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路径的有效开展

2022-02-23陈格菲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教学互联网+

陈格菲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进行了改进和转变,以此丰富教学资源,活化教学过程,小学德育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路径的开展进行了探究,首先对“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就问题加以分析并从网络管理、教学方面、家校共育方面提出具体的策略,并对教学效果加以总结,以此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完成义务教育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德育;有效教学;小学生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处于懵懂阶段,匮乏的自制力和认知力导致小学生常常被社会的不良现象所蒙蔽,经常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出生在互联网时代,所以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比教师和家长更强。所以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现象,开展德育教育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管理经验对此展开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够给学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管理参考,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恶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到2020年12月,我國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这一数据证明作为互联网强国,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及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正是因为迅速的发展,导致网络环境的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缺乏一定的保护。首先,儿童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长期上网造成视力水平下降。其次,网络中一些三观不正、消极的视频播放给儿童的价值观带来了影响,让很多儿童在生活中学会了攀比、歧视等等,不良的习惯和爱好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最后,网络上的游戏让学生荒废了学习,不积极参加劳动,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阻碍。

(二)师生缺乏沟通

互联网的存在具有两面性,第一,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利;第二,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消遣和刺激,很多学生在课下沉迷网络,在课上不注意听讲。久而久之,失去了与家长和教师沟通的兴致,所以看似学生在做作业、听课,实则一直在思考网络中某个视频的画面,游戏打到第几关。除此之外,学生沉迷网络,不再与他人沟通,对阅读不感兴趣,所以自身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匮乏,渐渐地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最终,学生以一些三观不正的网红作为自己的榜样,德育水平堪忧。

(三)教学形式单一化

小学德育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常常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为主,平时学校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开展匮乏。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并且体会不到德育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学生的学习不积极,德育水平得不到提升,整个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无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父母没有做好带头作用

为提升德育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教师加以重视之外,家长也要进行配合教师共同参与德育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很多家长自身对互联网比较痴迷,在家中与孩子很少沟通,都是各自拿着手机玩耍。而学生在家中会模仿家长玩手机、上网玩游戏,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内容得不到渗透,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施德育教育,所以学生的德育水平得不到提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环境监督不到位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制力,在“互联网+”环境中学习德育知识时常常被繁多的信息所困扰,以娱乐为主,甚至被一些短视频中不正当的价值观所影响。原因在于社会相关部门对青少年网络环境的监管不到位,再者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上网环境缺乏监督和限制,如上网时间、上网的范围等等,让学生肆无忌惮地畅游在网络的海洋中,不能准确地做好定位,找到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还影响了学生的视力水平,给学生的价值观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

由于教师对“互联网+”的认识比较肤浅,专业知识匮乏所以在学生德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指导和教育。再者,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的形式单一化,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不感兴趣,体会不到德育教育的新颖性,因此缺乏主观能动性,在德育知识的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所以,学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整顿,开展教师的专业培训,让教师能够对“互联网+”有深入的认识,并熟悉其应用方式进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

(三)家校合作有待强化

“互联网+”这一工具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学校应与家长进行密切的配合,让家长意识到“互联网+”给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的影响,并在家庭中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进而与学校达成共识,共同监督学生的上网环境,并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德育水平,以此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路径实施

(一)管理方面

1.绿化网络环境

小学生出生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缺乏判断能力和识别能力,常常会被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所干扰和影响,更有甚者在网络中被骗,价值观扭曲,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对德育知识加以学习和理解,进而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丰富学习方式,为德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便利。所以,绿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应重视这一举措,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例如,学校给学生创设了德育学习的网络,其中包括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实践活动的开展项目、亲子活动的形式等等,让学生在网络中丰富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学校活动的开展加以认识。而社会相关部门也对学生的上网领域和时间进行了严格的把控,比如一些游戏对于未成年而言都会限制时间,而一些网络领域也会限制未成年人涉足。再者,学校在让学生上网时会严格指定某一网址,开展针对性的教学,避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2.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为了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丰富教学形式,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业培训活动,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德育教育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德育教育开展的形式与评价等等,让教师增强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学生开展有效教学,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为了加强教师的专业培养,学校将教师分批、定期参加“互联网+”专题培训活动,培训中强调了教师如何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并懂得如何与学生进行谈心和交流,让教师能够正确认识互联网,利用这一工具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指导,比如短视频的录制、微信群的建立、教学平台的应用等等,让教师体会到建立良好的“互联网+”环境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这一教学工具给教学带来的便利,以此更加积极地探究这一教学工具,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面

1.录制短视频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短视频是一种长为几秒到几分钟,以声音、图片、动画等方式对人们的视觉、听觉等加以刺激的媒介。相比于图片、文字而言,短视频更加有立体感、画面感,所以是当下最受欢迎的网络媒介之一,也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产物。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兴趣,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社会潮流丰富教育形式,以录制短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德育意识,参与德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德育素养。

例如,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操,并将我国的中华文化加以传承,教师可以在每次课间操中陪同学生一起做操,课间操的内容主要以中华武术、太极拳为主。为了将课间操进行宣传,鼓励学生不断地改善自己,提高自我水平,于是在做课间操时笔者就会在不同的角落放置录像机或者手机进行拍摄。之后,教师将录制的素材剪辑成短视频上传在各个平台,让学生根据拍摄的视频纠正自己的动作,同时体会中华武术和太极拳的精髓,进而在网络传播中树立中华传统文化意识,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除此之外,在开展献爱心活动时,教师也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了录制,如给养老院老人整理被褥、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为老人表演节目等等。之后,笔者将这些视频发到家长群、学校的网站、自媒体账号中,宣传尊老这一美德,帮助学生树立成就感,并且能够以身作为,为他人树立榜样。

2.以互联网为媒介传递德育教育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个行业将其作为一种宣传的工具把自己的内容进行推广。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工具将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宣传,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德育教育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形式,还可以活跃德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对德育教育更加重视。

例如,为了传递德育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微博中关于“中国十大感动人物”的相关事迹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学习他人身上的奉献、拼搏、爱国等精神,鼓励学生以这些人物为榜样,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再者,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励志的德育短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给学生,以此传递德育教育内容,具体包括“消防队员冒死扑灭四川森林火海”、“全国人民为河南地区赈灾”、“大学生去西部地区支教”等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媒体的的传递体会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从事迹中感知每个人物身上的美德,以此更加努力地改正自己的不足,并在教师的鼓励和英雄事迹的感染下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3.开展线上教学模式巩固德育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教学资源,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线上教学变为可能。为了巩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除了在课下进行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线上教学,让学生在家中就可以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线上课程中学会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我觉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班主任在特殊时期可以开展线上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以线上教学的形式组织各个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班会。在班会开展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发送了班会主题卡,第一周的主题班会为“我为社区做贡献”,第二周的主题班会为“我是一名三好学生”,第三周的主题班会为“我是中国人,我骄傲”……让学生对班会内容加以熟悉。班会的时长为半个小时,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留有二十分钟的发言机会,由于线上教学的场面可控性较低,所以会点名让学生进行发言,而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的麦克风处于关闭状态。虽然特殊时期学生无法在校园内听课,但是在线上授课的方式依然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将自己在生活中关于德育教育的行为一一进行了阐述,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4、在实践中加强德育教育

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时候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他们忽视了小学生的自我发展,一味的将小学生作为孩子来看待,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过分的强调理论,认为教师只起到只要对学生的行为纠正,至于学生是否进行改正,改正效果是否明显就不重要了。在这种德育教育误区下,就会导致教师过分注重讲道部分,而忽视具体改进的结果。事实上,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虽然小学阶段的孩子各方面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但是只要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和关爱,学生是可以意识到并且发挥主观能动性慢慢进行纠正的。

比如说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喜欢独处,对于教师设置的需要集体参加的活动,也不是很感兴趣,参与度不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创新的德育教学方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基礎上,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教师可以通过任命这些学生为班委或者小组长,鼓励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去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学生通过班级管理,在实践中可以加强这些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责任感和荣誉感也可以从中被很好的激发出来。

5.设立德育教育交流群体现重要性

“互联网+”的到来让每个人都可以得知全世界的变化,增进了人类的交流。在我国,人们之间的及时沟通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各个通讯APP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微信、QQ等等。为了让学生们在德育学习中也能进行及时地沟通,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立德育教育交流群。需要注意的是交流群只是在每周六日会发布信息,学生在周一至周五会被禁言,原因在于周一至周五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再者,时间的限制让学生不会沉迷于手机,脱离手机的束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交流感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例如,为了让学生对德育教育认识更加深刻,并将自己不懂之处进行总结和探讨,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建立了微信交流群。交流的时间定在每周日下午的五点至八点,其他时间所有的学生全部禁言。而在这三个小时中,学生们可以采用语音的方式将自己在周六、日中关于德育教育的所见所闻进行探究,其中一位学生就发起了这样的疑问:我昨天和妈妈去公园,在路上看到一位离我们很远的老奶奶在路上摔倒了,而她身边有很多人,但是没有一个人去扶。于是我就拉着妈妈的手快速走过去,准备要扶,这时一位叔叔将老人扶起,旁边的人都在录视频,说是可以给叔叔作证,怕是“碰瓷”的。这位学生有个疑惑,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冷漠不去扶老人,非要录视频来证明自己?之后各个学生在群中就这一德育问题进行了交流,最后教师对此现象进行表态和总结,并告诉大家,不要做冷漠的人,正义在人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总之,交流群的建立帮助学生解决了课下的疑惑,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家校合作方面

1.拓宽家校合作途径

为了让家长与学校进行配合,监督好学生的上网环境,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学校应拓宽与家长合作的途径,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育人观念和具体实施方法,并达成共识,肩负起培养学生德育技能的责任,从而加以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所以,拓宽家校合作途径是有效策略之一,也是共育的根本。

例如,为了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并且得知学校在德育教育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学校每学期会开展家长会,邀请家长对当下的教育目标和理念加以熟悉,同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的表现,并让优秀学生的家长分享育人经验,一来增加了家长的教育信心,二来可以让更多的家长互相交流,从而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在共同努力下达到育人的目标。除此之外,学校给家长建立微信群,并将德育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及学生的表现发送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并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最后,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参加德育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去阅读书籍、参观数字化科技的先进性等等,共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等等,从而在丰富的家校合作活动中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

2.开展家庭教育课程

很多家长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所以在开办家长会时缺席。再者,一些家长意识不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互联网+”的认识更是欠缺,因此无法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指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给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课程,让家长能够在下班后在家中进行学习,了解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互联网+”给德育教育带来的好处和危害,全面地认识“互联网+”,并对德育教育形式加以完善,从而与学校达成共识,在家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

例如,本校为了开展家校合作,让家长认识到“互联网+”给德育教育带来的影响,于是专门请专家给家长录制了家庭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中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讲解:尊老爱幼、孝道等等,同时还将社会主义价值观24字进行讲解:文明、和谐、诚信、友善、文明等等,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应侧重哪方面,进而在自我学习中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除此之外,还讲述了一些网络上的陷阱和不良的信息,要求家长对学生的上网时间和领域进行监督和限制,确保在绿色网络中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

四、“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开展的效果

(一)德育教育开展形式得以丰富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小学德育教学活动,让德育教学的形式得到了丰富,原来的德育教育是在课堂中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主,而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不再以教材为依据,而是更加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视频进行录制,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学习,在网络宣传中提升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素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提升

自“互联网+”到来之后,学生们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意识到德育教育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并且开始积极地探究教学内容,以各种形式去学习德育知识,从而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践行。例如,在短视频中看到学生扶老人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帮父母捶背、洗脚等等,学生也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模仿这些行为,并加以实施,规范自身的行为,强化自身的道德水平。

3.完成了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指引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石。德育教育落实了立德树人这一教学任务,让教师明确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手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然而立德树人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跟随时代的潮流,学会运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德育教育的便利,并积极地探究教学内容,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以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总之,“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是当下的趋势,更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教师应对这一教学模式加以重视,进而将其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到最大化,以此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学任务。

五、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德育教育路径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和摸索,那么都可以为学生探究出一条可行性、高效的教学路径。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教育路径的开展应充分体现生活性和主体性,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又能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探究教学活动,在案例和实践中树立德育意识,提升德育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车海梅. “互联网+”技术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运用[J]. 新课程(上),2019(02):109.

[2]季薇婷. “互聯网+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考[J]. 小学时代,2019(21):75-76.

[3]陈雯婷. “互联网+”时代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J]. 名师在线,2019(28):82-83.

[4]金月.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班级网络德育探索[J]. 课外语文,2021(06):93-94.

[5]刘岩,于玉翔.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4):17-18+25.

[6]卢杰. “互联网+”时代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J]. 青少年体育,2018(07):54-55.

[7]李明敏. “互联网+”时代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究[J]. 才智,2019(16):94.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有效教学互联网+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