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鱼诺卡氏菌病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的鉴别与防控

2022-02-17郑杰民

科学养鱼 2022年1期
关键词:革兰氏舒伯特单胞菌

郑杰民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8)

生鱼是辐鳍鱼纲、鲈形目、鳢科、鳢属鱼的统称,以乌鳢(Channa argus)与斑鳢(Channa maculata)人工杂交而成的杂交鳢,因具有生长快和抗病力双重优势,已成为生鱼高密度养殖放养比例最高的品种。制约生鱼高密度养殖盈利的关键因素中,病害及其造成的损失排在第1位,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以内脏“白点”为临床症状的诺卡氏菌病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病。前者的病原主要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后者的病原为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两者临床症状上均为内脏出现“白点”,在诊断上极易混淆,生产上常因为疾病诊断不准确而延误治疗时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从病原属性、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防控技术四个方面,比较生鱼诺卡氏菌病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的差异,以期推动生鱼养殖业健康发展。

一、病原属性

1.病原形态与分布

(1)鰤鱼诺卡氏菌:鰤鱼诺卡氏菌为革兰氏阳性长杆菌,具有弱抗酸性,没有运动能力,以腐生为主,广泛分布于土壤、活性污泥、海水、腐烂的植被及动物的排泄物中(张媛等,2012)。该菌生长缓慢,28℃下需5~14天培养皿上才形成白色或淡黄色菌落。菌落呈沙粒或花瓣状,粗糙易碎,边缘不规则,表面有时凸起形成皱褶,在绵羊血平板上不溶血。

(2)舒伯特气单胞菌:舒伯特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属于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气单胞菌属(Aeromanas)。该菌单极鞭毛,运动极为活泼,广泛分布于土壤、淡水、水中沉积物及动物排泄物中。该菌生长速度快,14~24 小时即可在培养皿上形成中央隆起、圆形、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的菌落,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

(3)关键异同点:鰤鱼诺卡氏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均可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平板、营养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等生长,但在培养基接种至形成单个菌落所需时间不同,鰤鱼诺卡氏菌耗时一般5~7 天,而舒伯特气单胞菌耗时一般仅14~20 小时(Kariya T 等,2009;莫金凤等,2016)。挑取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革兰氏染色阳性的鰤鱼诺卡氏菌多呈杆状分枝,菌体长度最大超过100微米,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的舒伯特气单胞菌多呈短杆状,菌体长度多为1~3微米,详见表1。

表1 鰤鱼诺卡氏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病原属性差异

2.病原生理生化特性

(1)鰤鱼诺卡氏菌:该菌具有弱抗酸性,专性需氧,可分解七叶苷和尿素,可利用柠檬酸盐,不能还原硝酸盐,不能分解腺嘌呤、黄嘌呤、干酪素、酪氨酸。该菌可在20℃及30℃下生长,于50℃放置8小时后仍可存活,35℃及45℃的培养温度均不能生长,并且不能在含有4%氯化钠的葡萄糖酵母浸膏培养基上生长(Kudo T 等,1988;Isik K等,1999)。

(2)舒伯特气单胞菌:该菌兼性厌氧,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和赖氨酸脱羧酶均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吲哚、VP 阴性,不能发酵葡萄糖产气,不分解阿拉伯糖、乳糖、蔗糖、肌醇、甘露醇、水杨苷和七叶苷。该菌鱼源菌株在5~50℃的温度范围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Chen Y F 等,2012;莫金凤等,2016)。舒伯特气单胞菌可以耐受的pH为3~11,盐度为0~5.5。

(3)关键异同点:鰤鱼诺卡氏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生长特性差异比较详见表2。

表2 鰤鱼诺卡氏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生长特性

二、病理特征

1.临床症状

生鱼感染鰤鱼诺卡氏菌初期体表无明显症状,摄食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加重,发病鱼食欲下降,游边且活力减退,有些伴有眼球外突的症状;在发病后期,生鱼出现鳃丝局部灶性坏死,鳍条充血、体表散在性的化脓性溃疡灶,肛门红肿和偶见腹水性腹部膨大等现象。

生鱼感染舒伯特气单胞菌初期体表无症状或出现少量红点,然而,在2~3 天发病生鱼内脏会出现肉芽肿,且肉芽肿中可检测到大量活细菌(常藕琴等,2013)。

2.血液学指标

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会引起乌鳢血液指标明显变化,主要为血细胞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血细胞脆性在各实验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血清溶菌酶、血清总蛋白和血清尿素氮等均呈先降低、后增高、再降低的趋势,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显著增加(孙东雨等,2012)。

生鱼感染舒伯特气单胞菌也会引发血液指标变化,但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3.病理特征

典型的肉芽肿结构可分为3层,即中央为坏死的无结构细胞碎片和病原菌形成的干酪样坏死,周围围绕胞体较大、边界不清的类上皮细胞或多核巨细胞层,最外层为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组成的包膜层(常藕琴等,2008)。生鱼感染鰤鱼诺卡氏菌的中后期(感染10~15 天),鱼体内脏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在肝、脾和肾组织形成肉芽肿病理症状,并伴有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安树伟等,2012)。生鱼感染舒伯特气单胞菌中后期(感染2~3 天),发病鱼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形成平滑、柔软、边缘界限清晰的点状坏死灶,大小为0.5~2.2 毫米。具体差异见表3。

表3 生鱼感染鰤鱼诺卡氏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的症状

三、诊断技术

1.临床诊断

(1)根据诺卡氏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的流行期做出初步判断。一般情况下,诺卡氏菌病高发于1龄生鱼当年的10-12月和2龄生鱼当年的所有阶段,舒伯特气单胞菌病高发于1 龄生鱼当年的6-8月和2龄生鱼当年的4-5月。

(2)根据病程的长短和死亡的程度来判断。生鱼诺卡氏菌病的病程比较缓慢,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一般需要10~15 天,表现为缓慢死亡的特征;而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后则表现为急性发病,从感染到出现死亡一般仅需要2~3 天,表现为急性传染性死亡。

(3)根据鱼体临床症状和解剖症状进行初诊。一般情况下,生鱼诺卡氏菌病的内脏结节质地较硬,用玻片按压不易铺平;而生鱼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的内脏结节质地较软,正面按压易铺平。

(4)取病变部位的结节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若发生诺卡氏菌病可观察到革兰氏阳性的分枝杆菌,较易与其他菌区分比较;发生诺卡氏菌病病变部位的结节中常可观察到革兰氏阳性的短杆菌,不易与气单胞菌属的其他菌区分比较。

2.实验室检测

利用PCR、荧光PCR 等技术手段,通过特异性引物对目标片段扩增,较短时间即可对病原的种属做出鉴定。

针对鰤鱼诺卡氏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的快速诊断试纸,例如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符合使用便利的优点,在市场上也有较大的需求,市场空间取决于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的准确性和使用成本双重因素。

四、防控技术

1.优化养殖管理,降低发病风险

生鱼养殖亩产超5 000 千克,亩均投喂饲料约6吨,一方面,氮源通过生态路径转化为氨氮和亚硝酸盐,且由于持续累积引发氨氮和亚硝酸盐持续超标,间接地导致鱼体出现氨氮和亚硝酸盐中毒,体质随之下降;另一方面,鱼体排出的粪便到达底部,引发底部氧债和氧化还原电位急速下降,会引发生鱼的低氧胁迫问题,体质也随之下降。因投喂引发水质和底质问题,对生鱼诱发诺卡氏菌病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通过养殖管理的优化,例如更换新水,使用抗应激类产品、微生态制剂、环境改良剂,增加单位养殖水面的增氧设备,全方位降低生鱼诺卡氏菌病和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的发生风险。

2.药物手段治疗

一般情况下,通过药敏试验筛选高敏合规抗生素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疾病,有利于精准用药和对症治疗,然而鰤鱼诺卡氏菌有不易培养和在培养基生长缓慢的特点,现实操作中很难通过对鰤鱼诺卡氏菌做药敏试验来获得对高敏抗生素的筛选;相反,舒伯特气单胞菌通过药敏试验则可筛选到较可靠的敏感合规的抗生素。因此,在药物筛选上,生产上治疗诺卡氏菌病多是结合以往治疗有效的方案和经验进行用药,而治疗舒伯特气单胞菌病则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筛选的抗生素进行用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用于治疗诺卡氏菌病,还是用于治疗舒伯特气单胞菌病,抗生素单用或联用时,都必须达到有效治疗剂量,确保用药治疗期间鱼体内达到抗菌作用的血药浓度。因此,以鱼群存塘总量来测算单次用药剂量,用药时则要确保这些剂量能在其中一餐拌饲投喂,如果将单次用药剂量分成单日两餐投喂,可能会因鱼体内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影响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革兰氏舒伯特单胞菌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兔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