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强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2-18王理亚单艳华孙荣青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肺强度心脏

王理亚,单艳华,王 东,孙荣青

1)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 河南驻马店 46300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 郑州 45005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国内外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亦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特点在于运动时呼吸困难和乏力等,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1]。有研究[2]指出,运动康复治疗可促进CHF患者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但目前国内外有关CHF患者运动强度并未确切统一,多数研究[3-4]采取中、低强度的运动处方,运动强度设定在无氧阈或以下水平。为此,本文通过研究不同运动强度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对CHF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为此类患者心脏康复的临床开展提供指导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7例CHF患者。纳入标准:符合CHF的临床诊断标准[5];生命体征平稳,病程至少1个月;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45%,且左心扩大;依从性良好,可完成全程心脏运动康复治疗。排除标准:血流动力学紊乱;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瓣膜性心脏病、急性心包炎;伴有下肢不稳定性疾病、间歇性跛行;合并肺血管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传染性疾病等;合并精神性疾病。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指导。余76例均行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心理、戒烟、忌酒、营养、用药等方面的整体康复指导,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水平,给予饮食指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状态,缓解负面情绪;其中35例(试验1组)心脏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强度为50%无氧阈水平,41例(试验2组)运动强度为≥80%无氧阈水平,每日30 min,每周5 d,共治疗12周;治疗期间严格监控患者的心率,若出现不适则立刻停止康复运动。患者对该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3 观测指标分别于治疗前1 d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①超声心动图: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荷兰Philips公司)和双平面辛普森法检测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②心肺运动试验:依据文献[6]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行心肺运动试验,由计算机得出峰值摄氧量和峰值氧脉搏等指标。③6 min步行距离:指导患者站立于起步线上,开始计时,测量6 min内的步行距离,测量3次后取均值。④生活质量:采用Minnesota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问卷由21个条目组成,各条目评分均为0~5分,总分105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低[7]。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处理。3组间年龄、BMI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性别、药物应用、吸烟史、合并疾病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LVEF、LVEDD、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摄氧量、 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比较试验1、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的心脏运动康复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试验1、2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比较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比较试验1组治疗后无氧阈较治疗前升高,且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试验2组治疗后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摄氧量较治疗前升高,且较对照组和试验1组治疗后均升高,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比较

2.4 3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试验1、2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且较对照组治疗后增加;试验1、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试验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小于试验1组治疗后,见表4。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心脏康复是二级预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环节在于心脏运动康复治疗[8]。美国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管理指南等将心脏运动康复治疗视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ⅠA类推荐[9],可见心脏运动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专家共识中提到,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CHF患者运动耐力,进而可明显降低患者再住院率,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远期预后[10]。但目前我国有关该项康复技术应用于CHF患者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仅在部分地区开展,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和推广。并且,多数CHF患者未得到心脏运动康复的规范指导,存在“只要运动就是康复”的片面看法,对运动强度的认知较浅。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重要内容之一,会对CHF患者心脏运动康复效果造成直接影响。

本研究发现, 试验1、2组治疗后LVEF、无氧阈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2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优于试验1组。结果表明,心脏运动康复治疗,特别是≥80%无氧阈水平的运动强度,既安全又有效,可明显提高CHF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有关心脏运动康复对CHF患者的作用机制,有研究[11-13]指出心脏运动康复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使交感神经张力下降,骨骼肌耐力和肌力提高,进而有效改善骨骼肌氧化酶活性,从而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另外,心脏运动康复可通过左心室重构,使心排出量增多,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LVEF,同时可使血浆神经激素水平下降,使骨骼肌组织学特点改变,并通过抗炎作用等多途径改善机体整体功能[14-15]。

综上所述,心脏运动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CHF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并且高负荷强度(≥80%无氧阈水平)的运动方案对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心肺强度心脏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