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马蹄鳖考

2022-02-24顾博贤

中国水产 2022年1期
关键词:皖南马蹄沙地

文/顾博贤

珍稀马蹄鳖,隐匿五百年;

当今龟鳖盛,知者能有几。

鳖,在动物学分类上,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生经济动物。人们常见的、比较熟悉的有太湖鳖、黄沙鳖、黄河鳖、台湾鳖以及中华鳖日本品系等,而对马蹄鳖这个品种会有点陌生,网上流传的“著名徽菜清炖马蹄鳖,就是荸荠炖甲鱼”说法也实属名不副实。

马蹄鳖大小似马蹄,以皖南山区徽州市、休宁县一带甚佳,是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珍稀物种。皖南山区山高背阴,溪流纵横,溪水清澈见底,黄沙与鹅卵石随处可见,成为马蹄鳖优哉游哉的乐园。这里产的马蹄鳖,背清腹白,肉嫩胶浓,食无腥味。“水清见沙地,腹白无淤泥,肉厚背隆起,大小似马蹄。”这一当地民谣把马蹄鳖的形态、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但明代以后,马蹄鳖却名不见经传,而后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此后的龟鳖养殖技术、物种志等书籍中,也很少有马蹄鳖的踪迹,很多人甚至误将马蹄大小的中华鳖当作马蹄鳖。

对于马蹄鳖的文化研究、物种保护其实由来已久。2000年8月,专家在《龟文化大典》编著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了“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的对联,并以此为线索,顺藤摸瓜,先后多次到上海市、常州市、南京市、徐州市等地的图书馆,杭州良渚博物馆、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和宜昌三峡博物馆,以及武汉市等地的多处古旧书店,查找马蹄鳖的相关历史文化资料。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梅尧臣、洪迈等宋、明文学家赞美马蹄鳖的诗词和文章。

北宋诗人梅尧臣(公元1002~公元1060),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对马蹄鳖有很高评价,并作诗一首。前文“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的对联就出自此处。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六

北客多怀北,庖羊举玉卮。

吾乡虽远处,佳味颇相宜。

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寄言京国下,能有几人知。

《徽州府志》记载,南宋时,“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是歙地代表菜。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曾向大学士、徽州知州汪藻询问“歙味”,汪藻即以梅尧臣诗:“沙地马蹄鳖,雪夭牛尾狸”对答。

相传,宋高宗曾出访皖南,尝到了沙地马蹄鳖,大为赞赏曰:“天赐美食”,随即命侍从赏厨师黄金一锭,扬长而去。马蹄鳖从此身价百倍,并获得“黄金鳖”美名,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品尝清炖马蹄鳖。

据宋代罗大径于淳祐戊申(公元1249)成书的《鹤林玉露》中记载:宋代著名文学家洪迈(公元1123—公元1202)与周益公侍宴,席间,周益公问洪迈,乡里有何特产?洪迈即以“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的对联相答。

2006年,“沙地马蹄鳖”对联被收录在《龟文化大典》中;2009年,宋代《洪迈侍宴作对联》和明代“‘天赐美食’马蹄鳖”的故事被收录在《龟鳖美食养生文化》中;2012年,马蹄鳖作为我国甲鱼珍稀品种,连同古代马蹄鳖的名菜制作方法均被收编于《中国甲鱼经》一书,弥补近年来书中没有马蹄鳖这个品种相关介绍的遗憾。

为传承马蹄鳖文化,笔者先后到赴皖南多地,寻找可以开展马蹄鳖物种资源调查以及承担马蹄鳖保护驯养的企业或个人。2016年9月,笔者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吴其能商量了马蹄鳖收集驯养相关事宜,吴其能所长不负所托,立即自筹资金在休宁县等地多处水产品市场收购马蹄鳖,同时建造了马蹄鳖养殖池。

2016年9月~10月收集的野生种鳖于2017年6月初产下第一窝蛋,随即用蛭石进行孵化。2017年4月初,又收集到野生马蹄鳖16只。2017年6月,马蹄鳖首次亮相于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受到与会观众的密切关注和青睐。经过5年人工驯养,目前马蹄鳖种群数量已近300只,其生物学特征特性逐渐清晰明了,饲养繁殖技术已基本被掌握。

2018年~2020年,两爬类专家、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黄松组织力量,与黄山学院、安徽农业大学、休宁县水产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开展了马蹄鳖分子系统发育分析、DNA测试,得出了马蹄鳖是一支独立进化物种的结论。后将马蹄鳖列为新物种,中文科学名称确定为“黄山马蹄鳖”,与俗称相一致。

休宁县重新发掘马蹄鳖意义重大,既为我国增添了天然水产种质资源,又为山区农民群众增加了水产养殖新品种,可有效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还为休宁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未来或可同“泉水鱼”一样成为休宁乡村特色产业的又一张“名片”。

猜你喜欢

皖南马蹄沙地
张 勤
时间的礼物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沙地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考量
沙地迷宫
吃“马蹄”
风滚草
到皖南
家乡的马蹄
河口动物 马蹄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