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炎1例

2022-02-17赵嫣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4期
关键词:补益间质性平喘

黄 进 聂 敏 赵嫣虹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 528400

抗合成酶综合征(ASS)是指合并出现特发性炎性肌病、对称性多关节炎、急性发热、技工手、雷诺现象等多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这类患者检测抗合成酶抗体时常为阳性。当累及肺部时往往表现为间质性肺疾病(ILD),即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炎(ASS-ILD)[1]。目前针对ASS-ILD的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而中医药相关参与治疗的报道极少。我科成功使用中医辨证救治1例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炎伴呼吸衰竭的患者,患者辨证为真阳虚衰,以温阳补肾、纳气平喘利水等为主要治法,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71岁,1年前因“结肠癌”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本次由于门诊常规体检发现血清白蛋白低,于2021年4月27日收入我院。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可,稍乏力,偶有气促、头晕、心悸等,局部肢体稍酸痛,无嗳气反酸,无恶心欲呕,无异常汗出,无口干口苦,纳一般,眠差,二便调。近期明显消瘦。查体:T:36.7℃,P:100次/min,R:20次/min,BP:125/71mmHg(1mmHg=0.133kPa)。四肢轻度浮肿,余查体均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入院后查:血中性粒细胞:6.82×109/L,红细胞:3.51×1012/L,血红蛋白:96g/L;α-羟丁酸脱氢酶:646U/L,磷酸肌酸激酶:3 527U/L,磷酸肌酸MB同工酶:67U/L,乳酸脱氢酶:797U/L;肝功:谷丙转氨酶:84U/L,谷草转氨酶:141U/L,总蛋白:58.8g/L,白蛋白:24.8g/L;C反应蛋白:21.10mg/L;D-二聚体:3.80μg/ml;结核杆菌抗体测定、G试验、肿瘤3项、心电图(-);CT提示:(1)对比2021年1月26日胸部CT片:双肺炎症较前吸收;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左侧胸腔新增少量胸腔积液;余胸部所见同前。(2)对比2019年11月18日腹部CT:乙状结肠癌术后,肝门区多发低密度灶,转移瘤与脓肿鉴别,建议MRI检查。

患者入院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证,以八珍汤加减补益气血。行肝脏穿刺活检结果提示肝细胞水肿,未见异性细胞。西医治疗予补充白蛋白、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乏力、纳差未见好转,气促较前加重,咳嗽、咯痰增多,予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5月11日患者出现高热,气促明显,吸空气下SpO2:85%,查胸片示:双下肺部炎症。考虑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5月15日转我科进一步治疗。

2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5月15日转入时:T:37.7℃,P:112次/min,R:28次/min, SpO278%(吸氧8L/mim),呼吸急促,双肺叩诊正常清音,呼吸音正常,双肺可闻及湿啰音。查体发现患者双手皮肤明显粗糙、角质增厚,部分脱皮,考虑为“技工手”,追问病史,患者双手皮肤粗糙、角质增厚已有4个月余,未予重视,否认长期用手劳动等相关职业史。查PCT:3.10ng/ml;抗核抗体:>300.0U/L,抗肌炎抗体谱示:抗Ro-52抗体:阳性,抗Jo-1抗体:阳性。胸部CT:双肺炎症较前进展;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较前增多;肺动脉CTA(-)。考虑患者为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西医治疗予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注射剂(500mg q8h ivdrip)抗感染、甲泼尼龙(40mg bid ivdrip)抗炎平喘,羟氯喹(0.2g bid po)抑制免疫。患者气促明显,表情淡漠,四肢湿冷,左右脉浮数无力,中医辨证为喘脱之阳微不固证,中药以“温阳补肾、纳气平喘”为法,予“四逆汤”加减。5月21日患者气促减轻,但出现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滑,考虑患者为“阳虚水泛”,遂以“温阳利水”为法治疗,拟“真武汤”加减。6月8日患者病情好转,静息状态下无明显气促,复查胸部CT:双肺炎症较前好转。予以带药出院。出院后,患者仍有活动后气促,易汗出,纳眠不佳,定期门诊复诊,先后予以“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调和阴阳、潜镇摄纳”“健脾益气”“温补肺肾、活血通络”为法治疗。患者一般活动下气促不明显,咳嗽、咯痰少,纳寐好,二便调。8月11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炎症,较前明显吸收。目前患者稳定,仍继续门诊治疗。

3 讨论

根据Connors等制定的ASS诊断标准:血清抗合成酶抗体阳性,并至少具有以下一项临床表现:雷诺现象、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发热(未找到其他导致发热的病因)、技工手(手皮肤增厚、皲裂,尤其是手指尖的皮肤)[2]。本例患者符合ASS-ILD的诊断。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免疫机制异常是ASS-ILD患者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3]。对ASS-ILD的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疗程较长,不良反应也明显。

本病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病名记载,目前中医方面也极少关于ASS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此类疾病患者以痰湿、湿热较为多见,兼有气虚、阴虚等症状,亦可见到血虚、血热、血瘀等,阳虚比较少见,因此在临床治疗应以泻实邪为主,以清利湿热为大法,同时应该注意养阴益气,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也有学者提出,ASS病情发作期可见发热、肢体无力,本病属中医学“皮痹”范畴,为“五体痹”之一。从湿热瘀阻,经络不畅论治[5]。而本例患者,从整个诊治经过分析,很难以中医的某个病、证所能概括。该患者原发病为肠道恶性肿瘤,本次入院前,已经过多次化疗,而此次入院时有乏力、头晕、心悸、气促之症,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表现为气血亏虚之证,治疗上以补益气血为法。入院后,继而出现咳嗽、咯痰增多,气促加剧,发热。考虑患者久病反复,加上化疗药毒损伤,正气受损,脏腑亏虚,邪气内侵,肺失宣肃,痰浊内生所致,这阶段则改为“燥湿化痰,宣肺平喘”,拟“二陈汤”加减治疗。而外邪内侵,耗损阳气,损害人体之阴阳,病情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患者气促明显,表情淡漠,四肢湿冷,左右脉浮数无力,此为阳气外脱之证,此时中药以“补肾回阳,纳气平喘”为法,予“四逆汤”加减以回阳救逆。经治疗,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出现颜面、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滑,考虑患者为病情急重,邪正相争,阳气受损,以致“阳虚水泛”,遂拟“真武汤”加减以“温阳利水”。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仍有气促,汗出较多,纳眠不佳,此为患者经历重病后,脏腑受损,功能失职,肺肾亏虚,脾胃健运失职,阴阳失调,表里不和。治疗上,先后予以“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调和阴阳、潜镇摄纳”“健脾益气”等处理。而患者气促不明显,病情基本趋于痊愈后,考虑患者久病入络,便佐以活血通络,在补益肺肾基础上,加以入血入络之品。整个治疗,与中医的具体哪种病毫无相关,只是根据脉证变化而改变,充分体现中医治疗的法宝“辨证施治”,正如《伤寒论》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由于ASS-ILD发病率相对较低,关于ASS-ILD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ASS-I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以现有的研究为线索,可以猜测:虽然 ASS 是全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起源于肺,即抗原首先于肺内产生,通过一系列的非特异性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产生抗合成酶抗体,后者通过“外溢”效应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免疫进而导致其他组织器官损伤[6]。而中医药能否对非特异性免疫及适应性免疫能产生干扰,是证实中医药能否治疗ASS-ILD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中医工作者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补益间质性平喘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