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资料拓展

2022-02-21杨浩

关键词:阅读教学

杨浩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需要重视资料拓展,并能在教学中将这些资料与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融通,助力学生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拓展资料,需要拓展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资料,拓展与文本背景相关的资料,拓展能够填充文本空白的资料,拓展有助于升华文本主旨的资料。

关键词:阅读教学;资料拓展;深度理解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篇幅和难度较以往的教材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需要重视资料拓展,并能在教学中将这些资料与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融通,助力学生理解。

一、拓展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资料

让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准确把握文本主题,难度较大,但如果教师能适时拓展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便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从词语的表层“拉向”文本所表达的内核,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跨越纯粹的解释与感知层面,尝试与文本内容的结构梳理、人物形象塑造、情感体验等进行有机融通、勾连,从而直观而充分地挖掘并把握文本主题。

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教师针对文本内容提炼出一组词语:张思德、牺牲、泰山、死得其所。这篇课文前后提到三个人的姓名,其中第一个就是“张思德”,这也是毛主席撰写这篇演讲稿的目的。只有对这个人物有深入了解,才能真正感知到文本主题——为人民服务。教师适时拓展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张思德曾经担任过毛主席的警卫员,在1944年执行烧炭任务时,由于窑洞塌方,在29岁那年光荣牺牲。结合资料,学生了解了张思德的人生经历和牺牲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相机将关注点聚焦在“牺牲”上,让学生明白,张思德是为了给抗日战争提供物资保障而牺牲。这就为学生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所描述的“人死的价值和意义”奠定了基础,并让他们最终认识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这样的“死”就是“牺牲”。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张思德这一人物形象的高大,教师顺势追击,补充更多与张思德生平有关的资料,引领学生读完后再次回归文本,提炼出语段中的词语“泰山”和“死得其所”,并梳理“牺牲”与这两个词语之间的联系。凭借这些拓展资料,学生很快认识到——“牺牲”的价值巨大,比“泰山”还重,是“死得其所”。由此,他们形成了对张思德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立体的印象,初步把握了文本主题。

二、拓展与文本背景相关的资料

《为人民服务》一课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很多学生会运用之前的学习方法,紧扣文本语段的中心句,整体感知与了解语段内容。但细加考量就会发现,学生的理解完全源于对文本语言内容的机械概括。教学这篇课文,如果不了解文本背景,从时代的视角进行整体解读,学生对于语段所重点表达的内容,其实就只是出于概念性认知。对此,教师需要及时拓展与文本背景相关的资料,对课文相关的观点和情感进行必要的拓展,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文本内核,深化体验。

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第四自然段时,教师从语段“共同的革命目标”这一中心意思出发,要求学生找找可以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了解到“共同的革命目标”究竟指的是什么。有的学生从“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取得全民族的解放”等语句中,将“革命目标”理解为解放全中国。这样的理解还停留于概念性、标签化层面。由此,教师出示拓展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九千一百万人口”其实是指当时陕甘宁边区、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的总和,而当时全中国人口有4亿人之多。教师让学生根据资料,将两个数据进行组合对比,学生很快发现:当时解放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还不到!如此巨大的数据差异,说明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只有全面打败、击退日本侵略者,才能解放全中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任重道远。水到渠成,学生对这一语段所重点描述的中心内容“共同的革命目標”有了更为通透、深入的把握。

知其然,更需要知其所以然。了解了“共同的革命目标”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的思维更进一步,弄清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是巨大的代价,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此时,学生难以从语段中获取直接的经验和信息,教师再次拓展与文本背景相关的资料:刚刚来到陕北时,中央红军不到7000人,所能使用的费用不足1000大洋,革命非常困难,但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解放,红军战士都有不怕困难的心理,他们自信勇毅,坚定地朝着目标迈进。教师提醒学生将这则材料与文章的主题勾连起来思考,学生逐渐领会到:整篇课文都是围绕“为人民服务”展开论述的,每个段落虽然都有不同的论述方向,但都环环相扣,全部聚焦“为人民服务”,如第四自然段虽不能脱离“共同的革命目标”的段落中心思想,但最终也还是为了佐证“为人民服务”的主题。

三、拓展能够填充文本空白的资料

阅读教学的高阶目标,是要让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超越理解层面,进入对文本内容逻辑联系的梳理。拓展能够填充文本空白的资料,无疑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捷径。

《为人民服务》一课运用了大量的关联词语,语言节奏鲜明,内在关系非常清晰,但有些地方没有关联词连接,便形成了阅读空白,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堵塞”。教师可以拓展能够填充这些文本空白的资料,帮助学生还原语句,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想要表达的观点之中。比如,第四自然段中说“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那中国人民正在受什么难呢?应该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理顺句子间的关系,读出其中的意蕴呢?教师拓展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日本正在侵略中国,我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随后,教师启发学生以资料为支撑,关注语句中前后三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尝试运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寻找其间的内在关联。比如,因为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所以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那前面作为一个整体,与后面的分句是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就会结合资料,从语义逻辑角度出发,认为应该省略了我们当时条件艰苦相关的语句。此时教师再次拓展资料:当时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尽管后来在毛主席倡导的“自力更生”的口号下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旧是困难重重。再让学生将相关资料的内容融入对文本句子的理解中,学生就有了自己的理解。朗读修改文本句子,他们就会梳理出:因为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所以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但目前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我们还要努力奋斗。

四、拓展有助于升华文本主旨的资料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拓展有助于升华文本主旨的资料,将其与文本内容统整起来,助力学生领悟文本主旨。

《为人民服务》一课所表达的主旨为人民服务,学生虽然能够透过语言文字有所体悟,但若真正将其根植于内心世界,并转化为言行,是有一定困难的。最大的障碍在于:较难透过文本的表面意思,深入探寻到“为人民服务”的真谛。鉴于此,教师拓展有助于升华这一主旨的资料,搜索与“为人民服务”相关的典型人物和相关事件,让学生的认知视角延伸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中: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总理,到“尽心尽职不辞劳苦”的焦裕禄;从“走一路旅程,做一路好事”的雷锋,到“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了农田里”的袁隆平;从“平凡中尽显正义”的外卖小哥,到“80多岁高龄仍旧奔赴新冠疫情第一线”的钟南山……这些人物有的名垂青史、享誉全球,有的则在平凡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借助这些资料,学生认识到:无论身处哪个领域,无论从事怎样的工作,认真努力、恪尽职守,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相机追问: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呢?学生再次联系资料认识到:我们要认真努力地学习,积蓄力量,强大自己,为将来服务人民做准备;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对所有人的激励性、警示性要求。此时学生的发言,是与自己生活进行关联后的内心认知再现。最后,他们还表达了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样,明确了自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仅仅是有针对性地拓展了助力升华文本主旨的生活资料,便让学生以感性化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需要以整体单元要素的视野来定位课文的训练重点,合理设置教学框架,引导学生收集并整合人物资料和背景资源,配置鲜活的教学情境,在融合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参考文献:

[1] 还静.对阅读教学资料拓展的再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7(10).

[2] 颜丹.初中语文教学应用好拓展资料——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江苏教育,2019(11).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