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探索

2022-02-22姜喆王爱彬傅雪晶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学思政区域

庞 晶 姜喆 王爱彬 傅雪晶

一、引言

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思政教育隶属“课程思政”改革。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科研反哺教学”。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结合区域经济学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特点,以成果导向型教育(OBE)理念为指导,挖掘区域经济学中的思政元素,分析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思政中的实践教学路径,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目标。

二、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专业课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深化对思想理论的认识、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有实施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优势,其路径的探索也顺应教学改革历史潮流。

(一)专业课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专业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的各环节、各方面,旨在通过专业课教育将道德规范、社会规则和思想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等与专业知识和技术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正能量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发挥专业教育的知识教育、能力本位和价值引领作用。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类专业课,是运用经济学和地理学的方法,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突出表现在其教学案例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区域热点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应用性主要表现在参与政策讨论与制定,并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日益扩展政策参与的领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则体现在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是以特定空间的一般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一空间下,所有的经济现象会发挥交互作用,需要综合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

基于区域经济学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区域经济学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优势。而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探索是通过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以新思想、新知识推动实践,又以新的实践启发思想认识,在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思想认识,有效建立起“大思政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互融互通。

(二)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区域经济学实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有其优势,也有必要性,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变化、践行教育部思政教学要求所做出的重要探索。

1.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探索在区域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上实现了面向需求、丰富研究、加强实践、提升能力、服务社会的多方位育人目标,从课堂思政教学成果到实践思政教学成果,呈现出全面性、立体化、系统化的特征。

2.践行了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区域经济学实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面向社会发展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方式,课程思政和实践思政结合,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该举措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学科建设特色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3.践行了教育部思政教学的要求。区域经济学实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强调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时事政治、深入学习分析国家战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践行者。

三、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面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当前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交流不足

当前区域经济学课堂教学仍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偏向理论的教条式灌输,与学生的交流不足,导致学生陷入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的困境,难以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和学习科研能力。

(二)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学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及公式的讲述,传统区域经济学本科生培养缺乏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训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难以发挥其学科优势,不能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急切需求。

(三)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够

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大多高校在区域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没有构建专门的校外实践基地,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联系较少,缺乏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待加强。

四、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路径探索应当以成果导向型教育理念为指导。成果导向型教育(OBE,以下简称“OBE”)是以人人都能学会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而设计的教育模式。OBE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不拘泥于单向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状态,将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本文将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逐步引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措施,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相结合,横向贯通三个课堂,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探索。

(一)改革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的课程改革,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课堂,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做铺垫。该环节主要通过丰富优化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过程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小组学习的合作意识。

1.主题演讲进课堂。将案例教学和主题演讲引入课堂,开展研究性教学。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在讲授区域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同时,配之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案例内容,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一些研究型课题引入教学,带领学生分析区域热点问题,培养本科生的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与科研课题相互渗透,不断丰富更新,逐步形成反映区域经济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2.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入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的教学方法,围绕近几年来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系列区域性政策措施开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进行课堂展示环节,不仅锻炼学生专题组织、PPT制作和课堂演讲等学术素养,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互动式的交流方式。通过课堂讨论与学术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课上带领学生围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区域经济热点主题进行分析讨论,课下带领感兴趣的同学开展进一步研究,举办学术沙龙,参与学术研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增强学生的学术创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4.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课程考核中,改变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适当淡化卷面成绩的作用,注重过程考核。把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科研论文和主题演讲等实践性教学效果和过程学习成果,纳入到课程的考核范围中,完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深度、完成任务的努力度等列入考核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活跃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即社会课堂,是开展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主战场。主要通过转变传统教育过度依赖教师输出的教学方法,树立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大赛,使思政课教学由知识传授、理论教育的过程深化为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的过程,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1.组建学生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型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发现有研究兴趣和潜质的学生组建学生研究团队,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转换成社会调研项目,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实践能力,涵育家国情怀。

2.课题指导社会实践。将科研项目引进课堂,带领学生研究团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深化项目成果,公开发表论文,培养大学生学术写作的能力。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政策解读、案例分析、模式总结等,围绕“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旅游扶贫”等主题开展乡村调研活动,锻炼实践的本领和方法。

3.实践孕育参赛项目。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指导学生团队以解决热点问题为目标,将实践所获一手资料等进行成果转化,参加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类比赛项目,激发学生参赛热情。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从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背后探寻其经济理论基础,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4.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区域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优势,借助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深化校地企合作,积极参与协同育人基地的创建。通过建立学生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将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培养区域经济学专业学生经世济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推动政产学研融合发展。

(三)延伸第三课堂

第三课堂即网络课堂,是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延伸,该路径旨在通过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线上课堂、线上会议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和资源共享,在学生浏览网页、公众号时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1.开启网络课堂。网络媒体拥有传播便捷、受众广泛等优势,开启网络课堂能够延伸常规课程的时空范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直播、线上会议、慕课等线上课程建设的方式开展网络教学,丰富教学手段,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交流环境,促进课堂讲授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2.搭建网络宣传平台。重视网络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网络宣传,不断改进课程思政建设。建设协同育人平台网站,更新团队新闻动态,展示政产学研融合成果,扩大平台宣传影响力。利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公众号、调研团队公众号等宣传媒介,推送团队动态,解读政策信息,剖析区域热点问题,展示区域经济学实践课程蕴含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本学科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优势。

五、结语

区域经济学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学科优势,当前课程改革应当以OBE理念为指导,从主题演讲进课堂引领的课堂改革,到课题指导社会实践的系列探索,从课上到课下、校内到校外、线上到线下,贯穿三个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区域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四个特征,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学相长的成果积累、社会实践的硕果累累和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实现了从“以教为主”的知识传授向“以学为主”能力提升的转变,实现了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改革目标。

猜你喜欢

经济学思政区域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分割区域
简明经济学
思政课“需求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区域发展篇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