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诗词中“月”意象的审美特征

2022-02-13崔颖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2期
关键词:红楼梦意境月亮

崔颖

《紅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小说,其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被赋予了很多丰富的内容,辞藻华丽,情节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小说里有很多诗词曲赋,但是在众多内容中,“月”出现的频率很高,月亮是中国古人所钟爱的意象之一,在诗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红楼梦》中,作者对“月”这个意象赋予了其自身的情感,使得这部小说阅读起来别有韵味。

一、“月”意象的概念

意象指的是能够表现出艺术美的客观物象。所谓的“月”意象其实指的就是能够将月亮和个人审美相结合,并能传达出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古人之所以喜欢用“月”来做意象,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第一,月亮和人类的距离比较近,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夜晚的时候,人们经常会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对月亮的关注度也比较高;第二,月亮有自然的规律周期,会在固定的周期之内发生形状的变化,这会吸引人们的好奇心;第三,月光不像日光般刺眼,月光是皎洁、柔和的,月光更加贴近于中国人善良、质朴的性格特点;第四,古代文人为了走上仕途,经常需要背井离乡,经历很多的磨难,因为其对家乡有很深的思念之情,所以其对“圆”的事物有一种特殊的向往之情,于是,古代文人就常常借助月亮来抒发自己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创作“月”意象的原因

《红楼梦》的作者将“月”作为一种意象,贯穿小说的始终,不仅应用了传统中的月色,还运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银蟾”等符号。作者想通过“月”意象,来传达出其对女性的尊重之情,借助小说中贾宝玉之口,针对男权世界中,对男性的荒淫和无度表达深深的感叹,同时,也对女性的纯真和善良进行深深地赞美。在小说中,女性的命运让人感慨不断。作者应用“月”意象还有另外一种目的,作者借助月亮的周期变化,来暗示贾府的兴衰。作者主要通过“月”意象将自己的创作意图表现出来,但是通过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对作者的情感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还让读者对关于月亮的文化产生一定了解。“月”意象的含义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月亮是女性和母性的化身

女性是一种和谐和安静的存在。月亮其实代表的是一种对女性的崇拜之情,也包含了女性的失意和悲苦。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想要将阴阳颠倒的世界重新颠覆过来,对女性进行肯定和赞赏。

(二)月亮的周期

月亮通常以二十八天为一个周期进行变换,一直处于运动之中,是经久不息的,这和女性有着共通之意,通过繁衍生命,使得生命永恒不息。

(三)美好和孤独的代表

月亮也代表着具有诗情画意的女性,有一种朦胧的意境之美,在女性的身上,闪耀着一种如月光般的光辉。但是,总是一轮明月高挂空中,不乏孤独的意味,所以,月亮也代表着女性的忧郁之情。

三、月亮原型和诗词审美心境

“意象”从创造构思的角度看,是一种美学概念,这一概念是由刘勰提出的,后来,在文学作品中意象逐渐得到应用,对意象进行审美也发展成为一种讨论的主题。原型指的是在物体的范畴之内,不但最具有典型性,而且也是最好的成员,在这个范畴之内,其他成员的典型性都相对较弱。在古诗词中,月亮这个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且不同的诗词中对意象的表达也并不相同,我国的读者却能够通过阅读诗词的内容,就揣测出作者借助意象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其实和月亮原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原型理论是原型范畴理论的一种简称,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的一名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其主要依据是传统的语义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会有一个模糊的限定,这名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希望通过实验能够创建一些原型意象,并通过这些意象形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原型是人们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而产生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被大多数人所认同,“月”意象主要寄托在神话中而体现出来,其实质上是人们对月原型的一种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内化成一种情感的寄托。“嫦娥奔月”是一个十分受欢迎的神话故事,在神话中,月亮所代表的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当其用来代表永恒的意义的时候,也能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短暂的生命的慨叹。薛宝琴的《七绝》中曾用了“婵娟”这一意象,在这首诗中,梅柳凋谢之后也可以获得重生,一年四季不停轮转,一切东西的存在都是十分短暂的,只有那轮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从未改变。这首诗中的“月”意象其实是作者对月亮的永恒之意的描述。

女娲也被人们称作是“月神”,因为女娲的手中经常持着月亮。蛙和兔这两个动物也出现在了关于月神的神话中,这两个都是生殖物种,同时也象征着女性,象征着人们对女性的尊重,女性可以进行生命的繁殖。《红楼梦》中的月光被贾雨村用来形容女色,这也恰恰说明月光也代表着母性和女性。

月亮时圆时缺,这样的形状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人的一生中可能要经历很多次的生离死别,高高挂在空中的月亮都有缺失的时候,更何况是地上的人类呢。在月夜中,人们望着月亮,往往就会将自己的原始感情赋予月亮,使得月亮也似乎有了生命的意识,如香菱问月的时候,其实就是给月亮赋予了生命,认为其也具有丰富的情感。

诗歌中经常运用意象,意象实际上可以说是作者心境的一种代表。王昌龄在《诗格》中就曾提出意境这一说法,但其作品中所指的意境和现代的意境并不完全相同。现在人们所认为的意境通常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其所描述的景象内容和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符合,因此而形成了一种具有艺术气息的境界,表现出了很强的审美特征。在《红楼梦》中,关于“月”的意境的形成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来源于佛教中对“月”意象的审美,另一个则是在客观的事物面前,人们所产生的情感变化。贾宝玉的《夏夜即事》中描述了这样的画面,明晃晃的月光照射在窗户上,其实是灯光通过镜子反射到窗户上,弥漫着烟雾的房间里,而这烟雾却是鼎炉中的香烟。其中所表达的“月”意象,不需要被时空所限制,是自由的,说明作者也十分向往着自由的心境。

四、月的圆缺在小说中的审美象征

月在一个自然周期内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和人生中所存在的悲欢离合比较相似。象征这一手法被广泛应用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其指的是通过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描述,来代表其整体所包含的意义,但这个具体的事物和象征所表达的含义是有相通之处的。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对月亮的描述有的时候是明亮的,有的时候则是昏暗的,但月亮的这种变化实际上是和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关系的,月亮的阴晴圆缺和小说中大观园里的悲欢离合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月亮的阴晴圆缺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代表着“循环”的意思。在《红楼梦》中,作者将十九年的大观园都写进一个故事之中,但这轮明月一直在照耀着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时刻,月亮经历了阴晴圆缺的变化,大观园的故事也一直在循环着。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笔者对《红楼梦》的前八十回进行分析,将第一回至第十六回归为朔月,第十七回至第七十四回归为望月,第七十五回至第八十回归为晦月。月亮的这三种循环,其实际上象征着整个家族的循环,作者曹雪芹将这些情节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循环的模式。

在第一回的内容中,贾雨村在月圆之夜对着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其实指的是兴盛的时刻,而月亮渐亏,这其实象征着由盛转衰。接下来,贾雨村走上了进京赶考的路,但这对其而言是一条下坡路,即暗示着由盛转衰。第七十六回采用了“右中秋夜”,但是在后期的大观园中,即使在月亮下进行诗词的创作,传达出的也是一种凄冷的情愫,这其实代表着贾府正在衰败。月亮经历了从圆到缺再从缺到圆,这样的周期规律其实也象征着贾府的兴衰循环。徐旭平讲解本书时,将本书的前八十回进行了拆分,十回为一天,一共七天半,这也就是月运行时候的七分之一,认为在朔月的章节里,介绍了整个家庭背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相继入府,凤姐玩弄权术,元春选择凤藻宫是这个家族兴衰的象征;在望月的章节中,主要讲述的是在鼎盛时期的大观园,人们可以参加各种内容丰富的宴会活动,并且建立了诗社,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宝玉和其他的姐妹们可以在大观园中尽情地狂欢;在晦月的章节中,可以看出大观园的衰败,充满了很多悲苦的声音,苍茫的暮色,月尽之时,黯淡无光,这些人的人生也走向了衰落。

全书将月亮的小循环贯穿文章的始末,作为家族大循环的象征,阴历十五密切地联系着起承转合这个关键时期。第一回中提到的三次阴历十五说的是起;第十六回中的元妃省亲庆祝元宵指的是承;在第七十五回中的赏中秋佳词代表的即是转;而晴雯死后,为了对晴雯进行悼念,宝玉为晴雯书写祭文,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合。这些内容经过作者的刻意安排,让读者能够透过文字了解作者的情感。整部小说的内容以女娲补天作为开始,又用美好女性的生命终止作为结束,虽然是女娲创造了人类,而且又费尽心力地保护人类,但是当时正处于男权制度之下,女性的这种光辉就被散去了光彩,丧失了尊贵的地位,对爱情的选择权利也因此而丧失。在七十五回之后的故事情节中,女性的命运让人十分悲叹,这种命运的变化其实是被当时的男权制度所决定的。作者引用了月女神,是因为作者认为永恒的月女神可以带领着今后的人进行上升,改变这种社会局面,冲破男权的束缚,让女性回归自由,实现自由平等的美好愿望,使得女性可以在这个世界之中继续绽放光彩。

曹雪芹在写作的过程中,将月亮的自然周期规律作为其行文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其行文结构中可以看出月亮的周期变化,每一次“月”意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贾府的情况其实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月”意象的圆缺,也象征着贾府的兴盛和衰退。

五、“月”意象形成的多种审美意境

意象使小说中的景物似乎有了生命力,表现出更加优美的意境。通过阅读文字,读者也能感受到小说中的美景,也能感受到生命都是灵动的。多元化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在多元化意境的描写中,“月”是一种主要的意象。《沧浪诗话》这部作品中表现出的是一种朦胧美,诗人在写诗词的时候,都喜欢那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喜欢营造一种朦胧的美感,这种朦胧感会让人不由得去追寻。探春在《七律·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中,营造出的景象不仅拥有一种朦胧美,还凸显出了一种高洁的韵味。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分析,这种美会给人营造出一种合理的心理距离,即使是很平常的事物,经过一束光的闪耀,也会变得格外绚丽。贾宝玉的《夏夜即事》中则营造出了一种安靜祥和的意境,让人不禁对静谧的环境产生放松的情绪。在《红楼梦》中,月亮通常象征着清冷、阴柔、孤独等,所以在作者的笔下,“月”意象被灵活地运用,夜晚才有月亮,夜的安静和白天的喧嚣形成了对比,而且,月光是清冷的,显得格外的孤独,所以月亮代表着一点儿悲情的色彩。一个人赏月,也是一件孤独又悲哀的事情,正代表着小说中人物的无助的心情。

“月”意象在诗歌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作者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十分注重发挥月意境的审美体验。在小说中,作者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作为小说故事的主线,通过月亮自然周期中的变化规律,来代表人物情绪的悲欢离合。“月”意象在《红楼梦》中应用的频率很高,人物的主观情感通过“月”意象表现出来,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同时,人物形象也会更加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红楼梦意境月亮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别样解读《红楼梦》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