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段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基于X乡镇小学的调查分析

2022-02-18吴朝晖

教育观察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年段以读促写写作能力

吴朝晖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难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以读促写”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习和掌握写作方式和文章结构,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好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承担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以读促写”是高年段阅读教学读写一体化的必由之路。部编版语文教材对阅读和写作编排较为紧密,使“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成为研究趋势。

针对乡镇中小学生阅读能力较薄弱、乡镇中小学阅读环境建设较落后的现状,有学者指出,关注乡村中小学的图书资源和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针对小学语文课程读写失衡、重阅读轻写作、阅读和写作相分离的现象,曾嫦娥提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和教授阅读技巧的教学策略。[3]当前,多数学者较为认同“以读促写”教学策略并展开了实践研究。例如,魏建萍等人充分肯定了“以读促写”教学策略,认为“以读促写”能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厚植学生的语文素养。[4-5]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写作的素材和语言风格是经过长期阅读积累形成的。以读促写、读写共生,可以提升课堂效果,使学生到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想境界。[6]然而,小学语文教学重阅读轻写作、阅读与写作分离的现状较普遍,导致学生出现阅读和写作兴趣缺失、素材积累和技巧学习欠缺等问题。[7-9]鉴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以读促写”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本文以“以读促写”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当前研究多集中于初中和高中阶段,多集中于英语学科的写作,关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实验和数据。为响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号召,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研究以X乡镇小学为研究对象,调查该校小学高年段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现状。

一、X乡镇小学高年段学生“以读促写”现状及分析

鉴于“以读促写”方面的研究缺乏实验和数据的现状,蔡晴雨运用行为研究法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以读促写”教学中的效果,聂敬从阅读习惯的种类和时间、写作材料的来源与多少、写作困难与阅读困难等方面对长春市某实验小学进行实证调查,曲洋洋则从阅读时间和种类、阅读习惯、写作材料来源和写作困难四个维度对哈尔滨A小学进行实证调查。结果发现,缺乏阅读和写作兴趣、意识上忽略以读促写、缺乏素材积累和技巧学习等是学生常见的问题;借助思维导图学习阅读材料,以图的方式表现文字知识,然后嫁接写作这一过程是积极有效的。[9-11]

在参照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维度对“以读促写”进行实证调查:维度一,分析高年段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的情况;维度二,分析高年段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材料来源、真实度及写作困境的情况;维度三,分析高年段学生对“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态度和运用情况。本问卷对X校五、六年级学生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223份。调查结果显示,X校高年段学生阅读兴趣较高,但写作积极性较弱,教师在“以读促写”方面缺乏针对性指导。

(一)高年段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X校高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较高,阅读习惯较好。78.12%的高年段学生喜欢阅读,76.79%的学生能做到主动阅读,50%以上的学生能保持每天阅读一个小时以上的阅读习惯。当问及“能否做到边读边想或边读边做笔记”或“阅读书籍后会做什么”时,37.05%的学生表示会在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46.43%的学生表示会在阅读后写读后感。

(二)高年段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材料来源、真实度及写作困境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X校高年段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缺乏思维独立性与真情实感,难以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等问题。相较于阅读,只有60.72%的学生喜欢写作,5%的学生对写作有抵触心理。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会进行写作”时,43.75%的学生表示能做到主动写作,52.23%的学生表示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问及写作素材来源时,55.36%的学生表示写作材料源于日常观察积累,33.48%的学生表示借鉴范文,9.82%的学生表示会上网搜索,1.34%的学生表示胡编乱造。当问及写作存在何种困难时,48.21%的学生表示没有素材,74.11%的学生表示语言组织有困难,想不出合适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51.34%的学生表示写作缺乏新颖性,作文常千篇一律。这反映出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和主动性不足,且存在背诵和套用范文的问题。

(三)高年段学生对“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态度和运用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X校高年段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提取写作素材、写作中使用积累的好词好句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9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写作的素材、写作方法和结构框架,但80%的学生非常希望教师能有效地指导阅读,以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问及教师批改作文主要采取何种形式时,92.41%的学生表示教师对作文有勾画,且写有评语,35%的学生表示教师能给予当面批改。由学生的阅读兴趣较高但写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对阅读促进写作持肯定态度,但由于教师缺乏切实有效的写作训练,学生难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此外,教师对学生写作指导存在形式化问题,多采用广撒网、讲理论等形式,缺乏个性化指导。

二、X乡镇小学高年段学生“以读促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阅读质量低,畏难情绪明显

教师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首先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然而,有调查显示,乡镇中小学阅读环境建设较落后,资源利用率不高,校园阅读的氛围较差,学校阅读制度化和网络阅读信息化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12]乡镇小学阅读资源欠缺和环境建设落后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获取渠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学生课业压力大、时间分配不合理,家长对课外阅读不重视,教师缺乏有效指导等,都是影响学生阅读质量的主要因素。

结合学生阅读习惯和写作困境可知,学生虽然有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但因为缺乏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难以从阅读材料中汲取合适的素材、使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和学习写作技巧。学生在组织语言方面存在困难,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和表达自己,对写作有畏难心理,久而久之便失去写作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缺乏细致观察的机会与社会实践经验

生活教育理论反对传统教育中学校与社会、课本与生活相背离的现象,强调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除阅读积累外,写作素材还源于日常生活经验。很多经典著作的素材都源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源于作者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思考。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观察生活的写作很容易陷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窘境。进一步观察发现,三点一线(家里→学校→午托/晚托)的活动轨迹压缩了学生的活动范围,导致学生缺少接触自然、观察生活细节的机会,这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学中读写失衡

根据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写作是把阅读中吸收到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生动独特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写作能力和平常的阅读积累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学校的写作课只讲写作、阅读课只让学生自行阅读的现象较普遍,小学语文教学常出现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开的情况。教师未充分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中读写失衡等现象导致小学生缺乏读写的综合训练,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乡镇小学“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实施建议

(一)利用插图增强趣味性,培养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认知发展的特点,高年段学生形象记忆的痕迹仍较明显,学生偏爱带图画的阅读材料。插图是一种形象而直观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生动地描述语言情景,给学生更直观的感觉印象,且在小学语文学习材料、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使用较广泛。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类插图,增强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趣味性。从精美的图片设计到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绘本阅读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如何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阅读前,学生可以先不看文本,只根据插图想象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然后动笔将它写下来。写完后,学生再看作者是怎样编织故事内容的,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学习作者描述故事的写作技巧,梳理文字之间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绘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书籍中文字的力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教师在探索和运用插图、绘本时,可引导学生架构合理的想法和猜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兼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编织故事。简单来说,运用形象思维,就是感性地把握和直观地呈现插图中看得见的东西。而运用逻辑思维,就是合理地构建段落,使插图中看不见的东西更连贯,让内容和主题相对应。

(二)创设阅读情境,代入角色体验

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阅读材料中多为写人叙事、描绘自然的题材,而这些题材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贴近生活的作品更具真情实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针对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小的现状,教师可以将素材积累与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利用鲜活的图片、视频、音像等教学媒介营造故事氛围,生动再现阅读材料中的情节,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除创设阅读情境外,教师还可以增加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故事的发展,体验其中的情感,感悟作者写作的意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灵感。这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观察生活细节,养成主动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激发写作灵感,明确写作思路。

(三)加强阅读材料仿写训练

迁移广泛运用于各种学习活动中,阅读与写作活动也不例外。仿写阅读材料便是一种常见的学习迁移,主要体现在对文体、内容、方法和结构的仿写上,如片段仿写、结构仿写、语言仿写和文体仿写。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加强阅读材料仿写训练。语言仿写是仿写中较为基础的,如好词佳句的仿写。在小学阶段,文体仿写主要有诗歌仿写、童话故事仿写、寓言仿写等。结构仿写看似简单,但因为小学阶段的作文多为记叙文,且记叙逻辑是事情的开端—发展—结局,所以要想简明扼要地、有效率地叙述清楚,学生需要广泛地积累语言,学习篇章结构层次和表达技巧。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开展阅读材料仿写训练时,可按仿写语言—仿写片段—仿写结构—仿写文体的顺序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仿写。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写作技巧、谋篇布局和情感表达的方法,强化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能力,鼓励学生先仿写后创作,促进读与写的结合,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任何学段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都应该由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四个基本要素构成。[13]针对阅读和写作分离的情况,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阅读质量低、写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从加强阅读材料仿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入手,促进“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年段以读促写写作能力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