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漱口运动法对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病人颈部功能的影响

2022-02-19潘晓培钱连连王云霞

全科护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瘢痕颈部切口

潘晓培,钱连连,王云霞

甲状腺全切术是治疗甲状腺癌及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方式之一,其降低了病灶残留的概率,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1]。甲状腺切除术后的相关干预对病人预后恢复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目前临床上通常通过颈部运动的干预手法促使病人颈部功能恢复,但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对病人颈部功能提升、术后瘢痕形成、术后颈部活动度影响相对较小[3]。有临床研究提出,漱口运动法可以提高病人的术后舒适性和治疗安全性[4]。本研究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漱口运动法联合颈部功能锻炼对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科室2018年9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7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37.65±10.39)岁;左侧甲状腺病变病人20例,右侧甲状腺病变病人38例。观察组59例,男27例,女32例;年龄(38.19±10.98)岁;左侧甲状腺病变病人22例,右侧甲状腺病变病人37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两组病人均符合甲状腺全切术的诊断标准[5];②两组病人年龄≥18岁;③两组病人既往无重大手术史;④本次研究已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与病人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人本人或其家属拒绝参与本次研究;②入院前2周内在其他医院接受过系统治疗的病人;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病人实施常规颈部功能锻炼干预:详细告知病人颈部运动的方法和目的,解答病人疑惑;术后第1天为病人清洗口腔,引导病人开始进行颈部锻炼;术后前3 d颈部左右活动的角度<60°,每天1次,每次保证时长<10 min;术后前3 d颈部上下活动的角度<30°,每天3次,每次运动时长<10 min;术后4~7 d,颈部左右、上下活动幅度及方法同术后前3天,但运动时长延长至20 min,每天4次。

1.2.2 观察组 病人联合漱口运动法干预:病人术后6~8 h后给予温热生理盐水漱口;向病人介绍漱口运动方法及应用目的;于病人颈前铺治疗巾,嘱病人口含漱口液漱口,保证漱口液充分清洁口腔;护理人员取1个弯盘置于病人左侧或右侧,使病人头部向弯盘侧偏倚30°左右时可使漱口液流入弯盘;嘱病人口含漱口液,然后保持鼓腮,嘱病人使用舌尖部舔舐口腔内壁,此组动作每天2次,每次保证时长在10 min以内;术后前3 d,病人漱口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同,但弯盘可放置于病人左侧或右侧头部活动60°范围之内,同时可嘱病人仰头漱口,仰头角度以30°为宜,此组动作每天运动3次,每次保持在15 min以内;术后4~7 d漱口方式同上,颈部左右活动角度同上,在60°以内;但病人仰漱口角度可扩展至60°,随后可嘱病人尝试低头60°吐出漱口水,本组运动每天4次,每次运动时长20 min以内。两组病人干预时长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颈部疼痛失能情况 应用颈部疼痛和失能量表(NPDS)评分监测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病人颈部失能情况、颈部活动疼痛水平、颈部敏感性。NPDS评分标准:该量表包含疼痛、残疾、颈部功能、认识、情绪4个部分,共包含20个子项目,总分值为100分,病人的最后分值越高说明颈部失能程度越大;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别为0.955、0.910。颈部敏感性指对颈部特定位置进行触诊时,触诊部位的疼痛评分,无疼痛感为0分,深触诊感觉疼痛为1分,浅触诊感觉疼痛为2分,总分值为20分,病人得分越高,敏感性越强。颈部活动疼痛水平包括7个动作,每个动作分值为0~2分,总分为14分,病人得分越高活动后疼痛程度越重。

1.3.2 颈部瘢痕 应用温哥华瘢痕评分监测两组病人的瘢痕情况,对比两组病人的瘢痕挛缩发生率。温哥华瘢痕评分:该评分标准从色泽、血管、柔软性、厚度、疼痛、瘙痒6个方面对瘢痕进行评估,每个方面含0~3分,总分共计18分,病人得分越高说明瘢痕情况越严重。其中0~6分视为无瘢痕形成;7~18分视为有瘢痕形成;瘢痕挛缩发生率=(瘢痕挛缩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3.3 颈部运动度 测量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1月后颈部活动向健侧侧屈、向健侧旋转活动度。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NPDS评分、颈部敏感性、颈部活动疼痛水平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颈部向健侧侧屈、向健侧旋转活动度比较

表3 两组病人瘢痕挛缩发生率、温哥华瘢痕评分比较

3 讨论

甲状腺全切术虽然在治疗甲状腺癌等疾病上临床作用相对比较明显,但此种手术方式手术范围相对较大,病人在恢复中后期往往会产生局部组织粘连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肢体不协调,如肩部下垂、肩部肌肉萎缩等,不但影响病人体态,更降低了病人的预后水平和生活质量[6]。对此,促使甲状腺切除术后病人尽早展开颈部康复锻炼是必要措施。但传统的干预手法主要以病人进行颈部运动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容易使病人产生疲惫感;且术后运动对切口的牵拉作用较为明显,活动后病人疼痛程度加重,临床推广较为困难[7]。漱口运动法是临床干预治疗的新举措,其通过对日常行为活动的改进,使其顺利投入临床应用,增强了术后干预的趣味性,同时降低了术后干预过程中对病人带来的痛苦[8]。漱口运动法通过简单的漱口运动带动颈部肌肉的运动,通过高频率低幅度的运动方式,减轻术后组织粘连程度。

3.1 漱口运动法对病人颈部失能情况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NPDS评分、颈部敏感性和颈部活动疼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漱口运动法可以降低病人的颈部疼痛失能情况。病人术后颈部失能情况取决于缓和术后切口愈合程度、组织粘连程度。对照组中病人在进行颈部侧偏运动、上下低头运动时对手术切口及术中分离组织牵拉力量相对较大,组织愈合进程相对缓慢,因此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功能恢复程度相对较小。观察组病人通过漱口运动,带动颈部肌肉运动,减轻了粘连程度;同时相对高频率震动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了养分的供应;高频次漱口运动保证了口腔卫生,降低了伤口感染风险;三者综合作用促进了颈部功能恢复。

3.2 漱口运动法对病人颈部活动度的影响 同时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瘢痕挛缩发生率、温哥华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颈部活动向健侧侧屈、向健侧旋转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佐证了漱口运动法联合颈部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瘢痕形成及提高术后颈部灵活度。瘢痕挛缩的形成主要原因就在于切口周围组织的不规则粘连,皮肤及组织粘连程度加重,皮肤弹性随之降低,进而限制了颈部活动范围。对照组通过对病人进行运动干预,增强了病人颈部肌肉力量,但对颈部灵活度影响较小,且对切口二次伤害相对较大,增大了切口对合错位的风险,进而瘢痕形成概率提高[9]。观察组病人锻炼幅度相对较小,对肌肉刺激却在生理范围之内,既减轻了病人疼痛程度,又提高了切口愈合质量,保证了病人预后水平的提高。本次研究与陈晓侠等[10]漱口运动法对甲状腺癌术后病人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相似。

4 小结

综上所述,应用漱口运动法联合颈部功能锻炼对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病人实施干预,有助于降低病人颈部疼痛失能程度,促进切口恢复;有助于减轻瘢痕形成,提高术后美观;有助于扩大颈部运动度,提高预后效果。且该干预手法简单实用,方便快捷,对病人疼痛刺激相对较少。

猜你喜欢

瘢痕颈部切口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造出一个天鹅颈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