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说理表达能力的教学探索

2022-02-19杨娜娜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255424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因数长方形表达能力

杨娜娜(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中心小学 255424)

小学是夯实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逐步形成,说理表达能力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数学知识所应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数学、做数学”的同时,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说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充分锻炼说理表达能力,以快速养成数学思维。

一、营造轻松氛围,打造趣味课堂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过于枯燥,究其原因主要是需要记忆的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内容较多,加之复杂烦琐的数学计算题型及难以理解的应用题型,都给学生设置了坚固的障碍。因此,在教学课堂,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和乏味感。为了冲破这一壁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与学习氛围,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元素、音频元素、视频元素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表达能力。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大凡人做一件事体,要是没有兴味,简直可以说没有结果的。要晓得兴味有了,才可以期必往前进……越发肯往前进,兴味越发浓厚。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敛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这段话深刻阐释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间的互相促进关系,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在培养学生说理表达能力时,应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初衷。

以《正方形面积》这节课为例。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可以在画面当中添加一些图片元素。比如可以添加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欢欢,一个是笑笑,欢欢的做法是一行摆3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摆3行,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是3+3+3=9平方厘米。笑笑与欢欢的做法不同,请同学生想一想,还可以利用哪一种方法来求解正方形的面积。根据欢欢的提示,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快速判断出另一种求解正方形面积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代表将想法和思路清晰表达出来。学生:“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而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边长。”从学生的表述当中可以看出,每一句话都能够将正方形面积的推导与求解过程清晰表述出来,不仅有原因,而且还有结果。因此,这一完整的表述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正方形面积求解过程的印象。通过这种兴趣激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多媒体设备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在这一情景的促动之下,学生脑海中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也将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

在实践教学中,一旦学生对教学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能与教师的教学节奏保持同步,尤其在学生欣赏真实的画面时,丰富的图片元素与具有吸引力的动画场景,能够第一时间触及学生的大脑神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处于一种异常活跃的状态,而伴随着这种状态,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说理表达能力也将得以提升。这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脑海当中的想法、看法、观点表述出来,使得学生表达的内容更加真实、完整,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能保持同步。因此,通过这种兴趣引领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刺激和激发学生的大脑神经中枢和语言中枢,久而久之,数学说理表达能力也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设置悬念问题,激发表达欲望

小学生对新鲜与新奇的事物极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尤其在面对未知问题时,多数学生都想快速揭开谜底,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和带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一旦学生带着一种质疑去探究数学问题时,那么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也将慢慢活跃起来。当心里已经产生了清晰的解题思路以后,学生更容易将这一思路转变成数学语言,与大家分享。实际上,这一过程也是激发学生说理表达欲望的过程以及自主探究数学奥秘的过程。如果经常以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说理表达能力,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力与理解力也必将得到大幅提升。

以《因数和倍数》为例,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讲授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然后用一个鲜活的例子为学生演示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过程。比如,数字12的因数有1、2、3、4、6、12,这几个因数与12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即12÷1=12,12÷2=6,12÷3=4,12÷4=3,12÷6=2,12÷12=1,这几个数都可以被12整除。那么,学生可以思考一下,数字18运用同样的方法,是否也可以求解出它的因数。围绕着教师设置的这一悬念,学生获知18这一数字的因数的心情变得更加迫切。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自主探究18的因数。当学生的思考过程结束以后,接下来,教师应当选择学生代表将观点清晰表述出来,比如,18÷1=18,18÷2=9,18÷3=6,18÷6=3,18÷9=2,18÷18=1,因为1,2,3,6,9,18都可以被18整除,所以这几个数都是18的因数。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求解18的因数的思路能够清晰展现出来。一旦学生完全理解了因数的求解方法以后,语言表述过程也将变得更加流畅,并且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关键知识点。利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首先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其次,学生更乐于去钻研一些未知的数学问题,当答案浮出水面之后,学生也将收获一种满足感和自信感。

基于对这一方面的考虑,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点,通过逐层递进式地引导激发学生的解题思路,锻炼学生的说理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悬念问题时,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适应性原则,即设置悬念应与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保持同步。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的意识形态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取最终结果的心情将变得更加迫切。第二,引导性原则,教师在设置悬疑之前,应提前向学生传递一些与悬念相关的信息,否则,学生容易感到一头雾水。比如,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准确抓住问题核心,难以确定教师设置的悬念问题属于哪一方面的知识点,因此,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将出现“断档”现象。第三,拓展性原则,即教师设置的悬念应当突出问题的外延性。比如选取的知识点应当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同时,也需要将新知识点与以往学习的知识点相结合。

三、创建合作小组,增强表达意识

集体学习氛围在提高学生说理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个人力量,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认知和理解,不但容易遇到学习瓶颈,并且学生所表述的观点也将出现较高错误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创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营造集体学习、讨论氛围。在这一氛围下,小组成员可以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看法,然后,其他同学可以扮演“评委”的角色,对小组成员表述的观点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这种方法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得到更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由于学生此前已经接触了求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此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教师应当以长方形面积为突破口,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查方格”的方法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合作学习小组,并在每个小组当中指派一名学生代表担任小组长。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讨论,最后,由小组长负责将讨论结果分享出来。比如,第一小组的讨论观点是将平行四边形剪下来,然后通过拼一拼的方法,观察这两个被剪下来的图形是否能够拼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而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长边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长边的高是长方形的宽,由此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而第二小组的讨论观点是数一数长方形所占的格子数,再数一数平行四边形所占的格子数,如果两个图形所占的格子数相等,则说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由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宽,而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长方形的宽是这条底边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小组成员的监督之下,能够利用说理的方式,将每一个推导步骤清晰表达出来,表达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数学说理表达能力的过程。

由此可见,创建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活跃课堂氛围,学生的想象空间变得更加开阔,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表达出来,即便表达的内容是错误的,但是,学生也经过了深思熟虑。因此,经过长期磨炼,学生的说理表达水平必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另一方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人潜质得到激发和释放,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而是能够充分释放能量,将一些好的创意、好的想法分享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小组成员既可以借鉴学习成功的经验,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将变得更加开阔。

四、结语

说理表达能力对学好数学知识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从萌芽状态逐步向成熟状态过渡,而这恰恰是培养说理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应紧紧抓住这条主线,为学生营造助学、促学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自我、释放潜质的机会,通过正确引导与兴趣激发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说理表达意识,进而为学好数学知识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因数长方形表达能力
我爱长方形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用扑克牌摆长方形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分类数 不出错
积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