针刺大肠俞穴位能够直接作用在局部,让针感直达病变处,并向疼痛部位放射,进而起到松解粘连和通气血的效果。温针灸方法结合了艾灸与针刺的优势,不但可以发挥艾灸祛风除湿和活血行气等的作用,还具有针刺的通经络优点[6]。维持机体脊柱稳定重要的肌群为腰部核心肌群,其中腰部肌肉劳损或收缩能力下降会降低脊柱的稳定性,而核心肌群功能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核心肌群功能训练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将体育运动方法与温针灸治疗方式进行结合[7-8]。通过科学且适当强度的核心肌群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与脊椎相关的肌肉功能,提高腰椎稳定性,恢复腰椎的生物力学动态平衡,进而达到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温针灸结合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治疗效果显著。

夹脊穴位于脊柱周围,其与督脉和太阳经邻近,存在调理气血和平衡阴阳等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夹脊穴可以刺激局部神经根,减轻疼痛,充分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炎性因子吸收,减轻炎症反应[9]。温针灸能够有效降低腰神经根受压中的炎性介质和致痛物质。其中致痛物质存在于神经纤维的神经肽中,若神经受到刺激,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致痛物质,从而向大脑传递痛觉信息。而使用温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其水平,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10-13]。通过核心肌群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肌肉及其周边组织的血液循环,促使营养吸收,增强核心肌群,充分改善腰肌劳损的程度,提高腰椎稳定性[14-1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联合应用可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患者腰背屈伸肌群的肌力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核心肌群功能训练可以增加病变位置的血流量,促使其组织进行局部代谢,让神经和受压组织得到血液供应,消除炎症,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温针灸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和神经根的挤压,减轻椎间盘中的压力,改善突出组织,缓解软组织水肿,进而改善血液循环,消除不适症状[16-1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前屈、后伸及侧屈功能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的活动情况。

综上所述,温针灸结合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腰椎功能,降低疼痛,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肌群腰椎间盘腰椎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