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叙事的结构与效应之变

2022-02-18孙丰菊

视听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境用户信息

孙丰菊

在互联网和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截止到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①。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介的深刻变革,为新闻产品的生产、传播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技术驱动,媒介形式的多样化促使我们进入新媒体时代,新闻产品的表现形式及核心价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衍生出更多的意义。叙事语境指叙事文本作为某一文类所享有的叙事规约②。本文所探讨的互联网语境涵盖了互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及它们之间交织构成的语境统称为“互联网语境”。本文首先对互联网语境下新闻及新闻叙事的概念进行了辨析,然后从用户身份的变迁、叙事模式的变革及叙事主体的弱化三个维度分析新闻叙事结构的变迁,最后探讨互联网语境下新闻叙事效应的升级。

一、互联网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概念辨析

(一)互联网语境下的新闻

“新闻”的定义可归纳为三种:一是新闻是事实,喻权域指出“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二是新闻是报道,陆定一指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三是新闻是信息,宁树藩指出“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信息”。目前国内学术界大多认可陆定一的观点,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呈现为一种“告知式”的报道,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从纸媒时代过渡到数字媒介时代,新闻内涵也在变革中不断升华,逐渐呈现出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数字化的特点,表现出实时性、互动性的优势。本文关注的是新闻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形态、新机制、新影响等。

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新闻产品最大的革新在于表现形式上的变化。传统媒介下新闻产品的呈现形式大多是“图形+文字”的形式。互联网语境下,新闻产品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等多种媒介元素。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新闻产品呈现方式既适配多终端,融合多种可视化手段,又注重沉浸化体验,更有利于用户接收新闻。直播新闻实现了“实时+互动”的叙事模式,VR新闻实现了全景叙事,数据新闻将大量信息提炼为数字,并深入挖掘数字背后的数据价值。互联网语境下,用户的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新闻不仅是信息的表达,更是知识的传播与分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众多互联网平台推出“疫情专题”,专题内容包括疫情通报、疫情防护、救治信息、科普知识等。用户借助各个互联网平台的“疫情专题”来获取疫情信息,并通过转发、分享扩散信息,在信息传播中体现出新闻的价值。

(二)互联网语境下的新闻叙事

叙事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用口语、书面语或辅之以态势语、音频、视频、图片、数字技术等综合手段表述一件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事件的行为过程③。与文学叙事不同,新闻叙事是“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叙述、重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活动”④。新闻叙事是对新闻事实的描述,是对新闻文本的建构。在传统媒体系统中,报纸通过文本叙事,广播通过声音叙事,电视通过画面叙事。互联网时代,主要通过图片、图表、视频、音频、游戏等元素叙事。由此可见,新闻叙事的每个环节都依赖于媒介环境和社会认知。从表面上看,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新闻叙事的差别在于媒介环境和数字技术;从实质上看,差别在于叙事理念和用户认知。

2021年12月的一段医保谈判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网友称为“灵魂砍价”,多个媒体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叙事。例如,人民资讯网以“‘灵魂砍价’彰显人民至上”为主题,澎湃新闻以“这哪是谈判,明明是一堂课”为主题,环球网以“‘医保谈判姐姐’上热搜,药价‘挤水分’不能只靠谈判‘掉眼泪’”为主题,潇湘晨报以“从420万元到3万元!8岁男孩成为那场‘灵魂砍价’的宁波首位受益患者”为主题。各媒体平台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构建了多维叙事的理念,使用户从不同维度了解新闻事实。倘若仅仅从谈判视频了解一组砍价数字,受众便很难想象到这组数字背后的意义。用户认知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构建的分析框架,用户置身于既定的框架内进行新闻探索,认知程度决定着叙事走向,甚至决定着事件的发展。在互联网这个开放型的叙事场域中,用户往往沉浸在动态变化的叙事场景中,情感、态度的传播远比事实真相的传播速度快,更容易引发用户之间的共情,尤其是算法推荐作为互联网特有的叙事工具,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新闻事件的发展。新闻叙事不仅仅是叙事者对新闻事件的表达,更是用户对叙事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二、互联网语境下新闻叙事结构的变迁

(一)用户身份的变迁:从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

新闻生产者在传统意义上是指记者、编辑及媒体机构,承担着告知事实、披露真相的职责。互联网语境下,用户拥有更多的参与权,不仅可以作为受众来接收信息,而且可作为用户参与到新闻叙事的每个环节,甚至改变角色作为生产者进行信息的二次编辑。用户对“叙事内容”进行事实补充、发表观点、转发等,用户的补充及观点又被更多用户阅读。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变为叙事者,用户的观点、价值导向、补充信息等成为新的叙事内容。互联网新闻往往会有精选留言,留言大多是基于对叙事内容的补充、个人的情感态度、对新闻的评价等,有时留言比原文精彩,留言与正文共同构成叙事内容,伴随正文形成新的叙事文本。网络直播中的弹幕功能颇受用户喜欢。用户在观看直播的同时发表评论,对主播进行吐槽或是针对直播内容发表个人观点,评论内容又即时地呈现在直播画面上。主播可以根据弹幕内容获取用户的想法,主播从叙事者变为接受者,用户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不同的叙事者、消费者在叙事空间内彼此互动,并随时发生身份转换,在信息生产的同时也在消费。随着叙事过程的发展,不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叙事意义。媒介环境的变化使叙事者与用户的身份发生转变,用户在新闻叙事过程中参与新闻生产,并承担着“消费者+生产者”的双重职责,既有舞台上表演的优越感,又能体验台下全局观看的乐趣。

(二)叙事模式的变革:从线性叙事转变为非线性叙事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介的深刻变革,为新闻产品的生产、呈现、传播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技术驱动,互联网技术也日渐成为新闻叙事的重要工具。数字技术与开放的网络空间改变了新闻叙事模式,新闻叙事从“单向的线性叙事模式”转向“交互的非线性叙事模式”,交互性成为新闻叙事的重要特征。新闻叙事不再是叙事者的片段式表达,而是一种叙事者与用户的动态的信息交互与补充,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叙事系统。新闻产品不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系列故事”⑤。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呈现为单向的线性叙事模式,叙事者将采集的信息按照时间顺序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还原事件发生过程。这样的叙事模式仅关注叙事结构内的自我完整,在结构上呈现为一个封闭的叙事空间。用户只能遵循叙事者的思路进行阅读,无法调用外部信息。互联网的超文本特性打破了这种封闭的叙事局限,超文本不仅可以嵌套数据、图表、音频、视频等元素,还可以通过嵌入超链接来调用外部资源。各种叙事元素之间相互补充,将原本线性的事件过程以非线性的、简单易读的方式呈现出来。用户根据阅读习惯、兴趣爱好等有选择性地阅读新闻。央视新闻推出的融媒体作品《百年芳华》,以H5的方式呈现,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非凡女性,追寻百年芳华记忆,让用户深刻感受到不同时代伟大的“她力量”。该作品融合了音乐、数字、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元素,将复杂的信息进行提炼,并以可视化、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多维度地诠释了女性的突出贡献,塑造出勇敢、智慧、无私的女性形象。用户可选择喜欢的女神生成海报,并通过“分享”将作品转发给朋友。这样的形式不仅改变了叙事模式和用户的阅读方式,更体现出信息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变革。

(三)叙事主体的弱化:从权威到隐退

传统新闻叙事中,叙事者是新闻叙事的主体,主导新闻叙事过程,处于相对权威的地位,而用户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新闻叙事提供了重要媒介,极大地改变了新闻叙事的过程,弱化了叙事主体的地位。叙事主体不再是新闻事件的权威发声者,而是一个话题的发起者或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者。叙事主体的最大价值在于及时、准确地表达新闻事实,其地位从权威走向隐退。互联网语境下,新闻作品往往是一个交流形式或是交流载体,叙事者设置一个话题,用户融入新闻作品成为叙事主体。在叙事系统内,叙事者与用户没有明显区分,甚至是地位被互换,叙事内容上互为补充。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前,央视频推出了互动项目“数字雪花”,用户上传照片可生成独有的“数字雪花”形象,并以一片雪花的视角体验冬奥会开幕式,同时可获得“我的冬奥数字雪花”证书。在作品中叙事者将叙事特权转交给用户,叙事主体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多元化的用户。各个叙事主体的差异与认知,不仅关联着叙事方式、特征、观念等的不同,还关联着叙事效果、影响乃至后果的不同⑥,因此呈现出“千人千面”的叙事效果。

三、互联网语境下新闻叙事效应的升级

(一)叙事本质的转变:从新闻生产到新闻管理

互联网时代,媒介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叙事者从“生产者”转变为“管理者”,新闻叙事的本质从新闻生产转变为新闻管理。新闻管理的实质是对“碎片化”事实的选择和对事件结果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新闻信息的管理,即对海量信息的挖掘、整理和编辑;二是对叙事进程的管理,包括叙事内容、用户反馈、过程监督、舆论引导等。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是叙事者对事件的“精心加工”,叙事内容难免渗透着叙事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甚至存在叙事者对新闻事件的片面了解。这些因素制约着新闻事件的全面呈现。如今,“实时发布”成为各个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为抢占先机,叙事者将获取到的“碎片化”信息“即时发布”。随着信源的扩展及事件的发展,叙事者将相互关联的多个“碎片化”信息拼装成为一个完整的叙事系统,即专题报道,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有的信息获取模式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发布和传播。新闻媒体不得不改变信息获取方式,投身于网络空间,在海量的信息中挑选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转发或二次编辑,整合形成新的叙事内容。新闻叙事的本质从新闻生产转变为对叙事内容、叙事进程、叙事反馈的管理。临近2021年购物狂欢节“双十一”,新华网发布的新闻作品《“付尾款”冲上热搜!网友吐槽:下次能不能不熬夜?》,将多个网友的评论、截图进行整合形成叙事文本,映射了大多数网友的心态。“设置话题,开放叙事”是互联网语境下特殊的媒介功能。叙事者在互联网平台抛出话题,提供开放的叙事空间,用户围绕话题进行评论、补充,形成一个动态的叙事过程。叙事者对用户的评论进行管理、整合,使用户“声音”成为叙事内容的一部分。不同用户的“意见”进行充分的碰撞、交流,从而使叙事内容更真实、更全面、更有深度。

(二)叙事意义的升级:从告知叙事到参与叙事

叙事即讲故事,其意义在于叙事者向用户传达信息、情感、价值和信仰。不管是互联网时代还是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叙事的意义都是信息的传递。新闻叙事通过再现、诠释、接受和理解对新闻事实赋予意义,从而达到引领用户认知的目的。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新闻事件最主要的渠道,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方式。记者是新闻叙事的主体,编辑、审核等作为把关人对叙事文本进行层层校验、把关,由此形成的新闻作品代表了新闻组织的声音。新闻组织掌控着话语权并主导着叙事进程,用户在获取新闻的渠道及新闻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有限,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叙事内容。叙事的意义在于告知既定的叙事内容,传递“权威”的声音。互联网时代,用户成为新闻叙事的响应式参与者,即接收信息后做出回应并参与其中,甚至成为生产者。叙事的意义在于用户参与新闻叙事,在叙事过程中,叙事者与用户对叙事内容达成共识。游戏原本是供人们娱乐的工具,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新闻与游戏融合,对新闻内容进行提炼,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新闻叙事,构建成为一种新的新闻样态即新闻游戏,这是对新闻呈现形式的创新。北京冬奥会期间,人民网以H5的方式推出小游戏“相约冰雪,一起来|测测你最适合的冰雪运动”,将复杂的信息提炼后以可视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以游戏的方式诠释冰雪运动。用户通过游戏模拟比赛场上的情景,从游戏中体会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新闻叙事的目的。

四、结语

总体而言,互联网对传统新闻叙事的颠覆与创新不仅体现在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上,更是深入到新闻叙事的核心,突破了传统媒体时代叙事者、叙事内容、传播渠道、受众等要素之间的线性结构,推动了新闻叙事结构的变迁,驱动着新闻叙事效应的迭代升级。互联网的开放性与时效性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新闻需求。互联网语境下,数据、视频、游戏等超文本元素的广泛应用,多元化叙事主体的参与,既改变了新闻生产机制,又丰富了新闻产品的表现形式,拓宽了新闻事件的展现层面。

注释:

①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02-25.

②华进.网络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93-94.

③祝克懿.“叙事”概念的现代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96-104.

④王佳航.叙事变迁:技术驱动下的新闻表达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6(06):9-12.

⑤常江,田浩.从数字性到介入性:建设性新闻的媒介逻辑分析[J].中国编辑,2020(10):23-28.

⑥帅男勋.数据新闻叙事主体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8(06):99-105.

猜你喜欢

语境用户信息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订阅信息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跟踪导练(三)2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展会信息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