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民数字信息化能力提升挑战及对策浅析

2022-02-24高建设

南方农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数字信息共同富裕数字

高建设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10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初心使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为向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目标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数字化新时代和历史征程上,最艰巨的任务仍然是农村,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是农民群体的数字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乡村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乡村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加快,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治理迈出重要步伐,数字乡村建设呈现出可喜的良好开端。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虽然随着国家对乡村投入的增加,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但城乡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并没有明显的缩小。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群体,由于传统的教育背景、社会经历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局限,他们对数字乡村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信息化治理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接收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匮乏正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新的信息鸿沟。信息鸿沟是数字时代信息技术衍生出来的非对称和非均衡化现象[1],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重要阻碍因素,必须重视和加以认真解决。

经济学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无论是推进乡村振兴、农民共同富裕,还是发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最终都离不开人力资源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强力支撑。农民是数字乡村建设不可忽视的参与主体[2]。如果离开了作为乡村社会主体的农民群体来谈乡村共同富裕和数字乡村发展,则失去了“为了谁”的发展目标和“依靠谁”的社会基础,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美好但不现实。因此,要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在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硬件”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乡村的人力资源——农民的信息化这个“软件”的同步跟进,这样才有利于乡村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推进。

1 农民数字化信息能力面临的挑战

农民数字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是新时代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农民数字信息化能力提升面临信息供求结构性矛盾、农民的信息获取、辨别和运用能力不足,信息共享意识较强等挑战。

1.1 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自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投入增加,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明显改善。有调查显示,近80%县级政府设立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专门机构,东、中、西部县域的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了67.1%、62.9%、63.6%,已建成的益农信息社覆盖近一半的行政村[3]。但与公共投入相对比,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显得相对滞后,尤其是对农民的信息素养的培训更加不足。因此,农民的数字信息素养成为了实现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阻碍因素。据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2021 年3 月12日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民群体的数字素养得分仅为18.6分,还不到全体人群平均值43.6分的一半。并且,在现有的数字信息投入当中,还存在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数字信息企业因经济利益导向而将公共利益导向目标置于次要位置;基层政府因注重完成上级政府的政策任务考核而将农民的实际数字信息需求置于次要位置;农民因本身对数字信息和数字产品处于认知不足状态而难以表达有效需求,各方面综合的结果就是农村的数字信息化建设与农民的数字化信息需求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互动,信息供给方与信息需求方尚处于探索交流的初期阶段,信息供给和信息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1.2 信息获取和信息辨别能力偏低

经过几十年的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人口向城镇的稳定流动,农民已经分化成了老一代农民和新生代农民。从老一代农民和新一代农民的数字信息素养方面看,老一代农民的数字信息获取和信息辨别能力明显弱于新生代农民。老一代农民往往苦于文化程度不高、网络设施不足、上网技能缺乏等因素的限制而难以自由享受网络信息带来的便利。新生代农民相对于老一代农民虽然在教育经历、成长环境、社会见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数字信息也还难以完全适应,对五花八门的各类网络信息、微信、微博、抖音、交友等信息缺少足够的辨别能力,容易被误导和欺骗。对互联网时代的市场来讲,时间就是效率,农民对涉农的生产资料和产品买卖、运输、管理等都需要紧跟动态化的市场,因此,对相关信息的主动搜索、辨别、筛选、分析、处理都非常重要。但有调查数据显示,72.88%的农民不会使用涉民信息平台。总体上,农民的数字信息素养落后于数字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数字信息习惯尚未形成。大部分农村居民仍倾向于通过传统信息渠道获取信息[4]。许多农民对各类涉农信息平台不会主动搜索,会搜索的人当中又有相当比重的人不会辨别信息的真假,因此,农民是深受各类欺骗信息祸害的主要群体之一。另外,新生代农民虽然文化普遍比老一代农民要高,但对中国历史、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并不深刻,容易成为历史虚无主义者“忽悠”和欺骗的对象。这些问题都需要党和政府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中加以重视。

1.3 信息运用能力和信息共享意识不强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就是机遇,信息就是财富,善于捕捉和运用信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大多数的农民受小农意识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对网络和数字信息较少主动去挖掘和发现其经济价值,多数农民对网络信息的运用仅限于娱乐和消遣方面,热衷于一些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八卦新闻,将网络信息用于创新创业和致富的比重相当低。即使有部分接受了较高教育的新式农民具有信息发掘和利用的意识,也往往由于缺少信息辨别的能力和经验,在信息的真假、适用条件、时效性、周期性等方面考虑不周,因而在实践中遭遇欺骗和损失的例子并不少见。

此外,农民的信息共享意识比较缺乏。虽然随着互联网和数字信息技术向农村的拓展和运用,信息化已经逐步向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延伸。但农民往往是各做各的,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合作与相互帮带,在资源和产品的信息共享、品牌化、组织化、适度规模化等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甚至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远大于合作和共享意识,这些都影响了农民数字信息能力的整体提升。

1.4 农民的数字信息服务付费意愿普遍偏低

制约农民数字信息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数字信息服务付费意愿较低。虽然农户付费信息服务能够对其农产品的电商参与、品牌打造、质量提升等方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农村的普遍实际情况是农民的数字信息付费服务意愿普遍不高。并且,农民的信息服务付费意愿受年龄、教育程度、人均收入、信息认知、传统思维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年龄越大、教育程度越低、人均收入越低、信息认知能力越弱的群体,其数字信息服务付费的意愿就越低。而农民的付费意愿低在很大程度制约了乡村数字信息服务的市场化步伐。当前,政府公益性的数字设施和平台建设如火如荼,许多地方涌现了益农信息社等普惠性、普适性的基础服务模式。但是,除政府公益性之外的农业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农业信息服务企业提供的个性化、差异化的付费信息服务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并且许多市场化的企业对数字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挖掘研究投入少。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获得农民的认同和采纳。

2 提升农民信息化能力的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有序推进,信息素养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农民必备的素养之一。要以提升农民信息能力为抓手,把乡村振兴的过程变成缩小城乡之间、农村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差距的过程[5]。因此,政府要针对农民的信息能力短板“对症下药”,变阻力和挑战为机遇和动力,促进农民的数字信息素养得到质的提升。

2.1 从供给侧改革促进数字信息的供求有效对接

当前,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这为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推进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但数字信息设施和平台投入与农民的信息需求尚未形成有效对接。因此,政府要加大调研力度,做好农村人力资源数字信息需求的中长期规划,使国家搭建的农业农村云平台、农业农村政务信息系统、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平台与农村发展现状、农民实际情况有机结合,提高数字信息服务农业和农民的能力和水平,使各项投入与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形成良性互动,打通数字信息服务农民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要联系实践,因地制宜,避免生搬硬套,杜绝出现无人村也不断增加投入的尴尬情况出现。要针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加快健全农技互联网络,加速农技推广应用,加快建立打击虚假信息和诈骗信息、保护农民的网络隐私和安全的信息保障体系,为尚处于数字信息学习初级阶段的农民提供政策安全网和“防火墙”。

2.2 培训农民的信息认知和辨识能力

农民的数字信息素养培训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是政府部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提高农民的数字信息素养,政府首先要加大培训的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的数字信息学习兴趣。政府部门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做好统筹规划,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创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信息知识培训体系,包括农产品营销、农资信息服务、农业技术信息应用、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在内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课程,并将集中培训和处主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示范、知识传授与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农民对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农业资讯、各类农业信息APP、网红直播、电商平台、数字乡村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从信息发布主体、信息可靠性、利益关系、官网识别等多个途径提升农民对信息的认知能力和辨识能力,增强农民的信息自信心。

2.3 引导农民逐步形成主动运用和共享数字信息的习惯

要进一步引导农民逐步形成主动运用数字信息用于生产和经营的习惯。1)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行政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培育出合格的数字信息化”基层干部,在引导农民形成主动运用数字信息的过程中带头作示范、作表率、作“向导”,能够及时为农民进行答疑解惑。2)要培育农民工的主动信息检索能力,使农民在夹杂着各类真假广告、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中知道如何检索和收集有用信息“为我所用”。如农民在土地流转、种植养殖中碰到各类法律或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时,能够主动通过政府平台体系进行主动地查找、咨询和选择相关知识或专家的建议,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各类信息服务。3)要培育农民的数字信息共享习惯。充分调动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积极活跃群体的积极性,定期开展数字信息运用的学习和经验交流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又逐步形成一种自觉共享数字信息的行为习惯。

2.4 引导农民逐步形成数字信息服务付费观念

农民传统受小农意识、家庭收入、信息认知和价值发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难以主动形成数字信息服务付费观念的。这就需要政府主动作为,采取措施推动农民逐步转变观念。1)要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手册、集中座谈、个别走访、网络会议等方式,向农民解释说明信息产品的用途、价值和意义,使农民从思想上意识到数字信息的重要性。2)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成功企业主体、乡贤等先进群体的带头和示范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使农民充分认识到数字信息产品的价值,光靠宣传还难以让人信服,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成功人士的亲身示范和“传帮带”作用,使广大农民从先进典型那里获得借鉴和启示。3)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从数字信息供给的企业主体和农民消费者主体两方面发力,为数字信息服务付费活动提供一定的赠券、补贴、政策奖励等活动,一方面鼓励企业拓展其数字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则鼓励农民逐步养成付费消费数字信息服务的观念,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更快地推动乡村数字信息化市场的发展。

3 结语

数字信息能力与其信息需求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农民的数字信息能力越强,其对数字信息的需求就会更高;反之,如果农民的数字信息能力较弱,则受制于信息闭塞而难以产生主动需求,只能被动接受,而这又会进一步制约其对信息的有效需求。因此,提升农民的数字信息能力是促进其数字信息有效需求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农民的数字信息能力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向共同富裕迈进的重要抓手。只有广大农民的数字信息素养得到了普遍的提升,才能让农民更好地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积极性,使农民从数字乡村建设中获得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数字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效,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字信息共同富裕数字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基于BIM的企业数字信息归档与利用模式研究
北京尚水数字信息产品介绍
数字有形状吗?数字信息精确性和品牌标识形状的匹配效应*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