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激发学生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

2022-02-18王志霞

今天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王志霞

(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镇大庄中心小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前言

兴趣是引发人们探究与学习的最大内在驱动力,语文教学也是如此。阅读能够使人明智,是打开智慧大门的密码,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路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紧随新时代育人步伐,凸显“以生本理念”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着重于如何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借助先进教学方法,激发阅读欲望,在阅读中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其眼界,充分发挥文本阅读育人优势及价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得以实现。

1.激发学生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的意义

1.1 凸显学生主体性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持续深化,要求教师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尝试从教学主导者转向引导者角色。倘若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自身教学进度与任务,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有所忽略,这会对教学质量及成效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也无法从中得到相应满足[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真正将课堂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尊重生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其对文本阅读独特见解,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点燃参与阅读活动积极性及热情,以此增进阅读教学实效性。

1.2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初步发展阶段,也是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教师在文本阅教学中应加大对学生思维培养力度,促使学生思维在阅读中得以良好发散,通过深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使其在文本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激发学生阅读欲望,不断提升自主阅读学习能力,进一步夯实未来的学习基础。此外,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弱,阅读、理解及思考能力过于欠缺,局限其学习深度及广度。因此,教师应善于借助多样的先进教学手段,以学生的内心实际学习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为基准,将学生文本阅读兴趣激发出来,让其喜欢上阅读,并能自觉将阅读范围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突破固化思维的限制,跳出课堂语文浅显认知,在课外阅读中获取更为广泛的文化知识,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更加全面、均衡。

1.3 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增加文本阅读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从教学实践不难看出,虽说部分教师为学生布置的文本阅读任务较多,可收到的阅读成效却少之又少,学生的理解能力仍然未有显著增进。究其原因是学生文本阅读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与兴趣毫无关联,这种盲目阅读形式不会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只是因为阅读而阅读。倘若教师能够将学生的阅读欲望与兴趣激发出来,便会自然而然参与到各种文本阅读活动之中,在阅读中引发学生思考,逐渐对文章中要表达的情感及思想内容有所深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兴趣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慢慢积累阅读经验,增加自身阅读量,进而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1.4 有助于写作素材积累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文本阅读活动时,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着手。首先,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主导。其次,将阅读范围从课堂转向课外。也就是说,教师应竭尽全力,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广泛阅读各类适合自身学习需求的书籍,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2]。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最大困难就是写作。在面对写作时,学生时常会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下笔。教师也是竭尽所能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启发其写作思路,长此以往,致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对其写作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师传授写作方法及技巧并非是写作的全部,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尝试突破写作思维的障碍,寻求到阅读真正的乐趣。

2.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文本阅读过于呆板

在新时代教学理念大背景下,小学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应立足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之上,对自身教学形式进行不断创新及优化,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发展更为均衡。然而,由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思想守旧,将文本阅读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工具,对文本阅读育人本质没有正确认知,教学形式及理念过于呆板,依旧延续以往阅读教学中逐句逐篇的阅读形式。该种阅读形式很难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情感有所深刻体悟,阅读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阅读,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终究会形成阻碍,导致其思维固化,思考能力也会随之减弱。倘若教师教学理念仍旧停滞不前,势必会影响文本阅读教学发展,使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发展及培养受到限制,与素质教育育人要求更是有差距。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持续进步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意识的过程。正确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情绪来挖掘教学细节,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文本阅读教学过程完全为应试服务,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同时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不改变陈旧的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文本阅读过于呆板的问题会直接降低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2.2 教学目标不清晰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传统教学理念与新时代教学思想必定会产生较大矛盾。由于部分教师思想转变过缓,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混乱,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育人需求及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想借助文本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是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始终未能提出具有创新性改变,一旦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很难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并不完善,对于问题的思考也较为简单,超出学生认知范畴的教学反倒会适得其反,倘若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不相符合,学生很难在文本阅读中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此大幅降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及质量。

2.3 文本阅读流于表面

阅读需要准备大量的阅读资料,仅依靠课本教材,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在课余时间收集阅读材料来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加大阅读量。但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无法提前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所全面了解,导致选用的文本阅读内容素材与学生的阅读需求不符,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到单调无趣,味同嚼蜡,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无法充分发挥文本阅读的育人优势及价值。教师还应对文本阅读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尽量给予学生较多的阅读时间,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沉浸在阅读文本之中[3]。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及任务,习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文本阅读内容,大幅压缩阅读时间,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流于表面,导致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困难、认识不足,丧失文本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

2.4 文本阅读引入条件不足

小学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领阶段的重点学科,学生除了要学习大量的基础知识外,还要面对考试带来的压力,留给教师开展文本阅读教学活动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学设施及资源也不是很充足,这些都是阻碍小学文本阅读发展的关键原因所在。因此,教师要善于科学合理地设计自身的教学内容,同时学校也应及时为文本阅读课程在安排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确保小学文本阅读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性,进而增进学生阅读能力。

3.激发学生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策略分析

3.1 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

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为基准,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将其文本阅读兴趣及热情激发出来[4]。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设计相应的问题及悬念,让其对即将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心理,并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泛、愉悦的阅读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借助悬念引发学生思考,让其能够自觉地投入到文本阅读中来,增强在文本阅读中的体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成效。

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为把学生文本阅读兴趣激发出来,便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学生简单讲述“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教师说:“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他叫做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不顾宇宙之王宙斯的旨意,独自一人去盗取火种,在成功盗取火种后,宙斯知道此事勃然大怒,为了惩罚普罗米修斯,宙斯便将其悬挂在悬崖之上,每天都派秃鹫啄他的眼睛以示惩戒……”故事结束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大家在听完这段故事后内心有何感想?人类没有火种又是怎样的一个生存状态?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一定要盗取火种?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悬念,在阅读中思考,并解开心中的疑惑。”此时,学生带着问题沉浸在阅读之中。当阅读完后,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之前的问题,而是继续为学生介绍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身份背景,再次引起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关注,接着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倘若在你们心中有一件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你会义无反顾地去做吗?”其实,教师所提出的两个问题之间存在相呼应的关联,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的思考,期待能够给出一个具有独到见解且较为综合的答案。为了增进学生思考的广度,教师还可以让其展开自由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与文本阅读中的内容相衔接,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由此可见,该种教学形式,不仅对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有着极大帮助,还能有效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并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文本的探讨中来,使其在深入探究中逐渐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3.2 联系生活,构建阅读情景

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于新时代小学生学习需求,教师要勇于创新自身教学形式及方法,加深学生在阅读中的体悟,将其对文本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而情景教学的出现,能为学生创设优质的阅读氛围,牢牢锁住注意力,将学生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先对教学目标有所明确,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展开针对性设计。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无论创设怎样的情景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才能增强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感悟能力,不能“假大空”[5]。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情景来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感到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让学生的阅读效果更加理想,增强其在文本阅读中的体验,以此深度挖掘文章中的思想与情感。

例如:在学习《观潮》相关知识内容时,由于该文属于写景散文,词藻丰富,语句优美,读起来有种如闻其声、如见其境的感觉。为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及累积,教师可与现实生活相衔接,创设如下情境:“同学们,在我国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前后,钱塘江一直都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游人驻足于此,领略气势宏伟的江潮,就连大文人苏轼都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样诗词对钱塘江大潮进行描写。你们想不想也领略一下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呢?”待教师的话音刚落,大部分学生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开始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发表自身的所感、所想,学生说:“听着就好想去,有机会我一定亲自目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有的则说:“想一想大潮向我涌来的画面感觉特别兴奋……”,此时的课堂氛围骤然活跃起来。趁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借助多媒体又向其展示了一段大潮来时的声音音频,同时抛出了引导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说:“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们听到了什么?在你们眼前有出现了什么?”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发言。然后,教师顺势导入该文本内容:“那么现在就由老师带领大家一同去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吧”,最后学生便带着极大的兴趣及好奇心沉浸在文本阅读之中。

3.3 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教育事业领域发生重大变革,同时信息技术的出现也驱动着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凭借自身独有的音、视、图等特点,能够将静态的文字转变成鲜活、生动的动态画面,丰富教学资源,并为阅读教学活动注入一丝全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有着极大帮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信息技术纳入到文本阅读活动之中,让以往刻板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宽松愉悦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优势,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形象展示文本阅读内容,激活课堂氛围,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与魅力,进而实现激发、培养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草原》相关知识内容时,该文属于情景交融的一篇散文,融汇了作者对内蒙草原景色的赞美与两族人民深厚的友谊,全文的语言可以说是清新优美,文章线索层次分明。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未曾真正去过内蒙古大草原,于是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独有的特点及优势,把静态的文字转变为鲜活的影响画面。教师说:“同学们,大家在网络上有没有听过这首十分火爆的歌曲,歌曲内容是(教师播放音频)草原最美的花,火红的萨日朗,一梦到遍地是花香……”当音乐响起大部分学生开始跟着合唱,教学氛围顿时活跃起来。歌曲放完后,教师说:“萨日朗是草原上一种美丽的山丹花,代表着内蒙草原女性奔放的个性,可是草原的美又何止这一点,下面大家跟随视频,一起来领略草原的雄伟壮阔吧!”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视频观看中。在视频中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一碧千里的草原,如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羊群、骏马、大牛为人们的身心带来无限乐趣,回味无穷。由此可见,该种教学方法以最直观的形式将与文章有关的内容呈现到学生眼前,为其带来别样的文本阅读体验。特别是在视音频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透过文本内容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更是为其创设趣味十足的文本阅读环境,点燃学生参与文本阅读教学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以不断增进。

结语

总而言之,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能深入地沉浸入的沉浸在阅读之中,促使学生在文本中引发思考,增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为夯实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从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中走出来,并对自身的阅读教学形式及方法进行创新及优化,学会尊重生生之间差异及对文章的独到见解,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文本阅读兴趣,从而打造高效且形式多样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