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价值评价

2022-02-2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肠系膜检出率血流

张 晨

(如东县人民医院功能科 江苏 如东 22640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春季、秋季,患病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及一部分6~12岁的少年[1],多表现为胃肠道以及呼吸道的感染,该疾病并无典型的症状、体征,所以仅凭患者的临床症状较难以诊断[2],并且患儿表达能力较差,主诉不准确,给临床诊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彩超是诊断该疾病的常用方法,不仅无创伤,而且可反复检查[3],该技术操作简便且无创,检查费用较低,患儿接受度较高[4-5]。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时采用高频超声诊断的有效性,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诊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1例,设为患儿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71例患儿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40例(56.34%),发热46例(64.79%)。排除沟通障碍,合并心肝肾功能衰竭者及基线资料不完整患儿。71例患儿男女比例为39∶32,平均年龄(7.34±2.27)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4.27±1.29)kg/m2。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71名作为对照对象,设为体检组,男女比例为41∶30,平均年龄(7.40±2.4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4.21±1.27) kg/ m2。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使用PHLIPS扫描诊断仪进行检查,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使用低频探头对患儿腹部检查,扫描时应注意进行各个切面、多个角度的检查,着重观察并记录患儿淋巴结的状况、长短轴比例以及肿大程度。然后运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除低频超声检查时注意的地方,还应检查淋巴结的血流状况。采用高频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检测,根据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特点及自身特征,即主要在肠系膜血管及分值周围分布、回肠远端分布丰富的特点,若出现淋巴结直径变大、数目增多的现象,对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分布、形态等进行观察,记录其阳性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儿童淋巴结数量、长轴(L),短轴(S),纵横比(L/S),及血流信号;②对比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前后淋巴结情况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淋巴结部位、数量及血流信号比较

观察发现患儿淋巴结发于右下腹与脐周附近65例(91.55%),分布于左侧腹部及其他6例(8.45%),淋巴结分布较密集,数量超过3个,椭圆形,边界清晰,低回声结节,回声均匀。患儿组同一切面淋巴结数 量 为(3.98±0.62)个、长 轴(1.77±0.40)cm、短 轴(0.81±0.17)cm、纵 横 比(2.19±0.26)、RI(0.72±0.13)、肿大淋巴结检出率为95.77%,均高于 体 检 组 的(1.40±0.82)个、(0.88±0.39)cm、(0.62±0.21)cm、(1.42±0.18)、(0.31±0.10)、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淋巴结数量、L、S、L/S、RI及肿大比例比较

2.2 患儿组淋巴结数量、L、S、L/S、RI及肿大比例治疗前后比较

患儿组治疗以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给予患儿抗炎治疗,治疗后2周以后患儿淋巴结数量为(1.54±0.96)个、长 轴(0.97±0.44)cm、短轴(0.70±0.32)cm、 纵 横 比(1.52±0.22)、RI(0.36±0.15)、肿大淋巴结检出率8.45%,均低于治疗前的(3.98±0.62) 个、(1.77±0.40)cm、(0.81±0.17) cm、(2.19±0.26)、(0.72±0.13)、9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儿组淋巴结数量、L、S、L/S、RI及肿大比例治疗前后比较

3 讨论

对于儿童而言肠系膜中含有丰富的淋巴结,多沿着脐动脉弓以及肠系膜动脉分布,其中在患儿盲肠部位以及末端回肠部位分布最为广泛[6],由于儿童年龄关系,淋巴结系统还处于生长阶段,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对疾病的免疫力效果有限,以上这些生理特征最终导致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率高[7],该病临床表现与淋巴瘤、阑尾炎及肠套叠等发病特征较类似[8],对于该病的诊断常因临床症状不明显以及诊断手段有限,易误诊或者是漏诊[9],不能及时给临床治疗提供治疗依据。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深入,我国超高频超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10];加上儿童腹壁较薄、脂肪组织较少,因此若采用高频探头诊断更容易显示出已经肿大的淋巴结,对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范围、边界、强度、厚度比值、内部回超声、血流情况详细显示[11-12]。使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检查,不仅可以避免由于淋巴结范围较大、位置不固定等生理因素所导致的误诊、漏诊[13];并且在低频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检查患儿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观察患儿内部情况,例如淋巴结内部血流、内部直径等[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儿童而言,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清楚显示淋巴结情况,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患儿的淋巴结状况有着明显特征,患儿组同一切面淋巴结数 量 为(3.98±0.62)个、长 轴(1.77±0.40)cm、短 轴(0.81±0.17)cm、纵 横 比(2.19±0.26)、RI(0.72±0.13)、肿大淋巴结检出率为95.77%,均显著高于体检组的(1.40±0.82)个、(0.88±0.39)cm、(0.62±0.21)cm、(1.42±0.18)、(0.31±0.10)、2.82%(P<0.05),因此采用高频超声诊断时,很容易区分肿大的淋巴结[15],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快速诊断疾病。并且可以治疗过程中也可用于小儿治疗效果的随访观察,本文给予患儿抗炎治疗,治疗2周以后患儿淋巴结数量为(1.54±0.96)个、长轴(0.97±0.44) cm、短 轴(0.70±0.32)cm、纵 横 比(1.52±0.22)、RI(0.36±0.15)、肿大淋巴结检出率为8.45%,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98±0.62)个、(1.77±0.40)cm、(0.81±0.17)cm、(2.19±0.26)、(0.72±0.13)、95.77%(P<0.05)。同时其具有准确、便捷、可反复观察、无创等优点,临床诊断价值高。但是需要与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核、淋巴瘤等疾病进行区别,急性阑尾炎的阑尾肿大明显,淋巴结肿大明显[16];肠系膜淋巴结核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程度较为严重,形状不一,回声不均匀,淋巴结门大多消失不见,部分患儿还伴有钙化或者是液化症状,可观察到患儿有大量的腹水[17];淋巴瘤淋巴结的数量大多为多发,一般呈串珠状或者是簇状分布,没有融合现象,血流信号呈现点条状且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而言,患儿会在淋巴结状态上表现出较明显的特点,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实施诊断可得到显著效果,临床医师可根据淋巴结诊断结果对炎症加以判断,给医生诊断提供信息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肠系膜检出率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意义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多层螺旋CT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