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登场了!洛阳》的年轻化表达

2022-02-18陈晗煜

视听 2022年5期
关键词:洛阳文物文化

陈晗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①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一股“荧屏清流”映入观众眼帘。此类节目将文化内核与综艺外壳相结合,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追捧,但也出现了同质化严重、曲高和寡等问题。《登场了!洛阳》是国内首档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开创了文化类节目的“新天地”。该节目以“真人秀+纪实”的形式,通过文化IP的多样性开发,充分挖掘洛阳文旅资源,重点挖掘文物资源,深度融入相关产业,全面展现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内在底蕴,启迪年轻受众的智慧,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一、多维度复现文化精粹,让文物“活”起来

(一)历史景观的精细化重构

“场景”原本是影视艺术的重要元素,是人物关系建构和产生活动的特定时空及具体画面。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概念有了更广泛的所指,更强调人和信息的时空一致性,以获得足够的注意力投射,并利于通过体验形成更生动和深刻的个人感受②。洛阳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城市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登场了!洛阳》选择洛阳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为拍摄地,构建了独特的场景。以优质的城市资源为基底,将纪实和真人秀相结合,《登场了!洛阳》打破了以往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摄影棚内拍摄的局限性,把视野放到了古都洛阳的建筑中,选择隋唐时期洛阳城的神都书院作为主场景。洛阳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神都书院由此得名。在如今快节奏发展的时代环境下,过去在不断地消亡,被人们遗忘,而存在于绝对过去的文化记忆,更多的是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才会被人们唤醒。每种媒介都会打开一个通向文化记忆的特有的通道③。作为《登场了!敦煌》的姊妹篇,《登场了!洛阳》也通过影像语言建构文物的历史记忆空间,用潮流化的方式、精细化的历史景观体现洛阳之美,引导观众进入文化记忆之中。

《登场了!洛阳》共分为十期,每期都会选择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洛阳名胜古迹作为节目拍摄地,例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龙门石窟、应天门、定鼎门、明堂等。从第一期主题“最早的中国”开篇,每期节目都会通过一个考古盲盒进入正题,在展示文物的时候,通过特写和电影化的拍摄手法,辅以闪回和表演,复现出文物的质感与美感。例如在第八期《神都梦华录》中,探索团重回隋唐洛阳城和汉魏洛阳故城的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古都的气魄,感悟古人的营建智慧,重现古都历史荣光,并通过洛阳城市的中轴线延伸出空间隐喻,将中轴线上的建筑群洛河、天津桥、应天门、天堂等,辅以星座的动态特效背景,象征着“天人合一”的景象。节目还通过特效动画的制作,复原高147米的木质永宁塔曾经的辉煌,为观众营造出古今交相辉映的氛围。在讲述公元672年的卢舍那大佛时,为了体现古代匠人的缜密和细致,节目组运用了彩色复原的特技,使观众看到了历史景观原本的光彩,将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大佛再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体现了主创团队的用心。

(二)历史文物的符号化重构

文物作为国之重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承载着历史文化中厚重且不朽的工匠精神,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④。在《登场了!洛阳》中也运用了一系列的语言符号和视觉符号对文物进行拓展表达。例如,第五期节目将《洛神赋图》与东方美学相融合,向观众呈现从汉代、唐代、宋代到明代中国服饰的演变,通过布景、灯光、舞美,辅以服化道等非语言符号的舞台设计,将历史经典文本中的事件和人物营造出“在场”的感觉,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时代之中,体会其意境之美。《登场了!洛阳》以文物为切口,展现了人和遗址之间的种种情谊。除了非语言符号,节目也通过大量的语言符号进行讲解。例如在第四期节目中,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咸秋先是介绍了曹魏大墓中的墓葬铭文,然后讲述了曹叡的亲情故事,使观众对文物的背景有了基本的了解。接着,在“致敬秀”中,汪涵通过朗诵演绎了曹植为曹叡的小女儿曹淑所写的《平原懿公主诔》,以自己为人父的心理与曹叡的父女之情产生共鸣。不论在哪个朝代,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都是相通的,因此,语言符号的运用更有利于传达文物所代表的意义。另外,《登场了!洛阳》中也运用了许多视觉符号。比如在《神都夜宴》的“致敬秀”环节中,参演者身着冕服、鞋履、玉佩、腰带,与洛阳水席的精美菜肴相得益彰。陶舞俑的复活、唐朝衣服的质感,使历史文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罗一舟在演绎西域王子时,通过挺拔的身姿、灵动的舞姿,将大唐的气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人仿佛一瞬间回到了那个万国来朝的繁荣年代。

二、以青春视角谱写中国故事

(一)嘉宾设置年轻化,“叫好又叫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朝着年轻化的语态转向,如《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遇见天坛》等,都呈现出年轻化的创作倾向。《登场了!洛阳》在嘉宾的选择上也体现了这一趋势。首先,节目通过推荐官王一博的介绍,让观众进入节目正题。王一博作为当红的青年偶像,以洛阳本地人的口吻讲述,拉近了节目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其次,节目通过组建“1+3+1”的常驻探索团贯穿十期节目。作为知名主持人,团长汪涵是观众熟知的对象。基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中的人际关系效用,观众对节目中出场的人物、主持人等会产生一种“熟人”或“朋友”的感觉。汪涵是节目的关键意见领袖,他成熟稳重,颇具亲和力,能让观众产生信任感。探索团的另外一个成员——李浩源,是《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实习律师,十分符合《登场了!洛阳》的节目调性。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知识渊博,出口成章,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了然于胸,在节目中表现出众。其余三位是作为新生代偶像出道的男团成员:罗一舟、唐九洲和刘隽,他们受到了众多青年人的喜爱。虽然他们对于一些文物存在知识“空白”,但正是这种真实感,拉近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让更多观众有信心去拥抱传统文化。同时,明星在节目中全神贯注地学习,进一步突出了他们的文化意指作用,让观众产生共鸣。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信息过载会导致人们在信息洪流中无所适从,注意力变得稀缺。由谁来为社会提供价值坐标,由谁来为身处信息洪流和社会变革中而备感焦灼的人们提供权威的参考意见,对于厌倦了众声喧哗的无营养信息的人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④。在探索团之外,节目还安排了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讲解,增加了节目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他们共同组成的“探索团导师”和“复原者联盟”,呈现了一场“复原致敬秀”,以最贴近史实的方式向现代人讲述过去的故事,全景式展示洛阳千年古城古今辉映的无穷魅力。从建筑、礼仪、妆发等12个维度出发,与观众一起沿着文化印记感受跨越千年的故事与情感。

(二)契合网生代审美,对准年轻用户

《登场了!洛阳》囊括了历史、艺术、旅游、文创、城市等各方面的内容,播出平台除了洛阳电视台,还有爱奇艺独播平台,意味着节目面向的更多受众是互联网用户。在契合网生代的话语模式下,节目中加入了许多年轻化的标签。例如,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十分喜爱猫咪和鹦鹉,于是节目设置了这两种动物的形象,并将其拟人化地展现出来,在每期节目中,这两种动物都会承担迎宾的作用。节目组把河洛书卷作为探索团每期开会研讨的场所,以十三朝历史长卷为会议桌,加之全息投影、触摸屏等科技设备,引起了年轻人的极大兴趣。节目中模仿魏晋时代的妆容也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热衷于美妆的现象,加上洛阳文风的角色扮演,以戏剧演绎和再现的方式呈现出来,抓住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将后台故事“前台化”,演员表演造成的印象和领会,往往会遍及整个区域并渗入时间的持续中,致使任何置身于这种时空中的个体都能观察到表演,并受表演所造成的情境定义的引导⑤。在第七期《女皇的抉择》节目中,武则天的扮演者娄艺潇在后台与老师讨论表演细节,说自己对女皇武则天充满了无限的敬畏之情,节目组的编导也提及很少见到将女皇武则天和地标建筑龙门石窟相结合的节目形式。多重时空的身份转换,最大化还原唐代花玷、撷红等浮夸的妆容,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除此之外,拼贴是UGC(用户生成内容)常见的创作手法,在《登场了!洛阳》中也有所体现,比如第一期在探索河洛文明的节目中,就运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嘉宾使用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洛阳铲,此时节目就将电视剧《盗墓笔记》中盗墓者使用探宝神器洛阳铲的画面与节目画面反复切换,形成叙事上的交叉融合,让观众产生更强烈的代入感。节目通过这种新奇的探索方式,使得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于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建立文化认同感。

三、以中国传统文化IP为底色,实现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

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古都文化。洛阳文化作为河南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先天的资源优势。《史书》中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从古至今,洛阳一直是中原文化腹地。提到洛阳,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牡丹、老君山、龙门石窟等,然而节目组不仅纵向展示了知名景点,同时也换了一种思路,横向展示了不一样的洛阳。至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诞生100年,节目组通过挖掘考古话题向考古学家们致敬。如汪涵跟着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许宏一起探访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许宏说道:“我认为文化自信之始,就是二里头文化,最早的中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从镇馆之宝乳钉纹铜爵、微雕骨猴到中国的龙图腾绿松石龙形器,节目既彰显了洛阳深厚的文化根基,聚焦了无数考古人的坚守和匠人精神,又通过具有文化价值的文物向观众表达了文化自信。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可以译为“知识产权”或“智力成果”。当下,我们正生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重要核心就是创新。城市IP是知识创新的产物,是对一座城市内在文化与外在形象的抽象化表达,是对一座城市人文精神的具象化表达⑥。近年来,宇宙式IP内容矩阵映入观众眼帘,从国外的漫威宇宙到国内的“唐人街探案”系列,这类作品的关键在于选取作品中共有的角色,以合理的方式放在同一背景下演绎。而“洛阳”IP却选择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向人们描绘出洛阳的人文风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符号。

随着时代的变迁、消费的不断升级,观众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为了满足年轻用户的多元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爱奇艺围绕“洛阳”IP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一鱼十二吃”生态,在电影、剧集、游戏、衍生品、舞台剧、动画、综艺、文学、纪录片、漫画、商业、VR全感等十二个领域进行细分开发⑦。例如,电视剧《风起洛阳》、纪录片《洛阳十二时辰》、衍生文创《登场了!洛阳》考古盲盒等,以独具文博特色的创意,兼具科普性和体验感的设计,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洛阳”IP。此外,还通过汽车、家居、美妆、App、饮品等全品类植入,打造定制的旅游线路,并通过文创产品和IP的授权,为商务空间开辟了新天地,推动了洛阳的经济发展。从城市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洛阳”IP不断发展,在使受众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充满了对于历史文化古城的向往,不仅为洛阳找到了年轻化的出口,也促进了城市文旅、文博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电视文化节目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国潮、国风流行的背景下,《登场了!洛阳》用沉浸式探索历史的新视角,为传统文化IP的衍生探索了更丰富的模式,年轻观众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电视媒体应当借鉴该节目的创新思维,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文化认同。

注释:

①党建网微平台.习近平谈文化自信[EB/OL].中华网,2021-03-29.https://news.china.com/zw/news/13000776/20210329/39426417.html.

②王怡.《遇见天坛》: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与认同建构[J].中国电视,2021(05):109-112.

③[德]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M].潘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2,13,344.

④景浩.文化自信视角下的电视综艺节目创新——以《国家宝藏》为例[J].视听,2019(10):46-47.

⑤[美]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M].黄爱华,冯钢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02.

⑥孙华.基于城市形象传播的城市IP建设路径研究——以成都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传播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0(01):88-92.

⑦打开爱奇艺“洛阳”IP画卷:综艺《登场了!洛阳》年轻化演绎华夏文明 [EB/OL].爱奇艺,2021-09-17.https://www.iqiyi.com/kszt_phone/news20210916.html.

猜你喜欢

洛阳文物文化
文物的栖息之地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洛阳正大剧院
年味里的“虎文化”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文物的逝去
洛阳自古繁华
谁远谁近?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