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本夯基 集成创新 赋能育人新生态

2022-02-23崔楚民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与学育人思政

崔楚民

1925年,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十一中学”)首任校长、人民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在其发表的《人格教育与国民道德》一文中指出:“教育之目的,以造就完人为宗旨。”他认为:“唯身体康健、学识丰富、德行无疵者,方足以当完人而无愧。”学校始终秉持傅任敢校长的“完整人格”教育思想,坚守教育规律,坚持“五育”并举,抓关键、强基础、抓基层,练好“基本功”,聚焦育人质量,着力提升办学成效。

1.价值引领,凝心聚力,营造“有力量”的育人场域

十一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不论是老一辈铸就的红色基因,还是傅任敢先生留下来的民主思想、朴实作风和人民情怀,一直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十一中人,学校着力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人格健全,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英才”,始终坚守“以学生为中心、以奋斗者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坚持长期艰苦奋斗”的价值观,致力于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面对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学校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将研究状态转变为教育常态。上学期,学校多次召开市级研讨会,从傅任敢教育思想实践联盟的建立,到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共同体的成立,再到“实践单元教学 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专题论坛的举办,对外展示了百余节课,提升了学校的创新力和影响力。

2.固本夯基,守正出新,构建“一体化”育人实践体系

近年来,十一中学围绕教与学方式、课程及服务供给、育人模式等变革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突围,升级了课程和综合服务,实现了五个维度的一体化,即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教与学的一体化、家校社共育的一体化、课内外协同的一體化和大中小学的一体化,从而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一体化”育人实践体系。

首先,以大单元教学撬动教与学方式变革。学校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在学校层面推进的实践研究”,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和教与学行为的一体化设计。学校多次组织专题培训与研讨。基于单元教学设计邀请高校专家、学科专家、实践专家为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典型引路,教师逐渐转变了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主动深入思考学科单元教学的内在逻辑,自觉实践由课时教学向单元教学的转变。

其次,以优化教育供给精准施策提升实效。“五项管理”是落实“双减”工作的一个切口,也是落实素质教育方案的行动纲领。学校积极落实“五项管理”举措,实现了课堂内外共同育人的一体化。

一是优化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安排。坚持面向全体基础上的特色发展,突出冬奥体育项目;放开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做到天天跑、天天练、周周赛、人人参与;开设跆拳道、游泳、形体、冰雪等十多门体育选修课程;开展体育周、校园篮球赛、拔河、跳绳、长跑等校园体育活动。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步提升。

二是作业设计作为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纳入到课题研究当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系统研究“布置什么作业”“怎么布置作业”“布置多少作业”,将作业设计的研讨环节列入备课组活动。作业布置做到“两不留”“一公示”“一保证”。“两不留”即当天没有课的学科不留作业,当天有答疑辅导的学科不留作业;“一公示”即每天的作业在班内公示;“一保证”即保证参与课后服务和延时托管服务的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

三是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作业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及社团活动。探索实践课后服务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学生需求导向等方式,统筹建立起包括作业答疑辅导、学习资源推送、阶段性学习辅导等多样态、立体化的学校课后服务矩阵。

3.整合资源,协同育人,创新“长链条”的育人模式

学校努力整合高校教育资源,探索长链条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并且深入研究学情,家庭、学校协同育人,积极落实“五项管理”举措,实现家校社一体化育人。

一是成立学生创新发展学院。学校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结合高校的学科优势,为各学科领域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领域课程,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在课程供给方式上,高中阶段重在研究,初中阶段重在体验,小学阶段重在启蒙。课程形式灵活务实,开展有特色选修课程、指导学生竞赛、指导学生创新类课题、实验项目设计指导等多种课程形式。

二是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立足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学业指导三个核心要素,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独立课程、融合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真正将导师作用与学生发展指导、与大思政紧密结合。

三是成立大思政课研究室。建立学段贯通的思政课机制,开展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探索,建立“1+3+N”大思政课实践体系:“1”是大思政课;“3”是三会,即新型班会、家庭会议、班级组导师例会;“N”是课程思政,实践型思政课程,包括活动课程、习惯养成课程和社团实践课程。

未来,学校将立足学习型建设,创新实践完整人格教育;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双减”促“双升”;让百姓子女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实现“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办学目标。

猜你喜欢

教与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楷书的教与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