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点燃学校发展红色引擎

2022-02-18

关键词:党建+师德活动

李 辉

长春市第十七中学坐落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的长春德苑旁,作为一所具有66 年办学历史的春城老校、传统名校,文化积淀深厚,各行各业人才辈出,学校以“成长教育”为办学理念,助力学生全方位成长、成熟、成人、成才。学校深入打造“成长融合·红色先锋”党建品牌1.0 版和2.0 升级版,深入推进“党建+”五大融合项目,即党建+师德、党建+思政、党建+“三早育苗”、党建+“润心德育”、党建+校园文化,为带动内涵式全面提升、创建特色优质学校提亮增色。

一、“党建+”发挥引领力,推动立德树人见实效

学校坚持党建统领全局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教育生态。

(一)以党建为引领,落实核心价值,打好学生人生底色

学校在“铸魂立根,润心内动”的德育理念下,按照以党组织为主导、校长主抓的管理新模式,构建“家·校·社”三维立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3663”润心德育管理体系,即三维定位、六大主题教育活动、六大节日活动、三类发展评价。在教学全过程中,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注重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及健全人格培养、阳光心态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塑造,在高中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抓住青少年阶段“拔节孕穗期”,坚持以党史党性教育为突破口,着力培养一批家国情怀深厚、理想远大、道德高尚、本领扎实,有担当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时代新人。

1.实现红色教育课程化

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党史学习进校园、纪念一二·九红歌大赛、“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等,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操。学校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广泛开设“歌以咏志诵读经典”“我爱红色歌咏会”“朗读者”师生朗读大会、“谁是英雄”古诗文比赛、“我来讲德苑”等读书节系列课程,点燃师生读书激情,让师生对话大师,致敬经典,浸润身心,奠基未来人生。开设“品质早餐”广播节目,阅读传统美德故事,解读传统美德格言。创建线上精品课程“信仰讲堂”“传统文化讲堂”“阅读者”“指尖上的家长学校”,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赓续红色基因。举办“筑梦冰雪,相约冬奥”“讲述我身边的抗疫英雄故事”主题征文比赛、“争做环保卫士,共建生态校园”知识竞赛、“禁绝毒品保身心,珍爱生命誓必行”手抄报征集等评比活动,定期召开“宪法进校园”“实事大家谈”等主题班会,每周全员广泛开展时事新闻课,充分发挥学校公众号、教室墙板报等宣传阵地作用,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2.推进社会实践系列化

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开展志愿者活动、“四走进”系列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德育基地、走进高校、走进社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思考并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发展。创建学校礼仪社团,组织礼仪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寻找身边的美”“最美十七中笑脸”“我为十七中文明代言”等活动,通过征文、演讲、摄影、绘画、美篇、抖音小视频等方式积极营造文明礼仪教育氛围,通过实地参观、观看比赛、参与实践,了解和掌握与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的礼仪知识,引导学生内省反思,自主成长,自觉展现十七中学生形象,积极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文明大使”“文明示范岗”“文明礼仪示范班”“成长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中,学生争做文明礼仪的宣传大使,他们在活动中参与,在体验中感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教育载体,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探究有意义、有温度、有内涵的思政课堂,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并深入挖掘各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学校突出强化思政课教师梯队建设及系统课程构建,切实调动全体教师积极主动作为,让思政课程建设在教学全域落地生根。同时,坚持从“为孩子的人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出发,以价值观培养为引领,以文明礼仪养成为促进、以凝聚班级合力为抓手、以全员育人为手段、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机制、以心育教育为载体,开展“感恩,磨砺,亮剑”教育。在教学中,充分深入挖掘多维学科思政元素,利用好班子会、干部会、教职工大会、升旗仪式、班会、国家公祭日、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弘扬优秀历史传统文化”为支撑,以“特色德育主题活动”为抓手,以“网络三微新媒体”为宣传平台,通过引导信仰信念、凝聚政治共识、彰显文化魅力等,建构具有思想张力和政治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党建+”提高组织力,领航基层建设强核心

为增强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激发组织生命力,凝聚发展动力,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党建+规范提升、党建+意识形态、党建+志愿服务、党建+群团工作等,推进党建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的深度融合、提级跃升,优化学校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特色,推动党支部建设工作规范提升,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争创特色党支部、品牌党支部。创设党员义务门诊、党员先锋岗、党员结对子(与学业、德业、生活帮扶生、非党员教职工)、德苑管家志愿者活动,召开“创先争优”表彰会,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我为群众办好民生实事等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活动。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素养与专业素养培养,加强党对人才、统战、老干部以及群团工作的领导,结合五四运动开展主题升旗仪式、清明节开展“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主题祭扫烈士墓活动、庆祝教师节师德宣誓活动、建党百年七一表彰、庆国庆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坚持利用“学习强国”“新时代e 支部”等学习平台进行持续学习,加强传统党建优势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推进学习往深处走、往实里做、往心里去。建立党员发展“一推一评一纪实”工作机制,建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优秀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业务尖子的“双培养”制度。同时,加强学生青年业余党校的管理,充实党的后备力量储备。

三、“党建+”激发先锋力,提升教师队伍高素质

为突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校级班子带头学党史、讲党课。学校成立了专题读书班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组织全体党员、全体教师线上线下学习政治理论。通过党员领导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撰写心得体会,凝聚砥砺奋进力量,守住拒腐防变底线,营造育人正能量的和谐氛围。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选拔任用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年轻干部。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架构,明确部门分工,细化工作职责,成立学校管理中心,通过每周例会、每学期中层计划会、总结会,每年的中层干部述职考核测评等制度,积极按要求及程序选人用人,加强对中层干部的考核,接受师生监督及评议。

学校创新开展“红烛先锋”师德建设工程,建立并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师德考核,提升师德建设水平,培养教书育人的教师楷模。以“红烛力量”弘扬红烛精神,以“红烛服务”夯实红烛基础,以“红烛引领”扩大红烛覆盖,充分发挥“红烛先锋”示范带动作用。传承师德标兵先进事迹,开展师德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师德宣誓,在关键时间节点签署师德承诺书,加大力度治理违规补课行为,开展“四有好教师”“迎七一·学党史·庆百年”等主题党日活动,以“争做学雷锋的好职工”为主题,进行“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的行政教辅后勤人员”“我身边的好老师”评选表彰,引导教师践行“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要求,激发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形成强大正能量。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新老党员传帮带、包保“三生”、扶贫助困、义务辅导等形式切实为师生解难题、办好事,组织党员走访慰问教育局包保村——孙家炉村,为驻村干部和包保户送去生活物资和书籍等慰问品,并与孙家炉村党总支签署共建协议,助力乡村振兴。

树立身边优秀党员干部、教师典型先进事迹,让典型引路,树时代新风,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学校现有两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和两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坚持积极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培养大批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目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比例已超过40%,10 名教师成长为长春市“我身边的好教师”、长春市优秀教师。2021 年,学校胡娜老师被教育部办公厅评为“全国首批教育世家”,吉林省仅有两位教师家庭获此殊荣。学校定期开设教研组学科高端论坛、班主任读书分享会,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聚焦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党员教师先锋攻坚,在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校成立了党员家长护学岗,党员干部值班值守,保证学生上学、放学平安有序;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积极探索线上教育新模式,为师生排忧解难,积极响应号召,担任一线志愿者,服务疫情防控主阵地;党员教师自发给留守儿童、困难学生送温暖、献爱心,为他们捐赠图书衣物等。

四、“党建+”凝聚向心力,实施文化治校促发展

学校管理从制度治校走向文化治校,为构建学校治理体系和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成立了党群融合中心统筹全面党群工作,秉承“和谐·家”文化治校理念,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创造优良育人环境。学校坚持以抓党建带动群建,创造性发挥群团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突出强化工会服务工作,提升教师教育生活品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师生归属感和凝聚力。开展“欢乐半边天·绚丽伊人节”三八女神节系列活动、“童心向党·礼赞百年”六一教职工亲子活动、“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教师节庆祝活动,组织教职工排球赛、赛龙舟、跳绳等体育比赛和“红烛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书画摄影比赛,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幸福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领导班子及党员教师定期走访离退休老干部,用心做好离退休职工、大病职工和婚丧嫁娶等慰问工作,把家的温暖送到每个人的心里。在学校的发展方向上,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为学校和谐发展助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学校始终坚持全过程民主、校务公开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十七中学是每一位师生的坚实精神家园。

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新进行了整体规划,以党建文化为引领,使红色教育贯穿始终,创设了“心向党旗,逐梦成长”党建活动中心,形成了“511”(五室一廊一站)功能模块——新时代先锋模范岗长廊、成长十七党建谈心室、峥嵘辉煌党史阅览室、永葆党心党员小教室、担当作为党务资料室、“三会一课”党性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校教学楼内分别以“家·国·党”为核心主题,呈现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学校文化,融合红色教育、学科教学、生涯指导、健康与审美教育等内容,将校园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长春市第十七中学通过高质量党建品牌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荣获了首届吉林省文明校园、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吉林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吉林省三八红旗集体、示范党组织等大量荣誉。未来教育之路,学校将加快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步伐,积极迎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带来的挑战,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以实际行动为吉林都市圈建设、长春六城联动总体布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党建+师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