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其昌被抄家的台前幕后

2022-02-24黄波

闽南风 2022年2期
关键词:董其昌特权阶层

黄波

公元1616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十四年三月的一天,松江(今属上海)一处豪门宅院被上万人团团围住,街道为之堵塞。豪门里作威作福已成习惯的恶仆们,这时候还不知道大祸临头,为了对主人表示忠心,向围观者抛砖撒粪,使围观者愈加愤激,顿时一哄而上,“外火方起,内火应之”,豪门宅院化为灰烬,家中财物被扫荡一空,已年过花甲的主人也只得仓皇走避……

这个主人就是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书画家董其昌,他在明王朝曾位居礼部尚书的高位,当时是退职大僚的身份。因董氏的地位、名望,和事件本身的轰动效应,董家被乡民所抄的新闻曾在江南广泛流传,史称“民抄董宦”事件。

为什么松江乡民会抄这位本土大名士大官僚的家?私家笔记上有多种版本,有的说是因董其昌儿子抢夺另一乡绅家的使女,有的说垂涎使女姿色的不是别人,正是已到花甲之年的董其昌本人,有的说是董家在和亲戚家的纠纷中,依仗权势,对对方的女眷使用了很多有辱斯文的手段,结果激起众怒。不过无论是哪一版本,细节如何,董氏父子居乡之横暴却是众口一词的,而官修的《明史》则说,事情的起因缘于董其昌为官时不徇私情,得罪了一些豪门巨族,明显是避讳之辞。大概修史者遇到董其昌这样的人的确感到了为难,一方面,这人“天才俊逸,少负重名”,而且“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另一方面却又横行乡里,这样的两种面目怎能统一起来呢?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中国有史以来便多董其昌这样的“两面”知识分子,他们要么唱忠孝节义的高调,标榜“上致君于尧舜下救民出水火”是其最高理想,要么倘佯山水流连诗文,处处雅人深致,但在日常家居生活中,却往往又是一个势利之徒,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就可能使其露出或狰狞或贪鄙的真面目。魏晋时期的名士王衍、王戎这一对宝贝就是好例。深通禅理,著述颇多,尤以书画享有盛誉的董其昌,在历史的隧道里,其光芒足以让今人眩目,可惜对当时与他同栖息于松江这块土地的乡民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可以亲近的人物。

怎样看待“民抄董宦”事件?孤立地讨论细节和事情的起因,将难以深入问题的本质,也得不出深刻的历史教训。必须把这一事件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这就是正视当时缙绅阶层享有特权过多,民不堪命的事实。

明朝缙绅阶层享有的特权包括法理上的特权,和虽无明文但事实存在的特权,前者如各级官僚和生员的俸禄、生活费,优免赋税,政治上的特殊礼遇等,而律无明文但事实存在的特权,就更加让人“羡慕”了,比如只要科考得中,一个人的“老师”“学生”“老乡”“同学”等,就组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使进入本系统的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如鱼得水。用大历史的眼光看,明万历中期以后,事实上明王朝的大厦已危机四伏,但作为王朝统治支柱的缙绅阶层的特权却有增无减,在商品经济大潮的裹挟之下,这一阶层的思想和生活更是日趋腐化。他们大量兼并土地,垄断工商业,聚敛了惊人的财富,而在致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非法的勾当。致富以后的缙绅阶层,又缺乏先进的财富伦理的支撑,只好去声色犬马、酒食征逐,用现在的话语表述,完全是一种“炫耀式消费”,除了加深社会不同阶层的断裂,没有丝毫积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晚明史上缙绅阶层的堕落不是哪一集团哪一个体的,而是大面积的暴发。通常被认为道德低下的阉党、奸臣们,他们不知检束,不足为怪,而那些受到后人广泛赞扬的名臣、贤相,也往往放纵无端。张居正一代贤相,每天餐桌上“味逾百品,犹以为无下箸处”,家人居乡,不法事甚多,与张居正本人的纵容关系很大;李三才是被魏忠贤陷害的东林党的巨子,极富才干,史书上也说他“豪奢”;徐阶是清除大奸相严嵩的能臣,其子弟横行乡里,“一方病之,如坐水火”……

一方面是缙绅阶层无所不在的特权,另一方面是在特权碾压下广大平民的哀哀无告。官僚和乡绅们串通一气鱼肉百姓的事例,在晚明史上几乎史不绝书,有的抢占别人良田,有的滥设私刑,有的强夺他人妻女,有的胡乱杀人甚至灭人满门,最后在君主亲自过问下也大事化小,比如有两位大学士(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明后期之“大学士”略相当于宰相)的儿子在老家杀人,其中一位纠集暴徒,“屠灭居民三十余家”,其情节和性质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但案子经过司法程序报到皇帝那儿,皇帝特地开恩,主凶最后都被免死,处罚最厉害的也不过是流放到边疆充军。在这里,说“皇恩浩荡”真是一点儿没错,可皇帝还有些过意不去,怕大学士因儿子充军而伤心,特地下诏慰勉一番!“民抄董宦”就是在如此背景下发生的,而类似这样被称为“民变”的事件,在晚明史上远非个案。和董其昌同处江南的另一位大臣顾秉谦,因为是魏忠贤的爪牙,被罢官后又欺压良善,乡民乃“焚掠其家”,顾秉谦躲在渔舟上才幸免于难;而位居大学士的周延儒,其祖坟甚至都被愤怒的家乡父老挖掘了。按照中国传统的伦理,刨人祖坟是一种最极端也最难被大众心理所接受的行动,何况是向来朴厚而胆小的农民?旧时史家记录这些事件时,也要禁不住发出内心的感慨:“其肆毒积怨于民可知矣”!

在“民抄董宦”等一类事件中,激怒民众的具体细节究竟是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应该看到身处特权碾压中的民众,其怒火在地下蓬蓬勃勃運行,以寻找突破口的可怕现实,而具体细节在这里起到的只是一根导火索的作用。因为特权阶层只顾享乐,衰败的明王朝没有给民众提供发泄积怨的制度性的渠道,民众的熊熊怒火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看似极其偶然地碰到哪怕一丁点火星,就能将其点燃,酿成严重的事变。

当一个阶层享有过多特权时,其对社会的损害会到何种地步,董其昌们的遭遇,已经给出了再清晰不过的答案。

猜你喜欢

董其昌特权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无聊是一种特权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毛泽东给雷经天的信》
董其昌的面具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