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要素时空耦合下的革命文物片区规划编制策略探讨

2022-02-23薛倩白海峰薛立尧马旭李天一邱海龙张润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1期
关键词:革命文物

薛倩 白海峰 薛立尧 马旭 李天一 邱海龙 张润

关键词: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保护规划;革命文物

一、保护对象与价值分析

陕西川陕片区北联秦岭主脊北麓,南至大巴山主脊,西接甘肃省,东接河南省及湖北省,汉江贯穿其中,片区总面积为84150.43平方千米,涉及5市共34个区(县)(以下简称“片区”)。它是我国西南地域与西北地区的重要桥梁区域、连接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重要通道、陕甘川渝豫省际枢纽地、全国重要的革命老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图1、见表1)。

(一)重点主题突出的时间序列梳理

依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试行)》定义的“革命旧址”概念,围绕

川陕片区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核心主线,同时结合实地勘察及党史资料,重点选取1919年五四运动至1950年安康镇平县城解放作为规划片区的时间序列(图2)。

1.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

1919年,在外求学的陕南籍青年学生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通过创办刊物等方式不断将外界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斗争经验传播到家乡,唤起家乡人民觉醒。

1921-1925年间,陕西部分地区先后发展并成立共青团组织,部分进步学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如安康籍学子廖乾五、汉中旅外学生刘秉钧等。

2.大革命时期

陕南人民反抗直系军阀的斗争遍及汉中、安康、商洛等地,在外读书的陕南籍仁人志士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走上革命道路,如何挺颖、廖云武等。1926年8月,中共陕南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大安小组在汉中宁强建立。

3.土地革命时期此时期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和苏维埃运动在西部地区的典型实践,对中国革命发展、红军长征胜利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间多支部队在片区内开展革命活动,主要包括:

(1)1932年,中共陕南特委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举行鸡公田起义,开展游击战斗争。

(2)1932年,继清涧、渭华、旬邑等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凤县两当起义。

(3)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入陕,召开小河口议、上元观和钟家沟三次会议, 确定“ 进军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 。开展根据地建设活动、开辟“ 红色交通线” , 取得陕南战役胜利后踏上长征。

(4)1932年,红三军从鄂西北根据地远征入商洛,后入湖北。

(5)1934年12月, 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先后取得多次武装斗争的胜利,并建立鄂豫陕苏区。

(6)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东出陇南和陕西南部,主攻成县、康县、两当等地,继而占领略阳、凤县及宝鸡地区,后北上与红一、红四方面军汇合。

4.全民抗日战争时期

片区是连接西北、西南两大战略后方的咽喉要塞,也是后方全国三大教育重地之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迁至汉中城固县。修建了安康、汉中军用机场和汉中国际无线电台等。

5.解放战争时期

片区处于陕北、中原和西南三个战场的中间地带,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图3)。

(二)结合全要素的空间保护对象

在已公布区县名单的基础上,结合党史专家根据革命活动的延续性和衔接性补充的区县,架构起基本空间边界信息。

通过时空信息耦合分析,以全要素整体保护为基本原则,梳理出由历史环境、红色线路、革命根据地、革命文物及相关设施构成的“区—片—线—点” 四级保护对象(图4)。

1.秦巴汉水为主的历史环境

片区所在地区是秦岭山脉中心区域,承担有国家生物多样性、水源保护等重大国家生态功能,地形复杂,地貌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区域内有大熊猫国家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1处。

长江流域内的嘉陵江、汉江水系资源丰富,支流密布,形成贯穿片区东西的网状河流水系形态,为革命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水路交通。秦岭、蟒岭、鹘岭、新开岭、大巴山和米仓山脉构成整体的秦巴山区,以山地为主,盆地和平坝面积仅占区域的10%左右。大面积的山区为革命活动、战斗活动提供了有利地形。

历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等级较高,包括世界文化遗产2处(兴教寺塔、张骞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24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处、名镇2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处,省級传统村落139处。

2.红色政权片区的革命根据地

片区内有3处革命根据地,即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及红七十四师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率领的北路突围部队与中共陕南工委及陕南游击队共同创建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2]。

3.革命活动轨迹的红色线路

根据党史、军史等资料梳理出片区内的行军线路,以及具有川陕革命活动特殊性的“红色交通线”所组成的红色线路,包括红二十五军在陕长征路线、红二方面军在陕长征路线、红四方面军西征入陕线路、红三军远征在陕路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交通线”。

4.类型多样的革命文物

根据规划的时空范围界定,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基础,结合当地党史文献及现场调研情况,并根据《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试行)》的革命文物界定,对片区内各个革命时期的文物点的价值进行梳理分析,确定规划的革命文物对象本体。

截至2020年12月,确定革命文物359处,总计370个文物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比1.4%、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比13.0%、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比16.8%、一般文物点及党史认定点占比68.8%(图5)。

(三)基于革命脉络的多元价值提炼

片区是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的重要历史见证地和革命精神纪念地,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红二十五军在陕长征线路是陕西省长征革命活动线路最密集的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川陕革命根据地扎实稳固的政权建设、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深入推进的文化建设和广泛密切的群众建设,为此后的陕甘宁边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其多方面开创性尝试,有力地巩固了新生苏维埃革命政权,为后来的民主政治起到了借鉴作用,对我国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量革命文物、历史遗迹是研究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军、红二十五军,以及川陕革命根据地、陕西地方党史和中国革命斗争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重要标识地。

——众多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红军标语、红色报刊等实物载体,以红色文化题材为主的红色歌曲,如《十送红军》《工农穷人享太平》《盼红军》以及革命戏剧《送郎当红军》《土地革命歌》等,不仅是当代追溯革命历程、感悟红军精神的重要见证,也是研究红四方面军、长征、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片区革命文物特点和存在问题

对片区内革命文物本体属性、保存情况、展示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目前片区内革命文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特点

1.红色路线串联成片,革命文化主题鲜明

片区革命文物整体在5个地市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商洛、汉中及安康,分布密度与红色线路轨迹高度重合;时间节点主要集中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文物与重要革命历史事件紧密相联。通过空间分析,片区革命文物整体呈现出片状和线状的空间特点。

2.融合自然人文环境,文物类型复合多样

片区内的秦岭山系、大巴山系和汉水流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孕育了革命的火种、传播了先进的理念、延续了红色的基因,尤其是当地复杂的山势地形为开展战斗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成为革命活动重要的组成要素。如商洛市洛南县九泉山战役旧址的防御工事就是结合地势修建而成。片区革命文物主要呈现以下三类复合状态(图6):

“古代文物与革命文物复合”:革命事件或革命战斗發生在古建筑、石窟寺等文物建筑空间内,如红二十五军攻克洛南县城军部驻地在文庙建筑内,山阳县委县民主政府成立地是禹王宫等,紫阳县东县城文物建筑上有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原军区布告。

“革命文物自身类型复合”:如重要人物故居与烈士墓地复合的汪峰故居与墓园,重要旧址机构的红十二师三十四团赵家院子及其建筑上的红色标语等。“革命文物与自然环境复合”:革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等形成的复合性,如结合鸡心岭山形的战斗遗址、传递革命消息的鸡脚树等。

3.运用革命文物资源,拓展红色展示阵地

片区初步建立了以大型展示纪念馆为龙头,以当地现有博物馆和陈列馆为补充的革命旧址阐释体系。建成开放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城固小河口会议旧址纪念馆、南郑何挺颖烈士故居等;旬阳红军纪念馆、石泉革命纪念馆等,充分发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和平台的重要作用;利用现有博物馆和纪念馆,展陈专题展览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前期缺少跨部门沟通衔接,导致部分革命活动遗迹尚未核定为文物点;同时,因陕西革命文物工作长期是以延安为重点,对陕南地区革命文物资源家底不清,导致现有革命文物保护级别普遍不高。

根据位置变化、历史环境变化,以及文物本体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其中保存较好的占23.8%、保存一般的占48.9%、保存较差的占27.3%。

片区革命文物所在地大部分为秦岭山区(图7),位置偏僻且交通可达性较差(图8),周边基础设施配套较为滞后,地区经济收入整体偏低,低级别或无级别文物保护经费缺乏有效保障,整体保存情况堪忧。此外,对于革命事件旧址、战斗遗址遗迹等文物类型,业内缺乏成熟的保护理论和技术支撑,致使此类型的革命文物保护压力较大。

片区整体经济相对薄弱,市县产业结构单一,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与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老区人民生活结合程度整体不强。

三、规划任务及策略

片区革命文物面临文物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双重压力。激发乡村振兴、老区振兴的“文物力量”,使革命文物能够提供动力引擎,不仅是助力革命老区振兴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革命文物运用方式转型发展的机遇之一。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公布,以及“陕南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的启动,对片区规划策略的编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策略一:架构多层次体系结构

1.编制导向

作为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片区革命文物保护运用的总体性安排,是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推动片区革命文物保护运用的重要支撑。规划编制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管理导向,以及研究导向作为编制技术要点。

问题导向:解决片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展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标导向:明确在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周边省域及陕西省内的定位;

管理导向:结合四部门的文件要求,制定实施任务和项目;

研究导向:以革命事件脉络、革命人物等前期专题研究作为支撑。

2.规划逻辑

按照“现状——分析——问题——策略”的框架,架构以宏观总体规划框架为引领,以中观近期具有实施操作性的重点示范区为骨架,以微观文物单体的保护、展示工程为支撑点的规划体系。

3.规划定位

依托片区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陕片区总体规划及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陕西川陕片区规划为全国“第二大”红军纪念地,构建陕西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川陕红军文化公园。

4.规划策略

针对革命文物资源梳理、文物保护、展示运用、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等五个方面,形成以下规划策略:

(1)多元渠道,系统梳理。充分吸收党史文献、“三普”资料,以及文化旅游等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多元渠道的跨界研究梳理,建立片区革命文物基础数据,构建系统的文物资源库。

(2)严守底线,资源协调。严守革命文物的安全底线,保护革命文物,对历史环境要素开展生态与文物内涵的复合型保护,从点状保护到整体性保护。整体把控革命文物的价值和保护需求,精准引导未来保护工作。

(3)阐释主题,联动运用。以讲好片区“红色故事”为目的,通过革命主题事件将分散展示点串联起来,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展示体系和共享互动平台,以革命文物与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构建联动展示运用模式,增加革命文物展示利用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与红色旅游和川陕老区振兴协同发展。

(4)协力宣传,研学教育。以片区所承载的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为宣传核心,将其作为增强当地文化自信、革命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部门协力宣传,实体与网络相结合,充分发挥片区革命文物在红色基因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其融入到群众的社会生活中。

(5)机制保障,规划衔接。建立顶层管理协调衔接机制,多部门共同保护,聚焦提升革命文物管理能力,落实保护展示等工作的资金渠道。

5.构建网络结构

根据片区革命文物的历史内涵、分布特征、国土空间特性以及区位特点,构建“两园、两横、三纵、五区、百重点”的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框架(图9)。

(二)策略二:持续完善体系化的保护管理任务

1.建立革命文物定期调查及认定工作

定期对片区革命文物进行有序调查,包括重点开展调查的区域,如秦岭北麓区域;重点主题性调查,如战斗旧址的补充调查、在陕地下党组织及设施旧址等;开展革命文物认定和公布工作。建立数字化基础信息库,开展文字、数据、图片、视频等资料的收集整理。

2.提升保护级别,明确保护类型措施

对于新调查发现的革命文物,按照《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和《不可移動文物认定导则(试行)》的要求,开展审核、登记、认定、公布工作;对于已认定暂未纳入保护级别的革命文物,建立后补推荐名单;对于价值重要且保存情况较好或一般的文物点,提高保护级别。

尽快对革命文物进行归属分类。或为单一的革命文物类型,如石塔河伏击战旧址;或为复合型革命文物类型,采取类似“古建筑+革命文物”的命名方式,例如“勉县武侯祠+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紫阳县东城门楼+中原军区布告”等,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展示、管理措施。

3.开展全要素的文物保护工程

片区革命文物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包括革命烈士墓地、革命事件发生地、红色革命标语、重要遗址遗迹、重要会议旧址及重要人物故居等类型。在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时应符合真实性原则,本体的位置、材料、外形特征、所在环境应以体现文物的价值内涵为核心。

4.建立动态保护机制

随着革命文物定期调查的进一步推进,建立增补机制,动态调整革命文物相关数据内容,设置增补经费,为全面保护片区革命文物打下坚实基础。

(三)策略三:建立综合的展示运用体系

1.跨省域合作联动结合保护对象所在的区位特点,协同联动片区周边的河南、湖北、重庆、四川以及甘肃等省市,充分衔接陕川渝三省共同编制的《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构建起省域间的革命文物协同联动网络。

—— 与河南省构建“ 红二十五军长征”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展示运用联动网络;

——与河南省、湖北省构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和“红三军远征”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展示运用联动网络;——与四川省、重庆市构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军西征”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展示运用联动网络;

——与甘肃省构建“红二军长征”主题保护展示运用联动网络。

2.多元价值的主题展现

以时空耦合为基础,结合总体布局,根据革命文物价值及内涵规划明确12个展示主题,使得片区内的各个县域的展示既有联系又有特点,体现片区革命文物的多元价值内涵(图10)。

3.融合多样资源的展示运用模式

秦岭南麓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人文积淀深厚,不仅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而且拥有高等级、高质量的绿色(绿色生态资源)、紫色(历史文化资源)、橙色(名城名镇资源)及蓝色(汉江水域资源)资源。红、绿、紫、橙、蓝遥相呼应成为片区内革命文物进行复合型展示运用的一大特色和基础,这些不同类型的资源与红色革命文物点的结合为革命文物的展示运用注入新的活力(图11)。

(四)策略四:设立重点示范区

针对片区革命文物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纪念活动,设立片区革命文物保护维修和展示运用重点工程,以点串线、点线成面,总结经验,探索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运用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为全面推动片区革命文物保护运用工作提供示范性经验(图12)。

1.遴选原则

(1)文物价值。文物价值突出,数量众多,集中连片,与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及重要战斗相关的革命烈士墓地、革命事件发生地、红色标语、纪念建筑、战斗遗址遗迹、重要会议旧址、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故居、重要人物旧居等。

(2)文物展示利用条件。文物本身价值突出、开放展示条件较好、所在地区位置条件较好、交通便利。

(3)周边相关资源丰富程度。文物本身保存条件较好,周边人文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关资源丰富。

2.重点示范区主要任务

對片区内梳理出的重点示范区开展文物本体保护维修、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工作(图13)。

四、结语与展望

本文以《陕西省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路及内容为主体,对片区总体规划对象的价值、现状与问题、策略与任务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编制技术及方法。

1.充分对革命文物所处自然社会环境进行深入解读。片区规划编制前期的首要重点研究工作是将党史、军史等记载的革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梳理清晰,重点阐明革命活动及战斗与周边社会自然环境的重要依附关系,提出山区地貌灾害特点与革命文物本体安全的直接联系,借助生态保护相关政策要求对类似山区地貌特征的革命文物点集中区域进行有效保护运用,其保护、运用及管理工作与所在区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要素存在高度重叠性和关联性。

2.与政策规划形成“传导-衔接-引导”的规划层级。随着国家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相关政策、跨省域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片区规划“精准传导”在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中的核心价值主题,以及在三省川陕片区规划等跨省域的国家层级规划中自身定位及相关要求。“充分衔接”省市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区三线”空间管控要求及“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作为省级专项规划类型,根据革命文物资源要素保护、管理、运用的特点,成为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及措施与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城乡建设、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等内容衔接,借力助力做好革命文物的红色血脉赓续和文化精神的弘扬。规划“下沉引导”是打通规划与落地实施项目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片区规划的臻选提出“百重点”与重点示范区任务对规划格局理念进行具体支撑,实现规划目标的有效落实。

3.建立多级别的动态保护规划措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多集中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及老区,现有革命文物的整体级别不高,市县级地方财政给与支持十分有限,片区规划发挥在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重要作用,可突破按照文物保护级别申请保护展示项目资金的常规规定。片区规划从管理层面对纳入保护对象的有价值关联的市县级和一般文物点的保护、管理、展示起到重要支持作用,更是对苏区、老区文化振兴的重要助推剂。同时,由于大多数片区的革命文物摸清资源家底的工作持续进行中,因此应增加对未来不断发现、认定的革命文物预留动态保护措施,作为规划具有同步动态性。

作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密集分布的革命保护利用片区,其与单体革命文物的保护运用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希望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其他地区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编制给予启发和借鉴。

(责任编辑:张双敏)

猜你喜欢

革命文物
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革命文物工作新探
贵阳市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现状初步研究
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工作
对革命文物鉴赏的思考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红军长征过四川时期革命文物
革命文物藏品的保管保护研究
馆属革命文物复合价值的研究与爱国主义宣传
冀东烈士陵园馆藏文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