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2-02-23杨龙秀钟桂蓉

现代英语 2022年2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杨龙秀 钟桂蓉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

一、引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框架,构建了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推动学科专业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想政治课形成协同效应,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所有大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1]。把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不仅能更好地发挥英语在中外文明沟通中的桥梁作用,而且能够通过深度挖掘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既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具备时代精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与建设过程,要重视全方位开展育人教育,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德育素质的培养。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课程思政不仅利于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提高教学效率,也能迎合时代发展,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弥补思政课程的科目局限性

常规的高校英语教育的专业性很强,社会素养建设却经常被忽视。思政课程自身的科目局限性导致这种教育模式很难取得预期思政效果[2]。在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利于构建完善教育体系,有效扩大思政教育的着力范围和作用跨度,使思政教育过程更加自然。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人文性”特点中的育人价值,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构建“大思政”格局下实现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多元化提供重要支撑。

(二)助力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全面发挥教育主体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德树人是高校开展全面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高校英语课堂中要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思想,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认识非主流舆论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助力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得以完成。

(三)体现“三全育人”的新时代要求

高校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过程,要全面落实“三全育人”要求,体现“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作为英语教师,要树立育人意识,更要全面地担负起育人的重任。实践课堂中要结合学生学习以及实际情况,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坚持“三全育人”,构建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充分融合。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推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语言知识和价值融合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好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课程思政”功能的预期效果,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文章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单元实例具体阐述如何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模式。《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涉及的主题具有时代特色,如环保、友谊、梦想、自立、科技、创新等,内容丰富,体系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提炼思政元素,拓展教学内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上体现价值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深度融合

《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是学校教育基本的形式,也是重要的育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必然不能脱离课程教学。课程的价值目标,也是落实《纲要》中提到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体到大学英语课程,其价值目标就是要将育人的内容、要求与英语课程有机结合,关注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成长与发展。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英语教学挖掘思政元素,创造机会帮助学生提升知识水平和能力,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实现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认识、理解和内化[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提高自身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又能实现学生对专业认同、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从而达到知识技能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有机融合,避免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相割裂的现象。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6单元“In China,Lessons of a‘Hackerspace’”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的设定应源于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的自然拓展和延伸,保留课程内容的本质属性,但又须高于课程内容,以期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加以正确引领,实现立德树人。该篇文章以中国创客运动的兴起为话题,以新闻稿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制造行业的现状仍以模仿为主以及前后呼应提到创客运动给个人发明者带来的影响,并提到模仿是创新的必经过程。教师由此提炼出“创新”这个思政元素,围绕单元主题,将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对中国制造行业所产生的影响作为有意义的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重要性,既对应了本单元Making Movement的主题,又实现了知识学习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二)教学方法上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随着网络资源、平台和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空得到极大拓展,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灵活多样,以适应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比如,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思辨讨论以获得对不同价值的深刻认知;任务式、项目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常用教学方法的适当应用,也将极大丰富课程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4]。教师还可组织类似“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演讲和辩论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关注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时事,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思政内容延伸到课外,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Living Off the Grid:How a Family of City-Dwellers Discovered the Simple Life”为例,该篇文章以一户普通家庭从繁华都市搬到宁静乡村生活的经历为切入点,介绍了低碳生活方式对他们习惯和思想产生的影响。文中提到孩子们在乡下生活一段时间后,很快就意识到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基于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教师可布置任务给学生,在课堂以小组形式讨论“What can we do to live a green,sustainable life?”讨论角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讨论的素材也容易获取,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教师还可从学生视角选择他们关注的、关心的、熟悉的社会热点话题和事件进行相关思政主题内容的拓展和任务布置,如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查阅资料,回答“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如何践行‘低碳奥运‘这一理念的?”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资料查找、分类、整理,最终以小组PPT的形式呈现探究结果。这一过程不但使学生扩大了知识面,积累了素材,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激发了自主学习动力和合作探究兴趣,同时也贯彻了课程思政理念,增强了学生践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心系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环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思政为宗旨

产出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教学应以产出任务作为教学起点和目标[5]。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产出目标是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和价值引领。而这一目标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达成,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与拓展以及课后作业与反思。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The Pursuit of Dreams”为例,该篇文章介绍了一位盲人打碟师乐观面对困难,积极向上,最终实现自己梦想的故事。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提炼出“坚毅品格”和“中国梦”这两个切入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通过自主学习,画出思维导图,完成对课文框架的梳理,标出重点信息,实现对课文思政话题的初步学习和理解。课堂教学环节首先点评学生基于预习内容进行口头汇报并组织学生讨论关键信息,把握文中梦想实现过程的描述手法、行文逻辑和语言表达,聚焦思政主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名、讨论身边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有哪些为实现理想而克服重重困难的知名人物,如钱学森的“科技报国梦”,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以及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强国梦等,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投入。最后再进一步进行升华思考“个人梦想”和“中国梦”之间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整合线上、线下收集的各类资源,包括文字、图片或者音视频等,进行分析和整理,最后能以清楚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使人物形象更立体饱满。课后的作业与反思环节主要以写作的方式呈现,基于课间讨论,形成更富逻辑性的文字描述,丰富人物细节,体悟人物精神,以此达到语言能力和行为品格的同步提升。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课前、课中及课后各教学活动围绕教材主题,将思政元素无痕融入各阶段教学环节,课前的收集整理、课中的讨论思辨、课后的拓展内化,层层推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个主题学习过后,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思政育人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身边人与事的真实存在,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反思

课程思政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并通过合作讨论等活动最终实现思想价值提升的过程,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是否达到,思政元素体现的深度如何,实现的效果怎样,教师是否会主动思考,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教学中去,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实现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一)课程思政教学对教师的责任感和能力有更高要求

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内在动力,在崇高职业理想引领下的高度责任感是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师只有明确认识到立德树人的责任感,才能增强课程育人的自觉性,承担起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双重责任[6]。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育教学专题讨论,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汲取时代发展的最新成果,适应以科技应用和信息爆炸为重要特征的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二)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和材料的选取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教师所选取的课程思政元素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实际,即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重点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思政元素和材料,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否则容易在教学融入时出现教师弄巧成拙、牵强附会,或学生一知半解的尴尬局面。为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教师应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多角度、多领域提高自己的知识面。

五、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新时代赋予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使命和担当。大学英语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知识技能培养和思想价值塑造有机结合的紧迫性。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各教学活动等多元手段让思政教育充分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获得知识水平的同时道德修养得到同步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内化思政教学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作用。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