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2-02-19甘迁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277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字双减政策

甘迁(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277000)

2021年下半年,“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要求。“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减轻作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又要保障作业质量。面对“双减”理念提出的新要求,语文作业设计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改变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强化语文作业的趣味性,促使语文作业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促使语文作业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成为语文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一定的探讨,分享自己的作业设计经验。

一、“双减”政策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分析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将时间还给学生。从作业设计的角度而言,在“双减”政策未实施之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小学生语文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语文作业过量,学生负担过重

在“双减”政策实施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语文作业过量,导致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关重要。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语文知识的传递,企图通过大量、重复、烦琐的语文作业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导致学生被大量的作业“压垮”。高强度的作业导致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小学生对于语文作业完成产生畏惧感和厌恶感,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语文作业低质化,学生发展有限

在“双减”政策颁布以前,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的低质化是一个显著的问题。语文作业的低质化就是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设计的作业质量较低,呈现出作业布置简单、重复的特点,既不能满足小学生的作业需求,又不能达到语文作业设计的目的。很多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不能创新语文作业的形式,固化思维比较严重,也不能整合语文教学知识设计高质量、多层次的语文作业。在完成低质量的小学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导致小学生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削弱,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也极为有限,甚至对于语文作业产生厌倦的心理。

3.语文作业大众化,学生适应不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来看,由于生长背景、教育背景不同,小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需要遵循此理念,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语文作业。然而,很多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考察不同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而是统一标准设计大众化、普遍化特点的语文作业,导致语文作业与学生的发展出现不适配的情况。大众化的语文作业仅适应一部分学生的作业需求,对于另一部分小学生而言,这样的语文作业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导致小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提升水平的目的难以达到。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路径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要适应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特点,达到实现小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发展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贯彻“双减”政策理念,从作业内容、作业层次、作业形式、作业个性四个层面出发,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

1.精简作业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所谓“双减”政策就是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通常情况下,过重的作业负担不能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反而会影响小学生的语文成长和发展。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贯彻“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轻学习负担的要求,对作业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语文教材内容重点精简作业内容,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有效突出重点,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精简作业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精简作业的数量,同时也要精简作业的题型,促使小学生在有限的作业中巩固语文知识。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作业,生字作业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包括音序、部首、拼音、组词、笔顺、造句等。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足音序、部首、拼音、组词、笔顺、造句设计不同的作业,形成作业六大类,而是将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促使学生在完成一项作业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贝”的故事》的生字教学目标为会认“甲、骨”等16个汉字,会写“贝、壳”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漂”。在生字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围绕财产、贝壳、甲骨、钱币四个词语,将看拼音写汉字和写话作业结合起来,将词语放在句子里,促使学生在读句子的过程中为生字注音,并且按照拼音写出相应生字。

2.创新作业形式,保证作业完成质量

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往往呈现出呆板性、重复性、单一性的特点,语文作业质量不高。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指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促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注入活力,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各个感官的解放,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提升小学语文作业的质量。对此,教师需要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为指导,创新语文作业形式,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不断设计符合小学生兴趣,能激发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业,解放学生的各个感官,保证作业完成质量,提升作业质量。在创新语文作业形式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动性,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关注学生的兴趣,设计多样化的、能激发学生作业完成兴趣的作业,保证作业的质量。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业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作业设计的质量,语文教师从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旺盛的特点出发,注重语文作业的趣味性,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例如,为了促使小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教师设计了“结合诗歌大意,将诗歌描写的场面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感受诗歌的意境”的作业。在绘画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明显发挥,在画面构造、色彩使用的过程中学习古诗,感悟古诗。再如,为了促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师设计了“学习歌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促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达到背诵诗歌的目的。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在旋律的熏陶下,小学生能够强化古诗背诵的记忆。显然,上述语文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满足了学生的作业需求,提升了语文作业的质量。

3.优化作业层次,分层设计语文作业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语文教师需要考量的问题。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意味着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设计个性化的语文作业。因此,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还需要在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作业层次,融入分层作业设计的思想,促使语文作业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小学生的需求。在“双减”背景下,本着减负增效的目的,语文教师要从不同群体的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分层理念渗透于语文分层作业的方方面面,促使不同学生群体的语文作业难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层次。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亡羊补牢》作业分层设计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秉持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和理念,设计了语文作业分层计划单,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群体,将语文作业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从基础练习类、拓展提升类、自主类三个层次出发设计语文作业。例如,C等级的学生群体表现出基础薄弱的特点,在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更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深度分析,促使C等级的学生群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积极完成作业。在有效分析的基础上,语文教师以《亡羊补牢》为基础设计生字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亡羊补牢》中的生字制作成色彩鲜艳、趣味十足的生字卡片。拓展作业为收集《战国策》中的两个寓言故事,与同伴分享。自主类作业为向家长分享亡羊补牢的故事,拍摄相应的视频。显然,在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过程中,每个群体的学生的作业需求都能够满足,力所能及地完成趣味性十足的作业,实现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三、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语文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从作业设计的角度而言,“双减”政策要求控制小学作业设计的总量,促使小学生在一定量的语文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巩固,达到培养语文素养、减负增效的目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立足“双减”政策设计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要以“双减”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出发,克服“双减”政策前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精简语文作业的总量,创新语文作业的形式,优化语文作业的层次,促使语文作业成为推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力“武器”,促使“双减”政策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生字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读儿歌识生字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生字辨识大闯关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