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腐电视专题片微观叙事与宏观主题传播叙事策略分析
——以《零容忍》为例

2022-02-18相姝君

新闻传播 2022年16期
关键词:零容忍专题片受众

相姝君

(日照广播电视台 山东 276826)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于2022年1月1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黄金档

播出,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央视新闻》同步播放,形成全媒体传播,相关话题热度发酵后一路攀升,燃起了一股反腐热潮。片中分《不负十四亿》《打虎拍蝇》《惩前毖后》《系统施治》《永远在路上》,选取16个案例,采访国家监委工作人员、相关审查调查对象及涉案人员、干部群众百余人,讲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故事。通过权威视角体现了党中央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作为以反腐为题材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在叙事上如何将国家反腐推进历程和反腐成果全面而生动地呈现,本文将对如何将微观叙事与宏观主题传播叙事策略的结合运用于反腐电视专题片进行探讨。

一、以微观叙事构筑专题片血肉

微观叙事不仅显现了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要求,同时隐含着权威被慢慢消解。运用在电视专题片当中,就是从细节或人物入手,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市井的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来展示新闻事件,表达所需表达的主题、反映人性。

在《零容忍》系列专题片第一集《不负十四亿》中,采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空镜头开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加解说词的形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的一百年。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让受众全面快速地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决心有了全盘了解。

相较于宏观叙述,受众在观看时更容易对微观叙事、细节印象深刻,因此呈现更多细节,可以丰富受众的认知视角。

第一集《不负十四亿》中的受贿“小海鲜”牵出孙力军政治团伙案,曾任公安部副部长的孙力军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紧随其后,政法领域多名省部级干部先后被查处,孙力军“小圈子”成员集体落马。江苏省政法委原书记王立科每年四五次进京来看孙力军,每次都会送给孙力军30万美元,装在海鲜盒里,说给带一点“小海鲜”。案发时,“小海鲜”已累计折合人民币9000多万元。而孙力军也没有让他失望。孙力军说,王立科去江苏当副省长、公安厅长,后来又当了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这一路他都提供了帮助。

片中在描述孙力军政治团伙案的过程中,让受众对“背弃‘两个维护’,毫无‘四个意识’,政治野心极度膨胀,政治品质极为恶劣,权力观、政绩观极度扭曲”的实际情况有了具体而形象的认识。提出“为什么会形成如此扭曲的价值观”的设问,得到“所有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了问题”的答案。孙力军自述“我一直在反思,我为什么犯了这么多错、走了这么远?你是做公安的,是公平和正义的维护者,没想到自己成了一个法治建设或者公平正义的破坏者”。能敲响心中反腐败“警钟”,彰显党对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彻底整治顽瘴痼疾的“零容忍”态度。

第二集《打虎拍蝇》中的“王富玉案”,王富玉,任省部级领导干部长达20余年,先后在海南、贵州担任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等重要职务,2018年退休。他在贵阳长期使用的一套豪华别墅,由关系密切的老板出资进行了高档装修,电影厅、健身房一应俱全,陈设细节无不讲究。有意思的是,别墅客厅里满墙挂的文字“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做人好心洁如玉,为民精神富若仙”,墙上文字和豪华别墅的反差,恰是王富玉“两面人”做派的生动写照。

片中在描述王富玉案件的过程中,将这些细节一一解读呈现在受众眼前,让受众对贪污的实际情况有了具体而形象的认识。使这个表面上把自己包装成清正廉洁,实则贪图享乐、寻求奢靡生活的问题官员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在王富玉表示“我不知道要钱干什么,我吃喝不愁啊。你要钱干什么,埋你啊!我现在知道我疯狂的贪欲登峰造极,但我不知道要钱为了什么”的深深忏悔时,受众能有所警醒、有所反思,突显党对惩治腐败的“零容忍”态度。

二、以多线叙事强化突出宏观主题

新闻学者李希光教授曾提出:“在讲故事新闻学里,人物高于主题。”那么如何将关键人物、人物命运走向与主题之间相关联,烘托宏观主题就是重中之重。电视专题片《零容忍》通过多线叙事不仅将主题进行精准把握,且始终贯穿其中。

在第二集《打虎拍蝇》中,“贪虎”王富玉既想当官又想发财,错误地认为权能生钱、钱又能生权,二者循环转化。“腐蝇”甘肃省永登县民政局低保办原主任赵永琏,手握一些扶贫民生资金的审批权,却滥用职权,贪污克扣村民们申请大病救助的救命钱,在扶贫对象身上骗取钱财。任职期间,赵永琏共从13名受害人手里,共计非法索取55万多元,这些钱全被她扔在了麻将桌上。更有基层粮站的干部,用“等级粮”“升溢粮”“转圈粮”等方式谋取私利,涉粮腐败问题直接侵害农民利益且变相套取国家资金。

兼具“打虎”与“拍蝇”的群像出镜,有力展现了贪腐分子的真实相貌。《零容忍》以多视角的灵动转换,函盖了不同职务等级与职能单位的表现对象。将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王富玉与甘肃省永登县低保办原主任赵永琏的案例进行对比,透视“反腐无禁区”的原则,即无论官员“位高权重”还是身处基层,反腐的决心和力度不会变。从电视专题片的话语功能而言,反腐题材往往具有一种“劝服式”的话语形态,即明确表达“教育和挽救才是审查的追求”这一目的。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通过多线叙事强化突出反腐主题,在第五集《永远在路上》提到的案例可以归为三个类型:与资本勾连,支持资本无序扩张;侵吞公款,监管缺失;权钱交易,其子海外在逃,都是由一个主题为线索将看似差异的内容串联起来而完成。当主题形成之后,再由素材、情节、结构和语言等元素组成一部完整的专题片作品。这些案例的摄影过程,要居安思危,告诫全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也是本集片名“永远在路上”的主题。

通过对周江勇案的展现,反映出周江勇干预司法、充当“靠山”、对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等问题,后续对案件的解决展现出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权力的监督,深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把监督对象从党员、干部拓展到所有公职人员,正是党中央加强对公权力全面监督的决心。通过对张雨杰案的描述,则展现出无视党纪、侵吞公款、监管缺失、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案件的剖析解决的过程中,国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情况、监管制度进行检查评估,追责问责。党的十八大之后,张琦明知中央正风反腐的坚决态度,却克制不住权力套现的欲望,试图通过周密设计来规避监管。通过张琦专门筛选权钱交易对象、为子“示范”贪腐等,反映反腐败斗争虽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三个不同类型案例看似分离,实则脉络相连。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展开,精妙地串联,随着案例的剖析解读,受众能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同时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三、视听感知复杂概念数据

对于专业名词、数据、操作手法等容易让人感到枯燥难懂的内容,可视化的动画等形式能帮助受众简单直观地了解专业名词、操作手法,对数据的展现更有冲击力。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的数据可以为观众提供一种“模拟的思考方式”和直观的视觉资料,从而承接叙事与象征的功能。片中介绍腐败分子个人信息的画面,运用可视化的时间记叙刻度尺,以“年”为单位揭示官职的变动过程,使观众可以测算其贪腐的时间跨度和辐射范围。

例如在第三集《惩前毖后》中展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方针的重要性时,通过时间轴表现2016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中,对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入册及重要性,阐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在实践工作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帮助许多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找回初心,认错悔错,最终实现自我改造,同时呼应本集主题。

在第四集《系统施治》孙德顺案中,孙德顺从基层成长,业务能力较强,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存在犯罪侥幸的心理。片中通过动画图示的方式展现了“影子公司”各层之间的关系,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突出案件查办的极大难度,也深刻反映出建立健全监管联动机制,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必要性,同时呼应本集主题。

在呈现相关数据时,片中以度量尺风格为主,多采用柱状图形式并使用红色突出数据和百分比的关键字。如在第三集《惩前毖后》中展现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成果时,既能简要介绍何为“四种形态”,又能简明扼要展现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的数据成果。

这种可视化处理,在展现难懂的名词概念和抽象数据时,通过在可视化的分析下,数据将每一值分类、排序、组合和显示,这样就可以看到表示对象或事件的数据的多个属性或变量,让受众直观了解数据的趋势改变过程和复杂名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便于受众快速、一目了然地认识相关情况。

四、镜头语言引发深度思考

镜头不仅是反映客观真实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主观解释的工具,景别、视角、画面色彩与明暗度的处理都会影响观众的感受。镜头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用好镜头语言,进而可以增加电视专题片的感染力,从而可以深化电视专题片效果。

作为反腐题材的专题片,本片涉及贪污腐败落马官员,《零容忍》运用科学的拍摄手法,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引导受众对片中贪污腐败落马官员叙述的错误的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判断。

《零容忍》有大量落马官员的自述镜头,镜头色调以灰白冷色调、侧光为主,多为对于自身犯罪行为的描述、反思、悔过等。落马官员现身说法,冲击最为直观,严重违纪违法事实与深刻忏悔反思、过往奢靡的生活与铁窗之内的朴素衣着,对比强烈,引发受众叹惜。画面中落马官员自述镜头的侧边标示落马官员曾经担任的职务,因何种问题落马。这些画面传递着压抑和阴暗,这样的视听感受暗示着观众,同时体现了落马官员描述的内容也是非正面的。

五、全媒体播发引发反腐热潮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播出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落马官员落泪悔恨的画面,述说理想信念缺失,在奢靡享受中无法自拔,背弃纪律和理想信念的原因,给自己人生带来的滑铁卢,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冲击,给组织带来了沉重损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和人民,引发了受众的无限感慨。

六、《零容忍》的搜索趋势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于2022年1月1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黄金档播出,将该指数的时间设置为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28日的时间段。2022年1月14日,搜索指数为8524;2022年1月15日,搜索指数迅速攀升到71627;2022年1月16日,第二集播出,搜索指数达152352;2022年1月17日,搜索指数为134419,下降了8万左右;2022年1月18日,搜索指数为119878;2022年1月19日,搜索指数为113870;随后,搜索指数逐步下滑,到2022年2月28日,搜索指数已降至4534。百度搜索指数起伏的时间段和节目播出的时间相符合,说明该专题片在播出期间引起了较多的关注。

此外,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央视新闻”同步播放,形成全媒体传播,相关话题热度发酵后一路攀升,燃起了一股反腐热潮。

《零容忍》在“央视新闻”微博话题阅读量达6亿人次、讨论到11万人次;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发送的7篇相关文章一经播发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点赞量近3万;在“央视新闻”抖音号中发送的10条相关视频阅读量超亿次、点赞量近500万次、留言量近20万条、收藏近15万次、转发近50万次。实现了一种全覆盖式的传播样态,将《零容忍》的传播拓展到更多的媒介形态上。

综上所述,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中采用微观叙事与宏观主题相结合的方式,为受众呈现了不同的认知视角,并且在叙事策略选择上多方位地呈现了不同案例,有效解读反腐领域的政策话语,诠释“人民”与“江山”的有机统一关系,同时让受众了解国家反腐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决心。打造“尺度”与“刻度”的视听感知,有机建构场景事件的图式符号,力求让观众更直观、更准确地了解概念和相关数据。对腐败分子权钱交易等行为的画像,实现了反腐叙述由“概念”到“具象”的传达。《零容忍》充分借助全媒体进行传播,实现了电视专题片的传播价值最大化,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既昭示了党中央坚持严肃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的坚定意志,又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切的紧要社会问题,站位高远、立意深远,对我国此类题材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零容忍专题片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天耀中华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大型理论文献专题片《跨世纪红星》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