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秦路畅福泽长
——陕西公路十年发展成就及“十四五”发展展望

2022-02-25策划本刊编辑部陕西省公路局王惠宋成志

中国公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干线十四五路段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文/图 陕西省公路局 王惠 宋成志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攻坚克难,十年不忘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紧紧围绕“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方针,着力增强路网供给能力、提高公路养管质效、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美化路域通行环境,全面提升公路交通现代化水平,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

十年来,陕西省公路总里程从15.2万公里增加到18.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3801公里增加到超66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农村公路总里程从13.9万公里增加到15.7万公里,重点乡镇通二级公路、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和通客车;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从9270公里增加到20078公里,美丽干线公路创建成效卓著,80%以上的原国省道已完成创建,成为陕西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亮丽的新名片。

“十四五”时期,陕西公路以“打造智慧交通、建设美丽公路、提升服务品质”为主线,将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公路总里程将突破19万公里,谋划高速公路项目34个,建设规模超过1700公里,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谋划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155个,建设规模超过3500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重力争达到9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力争达到85%。

国道316线潘家河大桥

“现在啊,我们的翠香猕猴桃热销全国,绝对可以和新西兰的奇异果较量一下。”在陕西省眉县近郊种植了十余亩猕猴桃的老徐不再发愁美味猕猴桃的销路,得益于陕西省“四好农村路”的高质量发展,以及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的优势互补,使得陕西的特色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手中。

目前,陕西省已建成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相辅相成、通达便捷的立体公路网体系,为古丝绸之路起点、“一带一路”新支点辐射全国、联通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便捷的条件。

全新路网 全域治理

“十三五”期间,黄陵至延安、汉中至坪坎、吴起至定边、柞水至山阳、绥德至延川、平利至镇坪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陕西省增加了25条出省大通道,其中4条高速通道连通陕南、两条高速通道连接陕北。

2020年8月,平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镇坪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两地车程由原来的150分钟缩短为45分钟,镇坪县正式归入安康市的“1.5小时经济圈”。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让镇坪迎来两前所未有的大开放,这一年国庆期间,镇坪县接待游客5.51万人次,同比增长23%,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高速公路的产业效应立竿见影。

同样立竿见影的还有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10年来,陕西省累计实施通村公路12000公里,实现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和具备条件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以建制村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为重点,累计投入资金超过750亿元,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超过7.5万公里,着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提升农村地区公路通畅水平,全省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和经常性养护率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率达到75%以上,“县乡道县管、村道乡村管”的体系基本建立,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步伐持续加快。

国道108线宁强棋盘关路段

10年来,陕西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干线公路路况水平持续提升。截至“十三五”期末,陕西省国道里程超过14000公里,省道超过1100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919公里,二级公路10121公里,三级公路1511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7.57公里。

陕西省始终坚持“高品质建设是最好的养护”理念,加强普通国省道升等改造,重点提高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建成以“沿黄观光路”为代表的普通国省道路网建设项目104个共3416公里。同时,陕西省先后出台了《陕西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一流服务时限标准》《陕西省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普通干线公路防汛和水毁修复工作管理办法》《干线公路网运行调度管理办法》《陕西省公路桥梁养护工程师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并结合公路网调整工作,明确了新增普通国省道移交和接养相关规定,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公路养护管理体系运行顺畅。

“十三五”交通运输部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评价组认为,“十三五”时期,是陕西公路交通“建设大发展,路况高质量,管理新跨越,治超见成效,服务有温度”的5年。

创效管理 创新养护

“目前,养护作业已全部完成,全路段路况情况良好,桥梁健康状况良好,所有车辆正常通行。”渭南公路局养护科贾广平正在养护作业现场使用道路巡查终端,向渭南公路局应急指挥中心实时汇报道路巡查情况。渭南公路局应急指挥中心可通过“布控球”监测公路健康状况和一线养路工的打卡巡查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渭南市的公路管理养护日趋智能化、数字化。“十三五”期间,渭南市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以市、县、应急养护中心三级指挥中心为骨架的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接入了120路路网运行监测设施、交调站点、可变情报板、养护巡查车等公路养护、路政、治超视频监控数据,为公路高效管养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在陕西省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不断更新的电子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路网运行的各项信息,614处路网运行监测点实现了全省普通干线公路重要节点、重点路段通行状况、阻断信息、交通流量的采集,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全省公路路网的“可视、可测、可控、可调度”。

近年来,陕西省加强公路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推进陕西省公路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建设和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建设,以市、县级公路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全省公路行业信息传输网络,完成了公路基础数据及电子地图与地理信息的融合工作。编制《陕西省“数字公路”“十四五”规划建议》,制定《陕西省公路数据采集更新管理办法》,确保了全省公路数据管理的统一性,为数据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注重公路养护管理的数字化,技术赋能、创新赋能更是不可或缺的管养“秘笈”,陕西省注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展具有绿色环保特色的“四新”应用研究和落地推广。

素有水泥公路博物馆之称的铜川市,高度注重养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强调精细化养护、国省干线城市化养护。铜川坚持推行“共振碎石化”工艺,不断深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课题项目研究成果,完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技术指南》,推广应用了微表处、开普封层等预防性养护技术、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并联合长安大学开展环氧树脂SMA沥青混凝土研究。

沿黄观光公路上的秋景

国道210线西安秦岭山区段美丽干线公路 何家昌 摄

铜川市是陕西省强化技术支持,提升公路基础设施韧性的一个缩影。目前,陕西省已健全完善了一整套公路养护管理规章制度,推行养护决策科学化、养护技术绿色化、养护生产集约化、养护管理信息化,聚焦公路设施技术状况提升,以次差路段整治和推进部省提升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专项工程为重点,实施国省道路面大中修、公路危旧桥梁改造、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隧道提质升级、桥梁安全防护及独柱墩桥梁运行安全提升、连续长陡下坡安全通行能力提升等工程,着力推进交通事故多发易发路段的干线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10年间,陕西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累计完成14608车道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养护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累计完成15239公里;一大批公路快速养护、再生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桥隧健康监测等“四新”应用研发得到落地推广,获得省部级奖项76项,4项入选了交通运输部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出台相关地方标准89项,行业标准2项。

美丽公路 美好服务

“我们以美丽干线公路创建为契机,高标准完成了国道312线茶坊服务区、武关服务区、毛坪停车区、原省道203线吴庄、漫川停车区等15座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加强了国道312线丹凤武关及商南茶坊服务区日常管理工作,在突出停车休息、如厕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兼顾为公众提供多元化出行服务需求,确保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免费热水、无线Wi-Fi等正常使用,国省干线公路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满足了公众安全文明出行的需求。”商洛市公路局总工程师路鹏介绍,美丽干线公路创建全面提升了普通国省干线的服务能力,一些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普通公路服务设施周边,甚至成为不少公众短途旅行的目的地。

“十三五”时期,陕西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深入总结和集成以往“文明样板路”“养护管理示范路”成效基础上,主动适应公众出行服务需求升级的新趋势,以人民满意为根本追求,响亮地提出了打造“美丽干线公路”的新战略,将推进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能、提高装备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健全路地共建机制和开展行风建设等新内涵融入其中,从美丽干线公路的统筹规划、设计入手,从点到线,从线到片,建养结合,美丽干线公路和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旅游经济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生动诠释了公路行业的初心使命和核心价值。

何为美丽干线公路?美丽干线公路创建围绕“公路设施美、路域环境美、养护管理美、出行服务美、行风人物美”五个方面,出台了《陕西省美丽干线公路创建实施方案》和《验收标准》,明确了六大类38项140分项指标,以构建“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为目标,建立了一套美丽干线公路创建标准体系,总结了创建做法。

链接:

美丽干线公路创建的内涵

公路设施美: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提高路况水平、加强危桥病隧整治、加强路基边坡防护、完善安保设施、完善标志体系、完善排水设施、提高平交道口通行能力、加强过村镇路段整治、统一公路管理设施外观等内容。

路域环境美: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路域环境“八个无”活动、提升公路绿化美化水平、路地共建模式拓展沿线服务设施、路侧空间宣传公路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内容。

养护管理美:加快养护管理机制改革、提高养护科学决策水平、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养护工程管理、提高养护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路产管理、强化治超管理、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养护技术进步等内容。

出行服务美:提供出行信息服务、提高路网应急保障能力、提高行业服务水平等内容。

行风人物美:打造陕西特色行业文化和培育行业先进示范人物等内容。

国道210线汉中西乡红石梁公路驿站 张纪平 摄

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陕西省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规体系,省政府、省人大先后发布了《陕西省公路隧道安全保护办法》《陕西省公路桥梁安全保护办法》《陕西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印发了《全省公路设施安全隐患专项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先后出台了《陕西省公路桥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陕西省公路长大桥隧养护管理及安全运行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了桥隧安全运行管理责任,深入开展公路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建立了隐患排查长效机制。

在美丽干线公路创建过程中,陕西省扎实推进了7个交通运输部安排的提升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专项工作,全面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灾害防治工程,重点加强不良地质、高危边坡路段的监测和治理,治理灾害路段103.28公里,实施干线公路安保工程3289公里。公路当年灾毁修复率92%以上,安全隐患督办路段当年办结率95%以上,全省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改善。

路况质量全面提升

陕西省以需求为导向,以美丽干线公路创建为契机,大力实施县城过境路、旅游瓶颈路段改建项目,强化沿线安保、标志标线、平交道口、排水设施完善和村镇路段交通渠化、路宅路田分家,统一公路管理设施外观,有效提升了整条线路的通行能力。

美丽干线公路创建坚持强化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和全路预防性养护理念。陕西省依托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了符合实际的路况衰变模型和养护需求分析体系,实现从养烂路、修补病害的被动养护,向养好路、预防病害的主动养护转变。陕西省还建立了以年度绩效考核为重点,5年综合考评的行业“好路杯”考评新模式,进一步夯实“县级自检、市级核查、省级督查”的养护质量逐级检查考核体系。

美丽干线公路创建的过程中大力推广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和各类预防性养护新技术,配套形成一系列养护技术地方标准,实现了旧路材料回收率达99.4%,循环利用率达92.2%以上。

路域环境全面提升

通过路地共建、路警联动和养护路政联勤等措施,陕西省夯实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路域环境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将路域环境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使公路管理实现了从行业到部门,从部门到政府,从政府到社会的转变。加大非公路标志标牌、过村镇路段的治理力度,引导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路外非公路设施(房屋、商户广告牌、村名牌等)结合沿线地域文化,以县为单位统一风格,与路域环境和谐美观。

在公路两侧有条件的路肩和边坡设置绿化平台,并及时清扫和清洗公路沿线设施及构造物,充分依托“美丽乡村”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公路绿化投入,开展绿化林带建设,共建公路绿色长廊。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美丽公路创建立足公众出行多样化需求,按照“布局合理、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服务规范、安全有序、生态环保”的原则,新建改建各类综合服务区、停车区等服务设施232处,基本具备停车、休息、如厕等服务功能,满足公众多元需求,着力提升公路整体服务品质。

精心打造绿化休闲及观景节点,在沿黄公路设立黄河文化馆,国道210线设置品茶赏茶馆,在国道210线宁陕段打造“森林旅游公路”、镇巴段打造“荔枝古道”,在国道108线设置自驾骑行线,国道310线设置农产品销售点,利用废弃路、弃土场修建枇杷园、枫树林及主题壁画长廊、剪纸文化墙,弘扬公路行业文化,宣传现代公路养护理念。

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美丽干线公路创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大力推进全省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和应急保障能力,陕西省公路局开发了全省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提供了统一的路网监测、应急指挥、出行服务、行业监督等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大力推动公路网路网监测站点建设;普通国省道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高速公路形成了区域级、路段级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了与山西、四川、甘肃、河南等周边6个省(市)际间干线公路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组建可跨省、跨地市调遣的应急抢险队伍11支,分级分类应急演练已成常态,确保关键时刻冲得上、拿得下,全力保障公路畅通。

黄河入陕第一湾

美丽干线公路创建,使出行者的旅途更快捷、更美好。陕西公路部门积极开展路网运行研判,逐周形成路网运行情况小结,逐月、季、年形成路网运行分析报告,针对春节、清明、“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交通状况进行研判,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关公路通行预测信息,有效引导车流、人流。通过旅游导图、可变情报板、广播电视、热线电话、网站媒体等10余种渠道,即时向社会公众发布路况信息和公路气象信息。出台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标准体系,将车辆救援服务纳入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通过96113向社会公众提供救援服务。陕西交通服务热线(12122)累计受理业务678万人次,日均接听来电900余人次,新媒体平台服务538万人次。

截至目前,陕西省累计创建高速公路“靓美路段”“示范路段”1006公里,普通国省道“美丽干线公路”5832公里,11个公路局管养的18段共1267公里公路挂牌为“美丽干线公路”优良路段。

壮丽蓝图 壮阔新路

屹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唯有拼搏奋进才能融入光辉进取的新时代。到2025年,陕西省将全面实现公路养护管理“三提升”的总目标,即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路况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智慧交通、建设美丽公路、提升服务品质”为主线,着力增强路网供给能力、提高公路养管质效、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美化路域通行环境,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水平,支撑全面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作用更加凸显。

“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将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设施数字化、养护专业化、管理现代化、运行高效化、服务优质化”的“五化”发展要求,吸纳省内外先进经验,将智慧公路、绿色公路、平安公路、交旅融合、交通强国、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等新内涵融入其中,统筹公路设施、路域环境、多元服务、智慧管理、绿色低碳、机制创新等方面,打造“设施更完备、路域更和谐、服务更优质、管理更高效”新时代具有陕西特色的“高质量美丽干线公路”,树立“十四五”公路现代养护管理典型样板。

除了“高质量美丽干线公路”之外,陕西省还将在养护管理增效、干线公路抗灾能力提升、智慧公路建设试点等方面有所作为。

养护管理增效。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养管制度办法,健全养管体制机制,推动创新公路养护组织实施模式,提升养护管理效能和行业监管水平。构建科学决策体系,大力实施路桥隧预防性养护工程,持续提升安全耐久水平。构建优质多元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公众满意度。

西禹高速公路芝川特大桥 徐春生 摄

提升干线公路抗灾能力。以秦巴山区、黄土沟壑等易灾毁重点区域和沿河临崖路段、桥梁基础、隧道进出口等为重点,建立责任明晰、重点突出、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承灾体普查成果运用,加强灾毁治理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及后评估。

试点智慧公路建设。按照智慧交通发展思想,在陕西省一些旅游路段、车流量大易拥堵路段、安全通行水平受限路段,开展智慧公路试点工程建设,建设雨雾天气及不良视距智能引导系统、道路运行管理系统、道路让行安全警示系统、智慧管控信息发布系统、可视化展示平台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改进一些重要路段的安全通行能力和出行服务水平。

大道行开阔,长路写辉煌。“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传承“百年陕西公路”行业精神,全力推进公路提质增效,努力推动陕西公路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干线十四五路段
冬奥车道都有哪些相关路段如何正确通行
基于熵权TOPSIS的高速干线物流卡车司机驾驶行为评价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基于XGBOOST算法的拥堵路段短时交通流量预测
高速公路重要路段事件检测技术探讨
浅析干线传输网升级改造勘察注意事项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