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良的部风 不竭的力量
——我对部风传统的几点感悟

2022-02-15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干部四处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处室研究室组织部门

□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干部四处 王 伟

说到部风,最集中的认同无疑是“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既是对组工干部的具体要求,又是对组织部门优良作风的充分肯定。如同党的性质宗旨贯穿于百年党史之中,我体会,我们部风传统的这一精神内核也是一贯的。但因为时期不同、经历不同、岗位不同,在一代代组工人成长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事、记忆犹新的一些话。这些事和话里,就浸润着我们优良的部风和传统。

担当起组工干部的时代责任,深入推进全省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到“四提”“五要”,要求我们必须把优良部风更好地坚持和发扬起来、更好地实践和创新下去。部机关党委组织开展“我身边的优良部风”讨论活动,脑海里自然而然就浮现出了一些这样的事、这样的话,有的让人暗生敬佩、学习跟随,有的让人醍醐灌顶、收获成长,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以讲政治、知大局立根

这是在研究室的晚间学习上,一位老同志讲的。那个时候我刚进部里,研究室党支部青年小组还集中在省委机关医院三楼办公,大家白天写材料、晚上抓学习,处里领导和老同志轮流给年轻同志上课。“角色”这一课,是青年小组学习的第一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角色把握准了,才能说对话、做对事。对研究室的同志来讲,这个角色是双重的,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主讲的老同志说的这个话,一下子就把我抓住了。他又问了一个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谁知道去年山东的GDP 是多少?”很汗颜的是,我们都没能回答出来。“2008 年全省GDP是3.1 万亿元,这标志着我们和江苏一起,紧跟广东的脚步,迈入了‘3 万亿俱乐部’。虽然组织部门不直接管经济,但是如果连省里这样的大事都不知道,我们有什么资格去给领导参谋呢?”

这次集体学习后,“把准角色”“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就牢牢记在大家心里。后来,不管是在研究室写材料,在干部处拉单子,还是在办公室搞服务,这句话一直激励和提醒自己要把讲政治、知大局紧紧抓在手上,帮助和引导自己更好适应岗位、进入角色、发挥作用。

“把活躲过去,也就躲过了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以精业务、重公道立本

现在网络上有句话“别把平台当本事”。我体会,这句话用来自谦、自省很好,但并不准确;平台不同,历练和锻炼自然不一样。对岗位和个人的关系,部里的一位老领导讲党课时说过两句话,“干好公家的活、长自己的本事”“把活躲过去,也就躲过了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就拿写材料来说,一个材料布置下来,领导说了5,自己认真领会,可能只能领会3,这只是刚及格罢了;如果加上认真的学习思考,能想到一点领导没有点到的东西,那才可能让人眼前一亮,达到4 就是良的标准;再系统起来思考理顺、字斟句酌、删繁就简,才有可能达到5,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与自己较劲的过程,坚持做下来,既能锻炼领悟力、思考力,又能训练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锤炼了思想上艰苦奋斗的作风,对年轻干部很有好处。同样,一本干部档案拿到手上,光是核核“三龄两历一身份”、看看有没有处分是个做法,能不能再深一层是另一种做法。比如,前后具体地比对看这个档案里有没有虚假造假,对照年度考核材料看干部的成长性、岗位适应度和匹配度,比照干部的相关经历看他和其他人的成长交集、工作关系、社会联系,结合缺职情况和事业需要思考下一步往哪个方向使用,等等。透过一页页、一段段的历史,给干部打上“标签”又互相印证,让干部形象生动起来、饱满起来,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记住干部、了解干部;通过分析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班子,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掌握政策、用好政策。

珍惜岗位、珍重荣誉,是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之一。现在部里各个处室都很忙,虽然各有各的忙法,但“隔行不隔理”。干得多,收获就多,成长自然就快一些。在干好工作的基础上再注重思考,经历就能变成能力,而不是一份简单的履历,自身也就有了讲公道的格局和水平。

“工作中是同志,生活中是兄弟”——以讲团结、善成事立行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部里的同志都是“白加黑”“5+2”,同事关系就是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到部里工作时间越长,越感到贯穿同事关系的核心是团结、关键在实诚。初到研究室时,我和另一位同志在一位副主任的领导下承担组织部门宣传和网宣工作。两名科级干部初次搭档、互相谦让,一个说“你经验丰富、是主任科员,我听你的”,一个说“你熟悉情况,是A 角,我听你的”。这个时候,分管副主任开口了:“我们生活中是兄弟、工作中是同志,谁看得明白、谁说的对,咱们听谁的。”受分管领导的带动,我们气氛一下子就活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这项工作从弱到强,连续两年在上级部门的通报中列各省前两位。从研究室交流到干部三处工作时,自己和新的对桌年龄相仿、资历相近,但我们很好地继承了团结的传统,生活中坦诚相待、工作上齐心协力,你教我干部政策,我帮你分析材料,在互怼互损中加深了友谊、增长了水平。

团结长本领,团结出成绩,团结树形象。部里的工作岗位,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初负责宣传的3 个人早都离开了研究室,在干部三处工作的两人也都换了处室,但是在并肩战斗中留下的温暖和情谊,成为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

“该知道的都要知道,不该知道的坚决不知道”——以守纪律、严作风立身

部里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哪个处室都有工作秘密。怎么既干好工作、又守好纪律呢?“该知道的都要知道,不该知道的坚决不知道”。“该知道的都要知道”,考验的是工作责任心。一位老同志说,很多事情做得差不多了,但是往往就有那么一两个地方有点纠结,这个时候一旦放过,就可能会埋下一颗“雷”。经验特别是教训反复证明,自己不放心的地方,常常就是领导“恰好”一眼点出来的地方。组织工作无小事,对脑子中一闪而过的疑问,一定得多看一眼、多问一层、多知道一点。相比而言,“不该知道的坚决不知道”,更考验我们的修养和自觉。记得有一次干部调整,涉及一位曾经领导过自己的同志提拔重用,在会议推荐之后,我们恰好在走廊相遇。看着迎面而来的目光,自己脸面一热,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没想到,这位老同志一走近就和我说:“我不问具体去哪里,该让我知道的时候,部领导会告诉我的。就是那个单位的工作情况,合适时候你给我介绍介绍,我好尽快适应、干好工作,别给咱部里丢脸。”自己当时如释重负,老组工的这种作风很好地给自己上了一课。

这些年来,为什么组工干部特别守纪律、特别能战斗?我想,就是一位位老同志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带出了风气,使严守纪律成为组工干部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其实,我们每个处室都还有很多好的传统,都是一代又一代组工人接续传递的结果。“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我们既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更有责任当好传承者、甚至是创新者。我想,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一定能与时俱进,在对标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推动全省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果和辉煌。

猜你喜欢

处室研究室组织部门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高校行政处室管理工作创新
彩妆新方向!红研究室发布彩妆BA 20大新专业标准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建立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制度、法规体系的研究
一以贯之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的改革走向
一口气砍掉85个处室,你怎么看?
上海党史报刊社表彰一批宣传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