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浅析

2022-02-24张美娟石昌玫邓李盛

南方农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浦北县面源有机肥

黄 卡,张美娟,石昌玫,温 童,邓李盛

(1.浦北县农业农村局,广西浦北 535300;2.浦北县龙门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浦北 535317;3.浦北县泉水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浦北 5353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从吃不饱到丰衣足食,农业投入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人们在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没有合理地处置农业废弃物,严重威胁到水体和土壤环境的安全。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统计,广西浦北县农业源化学需氧量15 544.197 4 t,氨氮143.403 8 t,总氮2 060.862 1 t,总磷335.756 1 t,分别占水污染物排放量的65.25%、15.29%、61.27%、22.91%。由此可见,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防控仍然是当前一段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国家要求到2035年,重点区域土壤和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显著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和监管制度全面建立。

1 浦北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浦北县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隶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钦州市,面积25.21万hm2,耕地面积3.6万hm2,总人口95.73 万。浦北县水系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80 条,河流总长446.4 km,全县河川多年平均流量75.57 m3·s-1,河川年平均径流总量23.99 亿m3。境内较大的湖泊有小江水库,集水面积9 700 hm2,总库容11 亿m3。县域境内的水体每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源自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污染、农膜污染、秸秆污染。

1.1 化肥污染

浦北县农业资源集聚丰富,盛产水稻、马铃薯、红薯、大豆、荔枝、黄皮、百香果、红衣花生等。群众为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施用大量化肥,据统计,2021 年浦北县化肥施用量为29 711.49 t(折纯),单位面积施用量为825.32 kg·hm-2,超过全国平均使用量。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酸化和板结,最终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量数据表明,氮肥和磷肥利用率仅为33%和24%[2],大量流失的氮肥和磷肥增加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含量,污染环境。

1.2 农药污染

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全球气候正在变暖,病虫害增多且耐药性增强。为了更好地灭杀虫害,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或高毒的有机磷农药。浦北县2021年农药使用量为2191.29 t,单位面积的使用量超全国的平均使用量,但化学药剂的利用率在20%~30%[3],更多的化学药剂残留在水体、土壤和大气中,造成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1.3 畜禽污染

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结果分析,浦北县农业源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5 218.491 7 t,氨气排放量为3 067.766 1 t,总氮排放量814.927 4 t,总磷排放量197.929 t。2022年1—2月,小江水库水质监控点氨氮和总磷超标,水质为IV类。由于观念的影响,大量的畜禽粪便被直接排放到河中,造成水体中氨氮和总磷严重超标。

1.4 农膜污染

农膜不仅对农作物起到保温保水的作用,而且抑制杂草的丛生,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据统计,浦北县农膜的年均使用量为120 t,其中地膜使用量为61 t。但农膜使用后不及时回收,会对水土、农作物、机械收割带来危害。大量残留的农膜会在土壤中形成隔离层,导致土壤中水分得不到运行,致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1.5 秸秆污染

浦北县的农作物秸秆总量约为37 万t·年-1,利用方式以秸秆还田、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为主。近年来,浦北县积极探索秸秆的多化利用途径,引进和发展了浦北县绿丰肥料有限公司、浦北县寨圩镇侨邦养殖专业合作社等20余家秸秆利用企业,年利用秸秆量超2万t以上;引导养牛、养羊等畜牧产业群众利用秸秆喂养牛羊,年消耗秸秆约5万t。但部分群众对生态环境污染意识不强,存在将农作物秸秆就地“一把火解决”的现象。秸秆焚烧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及CO、SO2、NOx、VOC 等有毒有害气体[4],严重地影响大气的质量;同时,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致使土壤表层被烧焦,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锐减70%以上,破坏土壤养分的平衡。

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路和目标

2.1 治理思路

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浦北县委县府制定的“北部湾美丽后花园”和“国际康养胜地”目标,以创建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基地为抓手,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批“主导产业鲜明、产地环境优良、投入品有效管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绿色优质”的农业示范基地,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加快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2.2 治理目标

到“十四五”末,进一步完善核心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县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组织创建一批“主导产业鲜明、产地环境优良、投入品有效管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绿色优质”农业核心示范基地和示范区,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做法、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与模式,为全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和经验。

到2035年,浦北县境内西江、南流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等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有机结合,形成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化、农田环境清洁化、农产品销售品牌化、农业功能融合化、农村人居城镇化的发展新格局。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

3.1 推进农业资源集约利用

加强产业发展全过程农业资源节约管理和高效利用,大幅降低农业资源、灌溉水、耕地地力消耗强度,促进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推动形成绿色生态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积极推广长寿养生农业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和农牧结合技术,推动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引导农业投入品科学施用,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大力推进有机肥生产和使用,推广化肥机械深施、适期施肥、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3.2 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

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工厂化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实现零增长。积极推进发展节水农业、化肥及农药零增长行动等重点任务的实施。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和节水节肥技术,重点推广浅湿控水灌溉、地膜(秸秆)覆盖、集雨补灌、膜下滴灌、喷灌、微喷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提高耕地有效灌溉水平。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按照“一控二减三基本”的要求,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基本实现畜禽粪污、秸秆、废弃农膜等资源化利用。

3.2.1 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因地制宜推广堆肥还田、商品有机肥施用、沼渣沼液还田等符合生产实际的有机肥利用技术模式。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生产应用示范基地,重点建设完善示范基地所需的现代化机械施肥设备、沼液等液态有机肥施用设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堆沤积造有机肥设备设施、种养基地间有机肥输送设施和环境调控及物联网设备等。

3.2.2 整县推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建立土壤养分监测长效机制,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长期定期监测各个乡镇农业生产基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并提出各个监测区域科学合理的配方肥方案,每个乡镇监测点不少于6 个;同时将监测数据与辖区内农资供应主体共享数据,指导农资供应主体向肥料厂家定制采购配方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根据监测情况施用配方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土壤养分监测制度和工作方案,建立土壤养分监测专项项目资金,土壤养分监测工作年度验收考核工作方案,建立土壤养分监测数据和肥料配方方案等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资供应主体、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主体之间的联席沟通协商平台。

3.2.3 建设绿色植保防控示范带

在推进优质粮食、特色水果、特色蔬菜和林下种植产业开发过程中,按照填平补齐原则,按照有效防控标准,全面覆盖安装高标准太阳能杀虫灯、幼虫剂、黄板(蓝板)、性诱捕器等绿色植保防控设备设施。建设病虫害联防联控示范带。选择在所涉及镇(街道办)建设农作物病虫害联防联控示范带,组建联防联控协调机构,统一协调指导联防联控工作;建立联防联控工作专项资金,给予实施联防联控主体工作经费补助;面向植保农机服务组织发放一批植保无人机、高效喷雾机、防护服等植保设备设施,培训一批植保农机作业人员,壮大植保农机服务队伍,提升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2.4 建设稻渔生态种养设施

在水网稻田、冬闲田资源丰富的优势区域,开展稻—鱼、稻—蟹、稻—鳖、稻—虾、稻—鳅等稻渔生态种养和稻鸭共育生产基地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灌排渠系、沟坑工程、稻田整治、标准鸭舍、“三防”(防逃、防虫、防害)设施等田间工程,以及用于产品质量检测、捕捞、加工、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仪器设备。

3.3 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步实施的方式,注重县镇村企联动、建管运行结合,着力探索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

3.3.1 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围绕收集、利用等关键环节,促进多元化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秸秆饲料、生物菌沤制、果园覆盖、食用菌生产等多渠道、多领域综合利用技术,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真正成为一项“富民工程”。1)鼓励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秸秆粉碎还田、深翻机等机械设备,促进秸秆就地还田。2)加强专业化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生产优质粗饲料产品,建设青贮窖,购置秸秆收割、收集和处理设备、蒸汽膨化设施设备等。3)支持专业化企业生产固化成型燃料沼气或生物天然气,建设秸秆收集、固体成型或厌氧发酵和提纯设施设备。4)扶持专业化企业生产食用菌基料和育秧、育苗基料,建设堆肥车间,购置秸秆收集、破碎和堆肥等设施设备。5)鼓励支持专业化企业生产秸秆板材和墙体材料,购置秸秆收集、打包和板材生产等设施设备。到2025 年,浦北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离田率达30%以上。

3.3.2 加强农膜的回收利用

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处理方面,围绕回收、处理、奖补政策制定等关键环节,提升再利用水平。大力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逐步淘汰传统塑料农膜。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回收处理机制,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4 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围绕收集、处理、终端产品利用等关键环节,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1)对不能自行处理废弃物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及散养户,实行干湿分离,干粪生产有机肥,尿液污水进行发酵处理,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堆沤积肥、有机肥加工等设施设备。2)推行“粮饲通用玉米或青贮玉米—肉牛饲养—牛粪养殖蚯蚓—生物有机肥—有机农产品开发”等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品牌。3)由专业化公司、农民合作社或养殖场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农村沼气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运营,建设原料收集存储和预处理系统、厌氧消化系统、沼气沼肥利用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实现沼气高值高效利用,沼渣沼液充分还田或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到2025年,浦北县畜禽粪污综合治理率96%以上。

4 结语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是艰巨的、紧迫的,要以对人民对子孙负责的态度,想方设法啃下这块“硬骨头”。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探索经济高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成为必然[5],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美丽。

猜你喜欢

浦北县面源有机肥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Helping kids“heal”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浅谈浦北县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
关于浦北县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