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党员学习“四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2-18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党员

陈 琳

(1.长治医学院 思政部,山西长治 046000; 2.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四史”教育,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该通知,为高校大学生党员加强“四史”学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依据。大学生党员要积极学习“四史”知识,新时代要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通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四史”学习活动,进一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做到知行合一。

“四史”记载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是对不同历史时期我党勇挑重担,走在时代前沿的理论成就、信仰历程和远大前程的总结和回顾。“四史”教育要达到学习目标,不能因循守旧,要从实际出发,从大学生党员学习“四史”存在的问题去剖析根源,从而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案,形成多方协同机制,落地生根,最大效果地发挥“四史”的魅力和影响,促进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本文从“四史”的价值和意义出发,以当代大学生党员学习“四史”的现状和问题为切入,从而提出有效措施提升“四史”学习的效果。

一、大学生学习“四史”的重要性

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比2019年底净增323.4万名,增幅3.5%。从党员的学历构成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为4951.3万名;从党员的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党员有1255.3万名;从党的职业分类来看,学生有306.7万名。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其中发展35岁及以下年龄阶段的党员382.4万名,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222.0万名,发展学生党员187.2万名。(1)数据来源:2021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1年6月5日。数据表明,具有大学学历的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入党的人数也呈现攀升趋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机遇和前景,接受“四史”教育,对于大学生党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以史为鉴践初心,笃行不怠向未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代,都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勿忘历史,以史为鉴,成为历史对时代的价值体现。今天,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日后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90后、00后大学生享受着革命先烈的辛苦成果,大步走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优越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水平,如何在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中磨砺意志、坚定信仰?“四史”学习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还原历史,了解我党的发展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气节,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脚踏实地,将小我奉献到大我之中,走好人生路。“四史”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社科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四史”的学习,可以强化大学生党员的认同感,使其“知史而明志,资古以鉴今 ”。“四史”学习,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纵岁月捭阖,时光轮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不仅仅要放眼未来,更要根植历史,汲取养分,立心铸魂;以史为鉴,资用以行;切实学好“四史”,做好新时代的赶考者。

(二)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

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朝阳,是“四史”学习的关键少数和重点对象。当代大学生学习“四史”是指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向大学生党员传输“四史”知识,通过多向互动,调动一切教学资源,使“四史”知识内化于心,形成尊重“四史”文化的观念;外化于行,传承中国精神和价值理念,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中,在时代的潮流中勇担自我使命,在青春的长河中奉献自身的力量,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魅力。继承共产主义事业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四史”教育帮助大学生党员为将来肩负起时代重担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当前加强大学生党员“四史”教育就是为了让大学生党员在当今利益、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明白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帮助大学生党员搞清楚自身价值。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多元价值观冲击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四史”教育,是当前各大学校面对的关键问题。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对“四史”学习的现状为出发点,找准定位,靶向教育,可以更好地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四史”的认同和重视,从而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四史”内涵和综合素养,促进高校思政课的良性发展,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和意义。“四史”不仅生动形象而且丰富多彩,包含着党和人民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失败和挫折仍然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着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生动具体的内容对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先进性、纯洁性、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是一种榜样支撑,也是对具体内容的一种补充。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四史”教育的研究能深入挖掘其教育内容,利于新时期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二、大学生党员学习“四史”的特点和内容

今天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中国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时代呼吁人才。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更应该胸怀大志,高校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四史”教育。“四史”是爱国主义的底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家国观念,在时代潮流中继承前人的鸿志,奋往直前。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四史”素养,才能增强其对爱国主义的认同,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绽放青春梦想,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

(一)大学生党员学习“四史”的特点

1. 教学对象的双重性

大学生党员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是从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群体中选拔而来的,其培养过程复杂,考核时间较久,大学生党员一方面必须以党员的高水平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的身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在进行“四史”教学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四史”课程设置,而且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动态,如果教育只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人格塑造,那么知识可能成为恶的载体。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时刻告诫学生,如果方向不明确、摇摆不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要知行合一,内外如一。

2. 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现在的大学生党员多为90后、00后,虽然大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相对优秀,但是与成熟党员相比,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没有经历时间的洗礼,易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如果及时引导和教育,有益于其健康成长。在“四史”教育过程中,要启发学生,通过对“四史”的学习,重温革命事迹,感悟革命力量,传承革命精神,了解新中国的过去和发展过程,形成情感共鸣,增强自我分辨对错的能力,增长才干。

3.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结合学生自身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四史”教学要善于挖掘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和话题,以此为突破点,用真情投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积极引导学生共同融入话题的讨论中,各抒己见,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这些热点,在共鸣中产生真理的碰撞,接受思政的洗礼,确立高尚的人生观。

(二)大学生党员学习“四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党员接受“四史”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接受“四史”教育的内容也需要有所侧重,不能满堂灌。“四史”教育应从本地区、本校及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教育目标有所侧重,教学环节有所衔接。

1. 总结建党以来取得的伟大建树

“四史”是马克思主义灵活运用到中国实际的历史,用科学理论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引导我国不断走向新层次,促进了党的事业不断进步。通过“四史”学习,感悟祖国的伟大,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珍惜今天的大学生活,为生于新时代感到无比光荣,向在革命年代和和平年代做出贡献的先进党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1]。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祖辈们通过艰苦奋斗获得的,是在对与错、是与非、成就与失败的经验中转化而出来的,我们应心存感激,感谢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将抱负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更应发出“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时代之音。

2. 归纳不同时期经历的挫折和教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组织在全国35个省播下了革命火种,经历过流血和牺牲,也因自身的不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共产党员没有被反动派的残酷所吓倒,继续奋战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因缺乏经验,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但在我党的英明领导下,最终拨乱反正,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自我独立,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飞速发展,令世人惊叹。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平台上,切勿自傲,应时刻保持清醒,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反省,为中国梦的实现捋起袖子加油干。

3. 优良的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和中国精神

在现代大学生中培养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有助于祖国的繁荣富强,有助于每一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的重要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党的中国精神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充分吸收中国精神的内涵,丰富自身。正因为中华民族具有重精神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才能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孕育出中国精神,并让中国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讲故事感触,分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制度的优势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4. 传承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

为什么在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地成为被蹂躏的对象,时刻面临着亡国亡种的威胁?为什么很多志士仁人仰天大叹,有心杀贼救国无力回头?归根到底是之前没有一个党派能唤醒一个民族,使他们生生不息,朝着科学大道前进。新时代我们面临很多新情况,面对西方思潮的不断冲击,我们更应“以史明智”,从历史中找寻答案。在我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战中,曾涌现出无数个典型人物事迹,这是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传承红色文化,从典型人物和事迹中迸发情感的火花,激励新时代的大学生继往开来,不断前进。

三、大学生学习“四史”的现状分析及原因

(一)大学生学习“四史”的现状分析

1. 成效明显,但略有不足

大学生党员从小学到大学期间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历史教育,具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在小学,他们通过语文课内容接触一些历史伟人、英雄先烈的光辉事迹;在中学,他们通过历史课来学习一些基本的历史事件,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在大学,他们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来全面、系统地学习我国近现代历史知识。这给我们今后积极挖掘“四史”教育新资源、探索“四史”教育新途径很多启发。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仍然有部分高校忽视“四史”课程的建设,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走走过场,不能给予实质性的关注。在学生中也难以形成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认为“四史”只是选修课,无关紧要。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四史”教学中如果只重视理论讲授,整个内容抽象且枯燥,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同时,由于时代的隔阂,会形成隔阂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教育过程缺乏实践性。教师在 “四史”讲授过程中,尽量要避免照本宣科,各干各的,避免“两张皮”现象[2]。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身授课水平,走入学生中,通过互动多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加强课程建设,同时突出问题意识,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现状出发,解决他们存在的困惑和不解;多重视“四史”实践,组织适合本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其次,大学生党员要明白学习“四史”的明确目标,以史明智,深刻明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用唯物辩证主义去看待历史,认识到学习“四史”的作用。

(二)大学生党员学习“四史”存在问题的原因

1. 相关教育理念有待改进

由于不同高校办学特色不同,有综合类高校和专科类高校;不同高校进行“四史”教育的态度不同,有的流于形式,这是对“四史”教育缺乏全面认知;一部分高校没有把“四史”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发展目标规划之中,使“四史”教育与专业课、实践课、师资配备相分割;部分高校只强调本专业的发展规划,忽视思政课程的设置,使部分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欠缺。高校在突出专业特色发展的同时,还应兼顾综合素养类课程的培育。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应兼顾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四史”教育属于综合素养的核心内容,高校应该加强“四史”课程的设置和规划。

2. 相关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思政教师队伍狭义上是指承担四门思政基础课的教师,广义上包括专兼职教师,其中包括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团委教师。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应该首先将德育放首位,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的思政教师团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教师队伍;动员各方面全力支持配合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育人工作,提升“四史”课和专业课育人教学效果。

3. 相关教育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的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学生情况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党员“四史”文化教育的外部环境也出现了变化,高校“四史”教育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这一系列困难。人的思想内容来源于社会实践并对每个人行为实践起到能动反作用,一个人如何看待“四史”决定了其“四史”学习的效果。当前,“四史”教育日益加强,党和国家对“四史”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外部社会环境与“四史”教育的政策非同步的,社会上缺乏“四史”教育的氛围;并且在个别人心中,“四史”教育无关紧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构成了高校“四史”教育的微观系统结构,在多方发力下,“四史”教育才能深入人心,虽然在大环境下高校不断强调“四史”的重要性,但微观系统还未形成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相关教育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四、大学生党员学习“四史”的策略

第一,完善大学生党员“四史”教育的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思政教师团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还要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四史”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校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配合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开展“四史”教学科研、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育人工作,提升思政课和专业课育人教学效果。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对于新时代大学教师来说,教育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教育方法也应朝着多样化发展,在备课方面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同时要结合教材备好课,制定出每一节课的授课内容,确定每节课的具体任务、重难点和应对方案。教师要努力挖掘实际生活中相关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同时以问题为导向把知识点搞清楚,能够经得住学生的追问。作为思政教师,不因荣而大喜,不因悲而大哭,要正确看待名誉和待遇,将精力和时间放到讲好思政课和做好科研上,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第二,提高对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要求。首先,在培养大学生入党过程中,高校党组织应该提高对其学习的要求,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四史”教育要对大学生党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作为党员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次,在课堂内容的学习上,要求他们根据合格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来要求自身,注意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发展在经历困难和挫折后取得的伟大成就,领会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和阶段取得的经验教训,领会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奋斗中体现出来的高尚精神。最后,在课程最终的考核上也应该对他们严格要求,给大学生群体起表率作用,完善大学生党员“四史”教育效果的评价制度,及时反馈,做出调整[4]。

第三,通过“四史”相关活动进行教育学习。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盘活“四史”资源,提升思政课魅力。教师在增强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了解思政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关注时事,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当前尤其要重视如何将“四史”与思政课相结合进行研究。讲好中国故事,充实思政内容,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战士的教育作用。特别要挖掘党史故事,思政课从党史中汲取智慧精华,就要使党史资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四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普遍又厚重,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核心与轴心的重要历史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资源。“四史”资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革命传统精神,有助于更深刻地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实践的力量,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可靠资源,是我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如可以结合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讲好革命道德[5]。

第四,通过构建网络平台进行“四史”学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1年9月15日公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20—29岁网民占比为17.4%,占比位列第三位。高校要在党组织、教师与学生党员之间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将“四史”资源与思政课结合进行研究,为我们讲好“思政课”奠定理论基础。将红色资源“盘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例如,党史与毛中特概论课结合、党史与纲要课结合、“改革开放史”与基础课结合、“新中国史”与基础课结合。目前将“四史”资源融入到四门具体思政课的研究相对薄弱,总的来看,将党史融入思政课中有待思政教师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要从历史中寻找成功的秘诀,从“四史”学习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答案,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在过去的百年奋斗中,我党面对国际国内挑战,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大学生党员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少数”,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学习“四史”能帮助大学生党员认清楚事实、分辨是非,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四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要求。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