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贯通型”教师,做好中小衔接

2022-02-23谷宁陈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断点数学知识分类

谷宁陈

初中与小学在教学方式、学业难度、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要做好中小衔接,就要打通中小学教研,培养“贯通型”教师,使中小学教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并熟知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如何培养“贯通型”教师,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数学教师队伍。

1.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想实现中小学教学衔接,首先要做到数学知识的衔接,教师既要吃透本学段数学知识,又要熟知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只有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才能使不同学段数学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這是开展研究、对话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持续发展。中小学教师要全面了解教学改革的方向,站在一贯制培养的角度理解教材和数学知识的衔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打通教研途径

首先,集体对中小学教材各个知识板块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找衔接点,组织小学低段、高段结组的衔接课,关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衔接。然后,按照三大板块进行分组,每组均有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学段的教师,组成跨学段备课组。同组教师共同研究板块中能够进行衔接的知识点,各板块全面推进衔接课。最后,全体教师参与小初衔接现场研究课,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3.教师跨段任教

中小教师跨段任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模式的贯通,补齐知识“断点”和思维“断点”。

例如,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共同研究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发现了一些在中学很重要但小学没有学过的内容,学生在知识上和思维上存在很多断点。在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中,为了让七年级学生熟练掌握符号的变化,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师在六年级强化了带分数这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过渡到有理数的计算。类似这样的断点,教师全部进行了梳理,并在备课中进行体现,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在备课组交流过程中,教师们还发现,中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类讨论的能力,而小学很少涉及这类问题,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弱。于是,教师结合教学中适合分类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分类讨论,除了在课堂上组织分类教学外,还开展专项训练,补上学生的这一短板,实现能力的衔接。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数学教学小初衔接的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1819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断点数学知识分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分类算一算
一类无限可能问题的解法
分类讨论求坐标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主导电回路发生断点故障判断方法探讨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TKScope仿真调试Cortex-M3内核的高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