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龙岩学院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广电综合性实务”为例

2022-02-18

视听 2022年5期
关键词:闽西龙岩实务

刘 涛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融合深度演进,人类信息生产、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媒体融合已经“铺设了媒体创新和发展的主导逻辑,甚至成为人们思考媒体问题的‘元命题’”①。面对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这场由技术革命引领的媒体转型对高校传媒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②。

传媒专业作为重实践的应用型高等本科教育,自诞生起就与传媒环境和传播技术密切关联③。实践教学是其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必备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如何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本文以龙岩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为个案,回顾并总结其改革实践经验,同时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传媒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传媒教育的变革与挑战

当前,传媒技术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加快。传媒行业呼唤既掌握全媒体内容生产技能,又具备互联网运营思维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全媒体人才。2018年9月17日起实施的《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加快培养会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体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④。同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中对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本科教学做出规定,“新闻传播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融合性,要求教学能紧跟传媒实践的快速发展,学生掌握扎实的新闻传播知识,能够胜任未来新闻传播相关行业的工作。”因此,深入推进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与教学改革,既是适应传媒业发展变化的应对之举,也是我国高校传媒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传媒教育面临的窘境是传媒教育与行业发展脱节,人才培养滞后于业界需求。究其根源,全国各层次高校的传媒教育人才培养整体定位和思路趋同是重要因素⑤。区别于国内一流大学,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的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缺乏特色,一味模仿或照搬老牌一流本科高校的模式,加之办学条件及平台资源跟不上,缺少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和实训条件不佳等因素,造成其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课程模块难以适应行业新技术的发展,知识体系陈旧。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了地方普通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就业竞争力。

二、“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历程

“广电综合性实务”是龙岩学院面向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必修课,是学校顺应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设置的一门课程,致力于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升学生基于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传媒实务专业工作奠定基础。龙岩学院地处福建西部,是闽西革命老区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立足这样的区位特点和实情,顺应龙岩学院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以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为教学理念。

“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在改革探索期时,教学内容主要分为音视频节目前期策划研发、中期内容生产制作、后期运营推广三大板块,由多名专业教师分段制授课。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特长,负责相应模块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指导和点评,并由一名主课教师负责全程组织、监督和考核。该课程通过整合校内外优秀师资和实验条件,搭建起课程综合实训平台,将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有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2017年以来,“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适应媒体融合深度演进的发展趋势,以及传媒业视听融媒体生产和传播的新特点,立足服务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和乡村振兴,引入大量行业实践项目,在媒体、企事业单位、地方村落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积极探索校地(企)产教研融合,依托真实社会服务项目开展实践教学。

整体而言,“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坚持“三个结合”,即传媒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技术应用与内容运维相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该课程建立了适应行业发展的动态实践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由校内专业教师和行业导师联合授课并指导,通过引入行业项目和案例,让学生在实战化训练中检验和增强专业实践动手能力。

近年来,“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为进一步适应媒体融合的转型发展,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于研究地方高校传媒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该课程在2016年被评为福建省(创新创业类)精品资源共享课,2021年被评为福建省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适应行业发展,动态调整课程内容

技术是推动媒体融合的直接驱动力,也是传媒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因。2017年,一项针对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研究报告表明,传媒学子普遍表示对其满意度较低,91.76%的受访者认为,未来需要增加新媒体技术课程⑥。研究表明,新媒体知识内容的更新在传媒专业课程改革中尤为重要。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新型传播技术加速迭代,传媒行业对新型传媒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由此可见,传媒教育课程改革和知识内容更新必须紧跟传媒业发展步伐,紧盯最新的媒介技术手段和业务技能。

历经多年探索,“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团队已经形成了紧盯传媒前沿技术与先进表达工具,体现媒体融合对专业传媒人才素质的新需求的共识。“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改革从动态调整、完善融媒体实践训练内容入手,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知识相结合,并突出融媒体传媒内容生产方向的课程知识体系。该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短视频、MG动画、微信公众号、H5、网络直播、VR全景等传媒新技术应用知识与实训,既有音、视、图、文等多媒体表现形式的内容制作、生产技能,又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熟悉不同传播平台运营规律和传播特点,力争为融媒体平台输送能生产优质内容的复合型、全媒体传播人才。

(二)结合课程思政,融入“红色”主题实践案例

不可否认,普通高校传媒实践教学必须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强化学生对专业技术和应用技能的训练,但不是培养“没有灵魂”的职业工匠。实践教学必须坚持“育德”“育责”与“育智”“育能”目标的有机结合,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责任和使命的新时代传媒人⑦。

“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龙岩地处闽西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的区位特点优势,充分挖掘闽西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土”特色,开展课程思政,将闽西红色文化题材和内容融入课程创作实践中,培养未来传媒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

一方面,充分发挥传媒专业优势,坚持用新媒体“讲好闽西红色故事”,围绕红色主题进行专题作品创作。如在融媒体节目策划与制作的校内实训中,学生团队联合龙岩人民广播电台完成的大型红色题材微广播剧《闽西1929》、龙岩方言传承广播剧《幸福大街26号》,采用新媒体音频节目形式传播闽西红色历史故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将课堂延伸到课外。2015年,学生团队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实践项目“闽西‘五老人员’影像口述史整理”。该团队利用课程及暑期时间,赴龙岩上杭对年事已高的失散老红军、“五老人员”(即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 和闽粤赣边纵队老同志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和纪实影像拍摄,出版了闽西红色革命民间影像口述史系列作品光盘集。该实践活动被《中国青年报》以长篇通讯形式报道,新华网、共产党员网、凤凰网等十多家网络平台对此进行转载报道,取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另一方面,在开展课程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融入闽西红色文化案例。学生团队依托该课程的VR全景影像创作实训,结合社会热点,连续两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即“闽西红色文物VR数字化保护”(2020年)、“闽西‘红色小上海’VR影像故事汇”(2021年)。这两个项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全面展现了闽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结合全景图、短视频、图片、音频等融媒体表现形式,以具有沉浸式、互动式的表现手法讲述闽西红色故事。作品还被龙岩博物馆官网、龙岩学院官网等新媒体平台展示,在充分利用闽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达到服务社会和课程思政的目的。

(三)因地制宜,拓展实践实训平台

吸收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整合校内外业界师资各类资源,搭建起了校内外综合实训实践平台。如依托该课程实践,学生团队与龙岩人民广播电台FM94.6合作,推出了原创网络广播栏目《失眠定制》(共推出11期);与龙岩学院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策划校园心理咨询网络广播栏目《心灵留声机》,自2016年创办至今更新已逾百期。此外,学生团队还推出网络广播栏目《旧CD》、电视杂志型新闻栏目《你好龙院》、网络综艺栏目《疯狂电影院》和《测评研习社》、网络剧《课间十分钟》等30多档原创音视频栏目,借鉴和模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创办的校园多媒体平台“接力传媒”,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实践育人效果⑧。

随着短视频内容创业、网络直播电商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实践教学顺应时代发展,通过引入大量行业真实项目,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在服务闽西乡村振兴过程中,课程实践通过VR全景、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表现形式,讲述了龙岩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故事,推动了闽西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播。同时,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自主建立了影像数据平台“龙岩地方影像数据库”,实现社会实践与服务地方的结合,有效促进了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发展。

(四)适应课程需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广电综合性实务”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特点,积极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在“以赛促学”、产教融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专题创作等方法,结合基础知识讲解、汇报、点评等方式进行。通过任务驱动和过程考核,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预习;课上,教师从案例导入,结合知识讲授,学生小组讨论并分工实践;实践后,学生进行专题汇报,教师予以点评并拓展。

在实践方面,采取项目制,实践分为实地调研、选题策划、项目实施、项目答辩四个环节,在实战化实践中全面检验学生的融媒体实践制作能力,最终达到知行合一、能力提升的教学目的。

四、“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及思路

“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目前已形成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课程实践项目为依托,师生团队成功申报了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4项为国家级立项),学生作品获省级以上大赛奖项30多项,课程实践成果丰硕,学生评价积极。

整体而言,“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在教学改革上紧跟行业前沿和社会需求更新知识体系,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优势开展课程思政和案例建设,拓展实践育人平台,适应课程需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些举措为地方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不能否认,“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效果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同时也存在业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组织和制度建设不健全、课程内容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抓手。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⑨。其中,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对高校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龙岩学院的“广电综合性实务”课程团队直面媒体融合给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将传媒理论、传媒技术与传媒实践有机融合,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全媒体专业人才,真正朝着“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不断探索。

五、结语

传媒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交叉性、应用性特色鲜明的专业门类,职业型与研究型之争由来已久。普通地方本科院校传媒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结合自身办学层次、学生质量、师资水平及办学环境、条件,区别于国内一流大学的学术型、研究型新闻传媒人才培养定位,遵循传媒教育的基本规律,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者融为一体⑩,走强实践、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培养更具实战能力、更适应全媒体时代需要的新型传媒人才。

注释:

①刘涛 等.融合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9.

②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EB/OL].人民网,2019-10-22.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1022/c40606-31412460.html.

③胡德才.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J].新闻大学,2015(05):119-125.

④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教育部,2018-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93.html.

⑤张昆.一流大学传媒教育定位的困惑与思考[J].新闻记者,2016(02):54-59.

⑥周茂君,罗雁飞.我国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研究——基于55家院校调查数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08):157-162+168.

⑦⑩张晓凤.论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编辑,2021(04):86-89.

⑧魏少华.密苏里模式与我国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J].编辑学刊,2013(01):95-99.

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教育部,2019-10-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猜你喜欢

闽西龙岩实务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GPON技术在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
ODI实务
FDI实务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