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龙有站 瑞雪迎春

2022-02-24民生周刊郭鹏李溢春

民生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字形詹天佑车站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 李溢春

青龙桥站,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脚下,始建于1908年,是一个百年老站。

虎年新春,每当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全球首创时速350公里并搭建5G超高清演播室的“瑞雪迎春”号动车组,鸣笛起航服务冬奥会时,已担任青龙桥车站站长30年的杨存信,总会产生一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感。

自从1991年担任该站站长以来,过去30年的除夕夜,杨存信都是在车站过的,今年更是直到正月初七才回到家中。

2月4日晚,杨存信在办公室观看了冬奥会开幕式。“很震撼,高科技的运用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

作为一名老铁路人,杨存信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现如今,詹天佑先生当初设计的人字形京张铁路,已经变成了‘大’字,这也显示了我们的大国风范、大国实力、大国速度。”

一干就是40年

今年7月,杨存信就要退休了。能在中国人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上工作,他倍感荣幸。

1951年,杨存信的父亲杨宝华来到青龙桥车站任扳道员,11年后,杨存信就出生在车站宿舍的石头房子内。

杨存信生在车站、长在车站,每天看着火车奔跑,伴着汽笛入眠。20岁那年,他接过父亲手中的信号旗,成为青龙桥车站一名铁路职工。

过去30年的除夕夜,杨存信都是在青龙桥车站过的。图/邢子民

“青龙依旧,汽笛如常”。从扳道员到助理值班员,从车站值班员到小站站长,杨存信一干就是近40年。

如今,青龙桥站虽然不再承担客运业务,但每天仍然列车不断,市郊铁路S2线和谐号列车每天在这里进行技术性停车,“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从人字形铁轨的另一边,折返下山。”杨存信说。

站在青龙桥站的站台边,每隔一段时间,脚下都会有震动之感,也会从地下隐隐约约传来轰轰之声,这是京张高铁复兴号动车组在穿越青龙桥车站下的八达岭隧道。

车多了,青龙桥站的员工人数和早年比,却少了很多,“这说明我国铁路自动化程度提高了,节约了人力。”杨存信说。

截至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总里程能围绕地球赤道一周;我国铁路营运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全国铁路网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速铁路网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这一组实在的数据,都让杨存信感到兴奋。他说,青龙桥车站中西结合的站房,依旧保持着建成时的原貌,西式的百叶窗棂上是中式的女儿墙,屋顶下雕刻着中式的太极图案,寓意平安吉祥。虽然不远处便是人声鼎沸的八达岭长城,但质朴的小站却恍若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始终保持着安详与寂静。

讲好京张故事

2008年,青龙桥站被首都博物馆确定为工业遗产,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公众进行开放。

不再办理客运的候车大厅,化身为小小的博物馆,不仅图文并茂地介绍“人字形”铁路的原理与细节,还收藏着当年的人工道岔、油灯与调车设备。

因为,在青龙桥站可以看到京张铁路人字形铁路的尽头,自然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和铁路爱好者慕名而来。

前几年,著名的国际长城保护友人威廉·林赛来到车站,拿出其珍藏多年的192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载的青龙桥车站系列老照片,杨存信被震撼了,“原来,小小的青龙桥车站、短短的京张铁路,在全世界居然有这样的地位和口碑。”

从此,杨存信坚定了内心的信念:要保护好小站,讲好京张故事,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面对来站里参观的年轻人,杨存信总会主动过去,讲起那个他最熟悉的故事。1905年,京张铁路修建伊始,中国尚没有一条由国人独立主持设计、建造、运营的干线铁路。当时,外国工程师放言:中国能修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留学归来的詹天佑,打破了这个论断。他将人字形铁路首次运用在我国干线铁路上,顺着山势设计出巧妙的人字形折返线,通过延长距离,将原本需要开挖1800多米的八达岭隧道缩短为1091米。

“京张铁路的成功修建,轰动中外,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信,也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的里程碑,青龙桥站也因此闻名于天下。2019年12月30日,在詹天佑逝世100周年、京张铁路建成110周年之际,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杨存信说,年轻人听到这些,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为铁路人点赞。

视公事为家事,这是父亲当年对他的嘱托。原来,“视公事为家事”,源于詹天佑1918年发表的《敬告青年工学家》一文,如今,他终于明白了父亲殷殷嘱托背后的良苦用心。多年来,杨存信就像上满弦的陀螺,一有时间就跑书店、查资料、拜专家、收物件,积极奔走,呼吁保护修缮青龙桥车站。

青龙桥车站内,1982年迁建于此的詹天佑和妻子谭菊珍合葬墓与1922年4月24日落成的詹公铜像,一同永远守望着南来北往的列车。

越临近退休,杨存信越感不舍。接下来几个月,对他来说,真的是最后一班岗了。他坚信,詹天佑的精神依旧会在一代又一代铁路人心中赓续传承。

猜你喜欢

人字形詹天佑车站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浅谈山区急流航道人字形操纵技术之创新应用
阅读理解题汇编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一种新型船用油雾箱百叶窗的设计及应用
板式换热器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