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探险旅游的愉悦与挑战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梅里雪山徒步体验研究

2022-02-11徐忆心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梅里雪山冰湖探险

徐忆心,谢 婷

(1.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2.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84)

0 引言

徒步旅游在全世界广受欢迎,是很多旅游景区的核心产品[1]。徒步也是中国重点发展的体育旅游产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 “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也计划“推广登山、攀岩、徒步、露营、拓展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推动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体系建设”。户外休闲活动已经逐渐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优势的景区中,徒步也是一项广受欢迎的体验型运动项目,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专业的徒步者会挑战沙漠徒步、雪原穿越等高难度线路,大众徒步者也在各个景区中亲近自然、强身健体。从目的地管理的角度来看,徒步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有利于缓解淡季游客量少带来的压力,实现全年旅游,带动周围社区的发展[2]。

徒步旅游蓬勃发展,但是相关研究还比较滞后,尤其是带有探险性质的专业徒步研究。山地运动中的软探险一般是在低风险山地的活动,对体力要求低,也不需要专业的设备[3],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安全的山路上徒步。国外研究者将探险旅游分为软探险(soft adventure)和硬探险(hard adventure)两类。相对于硬探险,软探险所面临的风险、体力和专业技能要求都相对较低[4];对于软探险参与者而言,增长见识、从日常生活逃离、发展运动技能和知识等对他们来说更重要[5]。很多研究都关注了大众旅游者的动机和体验等,对于软探险旅游者的深入研究还很少。徒步作为一种户外体育活动,保留了体育运动的高参与性,具有其独特的体验特征[6]。目前国内外在徒步旅游方面主要有新技术在徒步旅游中的应用[7]、徒步旅游动机[8]、徒步旅游满意度[9]、徒步的环境影响[10]等方面,学者们已有的研究为深入探索徒步旅游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对于徒步旅游体验的研究还略显单薄,尤其是针对具体的案例点做的实证性徒步旅游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本文着重于软探险徒步者的体验研究。体验本身包含着认知和评价的过程。Tung等学者将旅游体验分为了4个维度:情感(affect)、期望(expectations)、感知结果(consequentiality)和回忆(recollection)[11]。情感体验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消极的情感体验;期望是游客在旅行前的行为意图,通常在表达了期望之后,游客会接着评价自己的预期是否得到了满足;感知结果是对旅行结果个人感知反应包括了增强社会关系、智力发展、自我发现和克服身体挑战4个维度;回忆是游客为记住旅游经历所采取的行动,例如“展示照片”或“购买纪念品”。此外,从旅游者与旅游环境交互的角度,Urry主张旅游体验是一种凝视(gaze)[12],凝视作为游客与“他者”的相遇,从而建构出旅游体验。照片作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摄影行为的产物,是旅游凝视的有形化和具体化[13]。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这一热门的高原圣山类徒步旅游目的地为案例地,从旅游体验的4个维度出发,收集真实的网络游记、点评等文本资料,借助计算机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 6(简称ROST CM6)进行内容分析,深入研究徒步旅游者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进行徒步旅游过程中的旅游体验规律,从期望、感知、情感、回忆等4个维度进行分析。本研究对于更有效开发软探险类徒步旅游资源,推出更符合游客需求的软探险旅游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案例点概况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是4A级景区,位于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交界处,总面积960 km2。景区内拥有13座海拔6 000 m以上的山峰,俗称“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为6 740 m,是云南省最高峰,迄今为止无人登顶,是世界上最险峻的雪山之一,同时它也是雍仲苯教圣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2006年,梅里雪山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梅里雪山转经徒步路线,被选为“全球50条精品生态线路”之一[14]。

风景区内的雨崩村因1989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在附近搭建大本营准备攀登念青卡瓦格博峰,而逐渐为外人所知,随后少量徒步者、背包客等探险型旅游者开始进入雨崩村进行户外徒步等活动[15]。由于雨崩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因此到访雨崩的游客较少,该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得以良好的保护。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雪山冰川、神瀑湖泊、森林草甸等自然资源,也有原始的藏族村落、神圣的庙宇圣迹等人文资源,可以体验到静谧的旷世桃源和神秘的宗教文化,所以深受徒步旅游者的喜爱,对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乃至亚太、欧美地区的中青年自助旅游爱好者极具吸引力[16]。2000年起,德钦县投入7 000多万元开发卡瓦格博生态旅游区,雨崩村游客逐年增多。2009年10月,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成立[14],负责景区的开发与经营。目前雨崩徒步路线已经成为中国境内的一条史诗级徒步路线,雨崩村被广大“驴友”们誉为“地球上最后一片世外桃源”“徒步者的天堂”。

梅里雪山景区的徒步路线主要以雨崩村为中心分为3条(图1):第一部分起于西当村,终于上雨崩村;第二部分以雨崩村(包含上雨崩村、下雨崩村)为起终点,往返神瀑、冰湖两个主要景点;第三部分起于雨崩村(包含上雨崩村、下雨崩村),终于尼农村。

图1 梅里雪山徒步路线图

1.2 网络文本分析法

本文采用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法进行文本挖掘,该方法可以从大规模的文本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知识,并且组织好相关信息[17]。研究者在携程网、蚂蜂窝、猫途鹰、穷游等著名旅游网络平台,以“梅里雪山 徒步”“雨崩 徒步”等为关键词搜索图文并茂的游记,对相关的徒步游记、点评等网络文本及照片采用ROST CM6软件进行分析。为保证文本有效性,先对搜索到的大量文本进行了筛选,筛选原则如下:首先,仅采纳自助游游客发布的游记、点评,对其经历的真实性和亲历性进行初步鉴别,剔除有广告、宣传嫌疑的文本;其次,游记必须较为完整地记录徒步过程,对自我感受和情感有较为详细的描述,有个人基本信息的游记更佳;最后,剔除有明显抄袭、复制的重复文本。样本游记发布时间起始于2018年1月,终止于2021年7月。经过筛选,选取53篇符合上述原则的游记作为研究样本,总字数242 078字,照片2 481张。

对筛选出的游记文本进行如下整理。首先,剔除与研究内容无关的文字、标点符号、数字等内容;其次,对同一内容但使用不同表达方法的词语进行统一,如“南宗垭口”“南争垭口”统一为“南争垭口”;最后将其编号保存为.txt格式,输入至内容挖掘软件ROST CM6中进行网络语义构建和高频词分析,利用情感分析功能对旅游者一般性体验与高峰体验进行分析;在照片分析中,采用“拍照指数”描述在该路段游客对旅游凝视物的凝视程度。

2 结果分析

2.1 出游期望维度

对所选游记文本进行阅读,提取关于游客徒步旅游动机的核心语句,进行总结归类。根据样本内容(表1),同时参考其他学者的分类成果[8],本研究徒步旅游游客的期望分为8种类型:增加徒步体验、欣赏独特美景、放松心情、社交需求、挑战自我、超圣朝拜、纪念旅行、参加节庆活动。其中“加徒步体验”偏重于软探险方面的徒步,尤其是与日常徒步(如市区公园)有所差异;“社交需求”突出年轻人对结识志同道合者的渴望;“挑战自我”属于自我实现需求,表达了克服困难突破自我的决心。总体上看,徒步旅游动机主要表现为对体验徒步和亲近自然的诉求。雨崩徒步旅游者多为慕名而来,听闻雨崩“世界上最后一片世外桃源”的美誉,为欣赏遗世独立的雨崩村原始美景和日照金山的传奇景色而选择此路线。在诸多徒步旅游者中,第一次进行徒步旅游的游客占多数,雨崩徒步路线作为高海拔徒步路线中难度适中的经典路线,颇受“徒步小白”的喜爱,且从游记中可得知,多数旅游者希望通过此次徒步旅游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完善。

表1 游客徒步动机归类

2.2 出游感知维度

2.2.1 感知维度

由表2可知,180个高频词汇中,以名词为主,形容词为辅。其中“冰川”“神山”“经幡”“高原”“山路”等词描绘了徒步过程中的独特景色和特殊地理环境。形容词“轻松”“壮观”“神圣”“神秘”等则反映了徒步旅游者在徒步过程中的旅游体验感知。

表2 雨崩徒步旅游网络游记高频词

由于高频词中形容词数量较少,对现有的15个形容词进行感知维度的简单归纳提炼。将15个词汇归纳为5个感知维度(表3),分别为“自然”“愉悦”“挑战”“传奇”“升华”,同时根据词频数统计出各感知维度的总频数。

表3 感知维度

从感知词汇频数的总数来看,徒步旅游者对梅里雪山徒步路线最深刻的体验是“愉悦”,其次是“自然”,而后依次为“挑战”“升华”“传奇”。在这5个维度中,“自然”是徒步旅游者对该徒步路线最直观的体验感受,“愉悦”和“挑战”更倾向于表达出旅游者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体验感知变化,“升华”和“传奇”则传达出了对当地自然美景和人文环境由衷的赞叹。

2.2.2 旅游体验的语义网络分析

继续利用软件生成语义网络结构图,探索高频词背后的意义。由图2可知,“徒步”“雨崩”为一级核心高频词,显示了这些旅游者对于在雨崩村附近的“徒步”目标很强,而且雨崩村给徒步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徒步”作为核心词还与“海拔”“公里”关系紧密,说明作为软探险活动,徒步者消耗了比一般旅游者更多的体力和能量,他们在徒步过程中对于地理要素的变化非常关注,例如行进了多少公里,爬升了多高的高度,数据的变化给徒步者带来了成就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挑战自我”这个维度上的实现度。“冰湖”“神瀑”“梅里雪山”“飞来寺”为地名类高频词,显示了徒步者沿途的景点变化。“雨崩”作为核心词与“休息”“线路”“客栈”“行程”“到达”“准备”等旅游者行为要素关系紧密,这一系列词汇反映出徒步者在出行前的准备和出行中的经历很多都是围绕着雨崩村进行的,雨崩村是梅里雪山软探险过程中的重要目标点。

图2 语义网络图

2.3 出游情感维度

情感倾向分析是通过对文本中的语义进行分析,以判定旅游者的在该阶段情感倾向。首先,将文本文档经软件分解为一句一行;其次,以沿途地点为参考词群对分解后的文档进行抽取,分别保存;最后利用情感分析功能,对徒步旅游者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并据此绘制出旅游者梅里雪山徒步路线的情感波动图(图3),从而得出徒步体验过程中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起伏变化规律。

总体上看,徒步过程中的积极情绪比重远高于消极情绪。如图3所示,徒步路线中的积极情绪均高于50%,故可将积极情绪(Q)划分为两个梯度:第一梯度50%

图3 情绪波动图

徒步旅游的高峰体验受徒步路线安排、主观认知以及身体状况多因素影响。

从徒步路线来看,高峰体验期出现在徒步开始、结束的路段,以及往返冰湖的徒步路段。从客观条件方面来看,徒步旅游者的高峰体验期出现在海拔变化幅度较大的路段。徒步开始、结束路段,为徒步路线中唯二的海拔下降路段,且落差较大,均超过1 000 m;往返冰湖的徒步路线中,徒步旅游者到达该路线中的海拔最高点——冰湖,冰湖海拔高达3 864 m,给徒步旅游者带来独特景观的同时给徒步者以积极的情绪体验。

从主观认知方面来看,徒步旅游者的第一次高峰体验源于开始徒步的兴奋,以及对徒步过程、徒步目的地的期待;第二次高峰体验来自于征服高原徒步路线、完成自我挑战和欣赏到神圣美景的欣喜;第三次高峰体验源于终于完成徒步的自豪和结束高强度旅途的轻松惬意之情。

从身体状况方面来看,徒步旅游者在刚开始徒步时精力较为充沛,情绪高涨,徒步体验较好;冰湖往返徒步往往被安排在旅游者入住雨崩休整后的第一天,徒步旅游者身体情况尚佳,且经过第一天的徒步锻炼后,已具有一定的徒步经验,因此在到达路线最高点时,虽然体力消耗较大,但仍获得高峰体验;出雨崩至路线终点尼农村的期间,经历多天的徒步,旅游者体力消耗较大,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2.4 出游回忆维度

如前所述,“展示照片”是回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游客旅游体验记忆的重要载体,而体验记忆对于未来的旅游决策会产生显著的影响[18]。本文的分析资料来自于分享平台,发布者发布图片的过程就是展示照片的过程,所以本文将照片资料用于分析回忆维度。拍照指数是样本游记中某路段的照片数量与照片总数之比(拍照指数=某路段或景点的照片/照片总数)[19]。首先,将游记中的照片进行采集筛选;其次,根据照片拍摄的路段进行归类;最后,将照片与对应景观进行对比确定其可信性。

由图4可知,在此徒步路线中,游客拍照指数与海拔的关系基本呈正相关趋势。在第一部分的进村徒步(飞来寺→西当村→南争垭口→上雨崩)中,沿线拍照指数与海拔的关系表现为高度正相关,表明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逐步加强,在刚开始进行徒步时,海拔变化带来的不同景观给徒步者带来了独特的、新奇的视觉体验和身体体验。

图4 拍照指数与海拔的关系

在第二部分以雨崩村为起、终点的徒步体验中,神瀑与冰湖的海拔与对应的拍照指数呈负相关,其主要形成原因可能为:(1)冰湖海拔较高,徒步道路路况较差,徒步难度较大,体力消耗较大,并且双手需持登山杖进行辅助,因此在此路段拍摄的照片数量较少;神瀑海拔较低,且爬升幅度较缓,徒步难度比冰湖略低,故在此路段的拍照指数高于冰湖徒步路线。(2)神瀑有更加浓厚的宗教色彩,藏传佛教认为神瀑是卡瓦格博尊神从上天取回的圣水,能占卜人的命运,消灾免难,赐恩众生。游客到此景点大多都会入乡随俗,沐浴在圣水之中,祈求平安,故神瀑带来的旅游体验更能满足徒步旅游者的旅游欲求和旅游动机,带来更深刻的旅游体验。

第三部分为本次徒步旅游的结束部分,该部分拍照指数与海拔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该部分照片多数拍摄于尼农大峡谷,峡谷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游客驻足拍摄较多。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从出游期望的角度来看,体验徒步和亲近自然是主要的目的。由生成的游记网络语义分析图可知,徒步旅游者在徒步旅游过程中主要关注徒步过程和目的地特点两个方面。目的地的独特景观是徒步旅游者选择徒步路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罕见的自然景观和颇具特色的人文风情能够吸引更多的徒步旅游者前往该目的地。与一般观光休闲旅游者不同的是,徒步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主要来源于徒步过程,而非单一的目的地观光。

(2)从出游感知的角度来看,徒步旅游感知的五大维度是对自然风景的深度体验。徒步旅游者对梅里雪山徒步路线的体验在感知上呈现出“自然、愉悦、挑战、传奇、升华”5个维度,即包含了欣赏原始自然和探寻世外桃源的直接审美体验,又满足了旅游者对挑战高原、挑战自我的诉求,最终实现了自我认同与自我反思的旅游世俗愉悦。这种深度体验是普通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等旅游形式鲜少达到的。

(3)从出游情感角度来看,徒步者的积极情绪要高于消极情绪。徒步旅游的积极的高峰情绪体验受徒步路线安排、主观认知以及身体状况多因素影响。当徒步者面临海拔有较大变化、完成高原徒步路线欣赏到神圣美景以及身体经过休息恢复到较好的状态时,会体现出明显的积极情绪。

(4)从出游回忆的角度来看,高度凝视路段与积极情绪路段基本一致。高峰体验路段主要为路线的开始、结束路段以及冰湖往返路线,高度凝视路段集中在神瀑往返、冰湖往返以及路线结束路段,除徒步路线开始路段外,两者基本吻合。说明旅游凝视是旅游体验的重要途径,体验则是旅游凝视的终极目的。

3.2 讨论

(1)在徒步体验层面上,“自然、愉悦、挑战、传奇、升华”是游客体验最深刻的5个维度,这里面既有自然景观带来的感知,也有人文景观带来的感知。管理者在重视徒步道的自然空间设计的同时,还需注重旅游者对人文环境的感知,努力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建构出多层次、动态性和特色化的区域形象[20]。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应注重保护景区内原始独特的自然风景,避免现代景观对原始风景的过度影响和侵蚀,注重环境原真性的保护,充分利用生态旅游文化拓宽旅游商品的内涵[21];鼓励保留藏族传统习俗,在雨崩村合理发展民俗旅游体验项目,增加徒步旅游者与“他者”的深入接触机会,通过良好的主客互动体验独特的当地氛围,融入本地情境,双方不是简单商品化的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而是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实现精神升华[22],加深徒步者对本地的了解。

(2)在出游情感层面上,整体上行徒步游客的积极情绪都比较高。但是作为软探险项目,在一些挑战性较大的路段也需要管理者需要从徒步环境、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对徒步道进行全方位提升,让游客既体验到软探险的乐趣也能有比较适宜的线路保障。完善沿途指示服务系统,在徒步道沿线设置清晰的方向指示和距离标识,丰富旅游者对于该徒步路线的“挑战”之感;重视环境保护,安排保洁人员对沿途供给站、观光台等游客聚集区域进行定期打扫;定期检查途中木桥、石路等设施,保障徒步旅游者徒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根据徒步路线安排,合理增加供给站、公共厕所等设施。在徒步路线开始地点,设立相关标示牌,对徒步过程中装备、体能要求做出详细说明,同时可增加贩卖登山杖、雨衣等装备的小卖部,保证徒步旅游者装备充足,使徒步者在开始之前做好思想上、身体上、装备上的准备,以获得更好的徒步旅游体验。

(3)在景区宣传层面上,游客凝视形成的游记和照片对于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均有较大影响,游客凝视既有“景物体验”的内容,也有“景区标志体验”的内容[23]。对梅里雪山而言,海拔变化带来的自然景观变化是影响拍照指数的主要原因之一,徒步道的难度和高海拔徒步对身体机能的要求也是影响游客驻足摄影的重要原因。景区相关方应根据游客反馈,积极地对徒步道做出因地制宜的修整与改造,在不影响自然环境与原始景色的条件下,从硬件上改善徒步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如增设观景台、增加景区标志等,加强旅游者与环境的互动,使得游客用照片、视频、直播、游记等更多方式传播出景区的特色,为打造国际一流的软探险徒步旅游景区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梅里雪山冰湖探险
一场关于书的探险
去探险
探险之旅
梅里雪山 我的老阿爸
冰湖奇观
冷酷的卡瓦博格峰梅里雪山,登山者永远的禁地
可可西里冰湖旁的白色帐篷
跟踪导练(四)6
抢“平安”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