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恩替卡韦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2-02-11李文颖王靖陆兴

系统医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甘氨酸卡韦甘草酸

李文颖 ,王靖,陆兴

1.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江苏扬州 225001;2.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扬州 225001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属我国高发传染病,患者多存在恶心、腹胀等不适,随着肝脏损伤加重,可出现肝区不适。本病为乙肝病毒感染造成,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及肝脏损伤,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进展至肝硬化、肝纤维化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2]。对于慢性乙肝,临床多予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则属于抗病毒治疗中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进而减少肝脏损伤,但对改善肝脏功能并无明显作用[3-4]。复方甘草酸苷则为甘氨酸、甘草酸苷及甲硫氨酸复合制剂,属于临床常用护肝药物,且其中的甘氨酸能够抑制病毒的增殖及炎性因子的产生,在皮肤疾病及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均有一定应用效果[5-6]。为提高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探讨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与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0岁,平均(48.14±7.65)岁;病程1~7年,平均(2.36±0.41)年。观察组 50例中男 29例、女21例;年龄21~68岁,平均(48.75±7.33)岁;病程 1~7年,平均(2.41±0.42)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申报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慢性乙肝诊断标准者;②能正常沟通且愿意配合用药者;③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原发性肝脏病变者;②接受其他抗病毒治疗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对研究用药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213457,规格:0.5 mg)治疗,口服,1次/d,0.5 mg/次。观察组则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复方甘草酸苷(国药准字H20073723,规格:每片含甘草酸苷25 mg、甘氨酸25 mg、甲硫氨酸25 mg)口服,3次/d,75 mg/次,恩替卡韦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用药6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比较。在患者用药前后采血并分离血清样本,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 HBe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 HBeAg)、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水平,以荧光定量PCT法检测HBV-DNA,计算转阴率。②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于治疗前后采血分离血清,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③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包括恶心、腹胀、口干、头晕。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HBeAb、HBeAg、HBsAg、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转阴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BiL、AST、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TBiL、AST、AL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TBiL(μmol/L)治疗前26.46±5.30 26.29±5.16 0.163 0.871治疗后(21.33±5.12)*(16.21±4.41)*5.358<0.001 AST(U/L)治疗前152.71±7.54 154.54±7.63 1.206 0.231治疗后(72.68±6.54)*(43.45±5.14)*24.848<0.001 ALT(U/L)治疗前133.54±28.60 135.11±29.24 0.271 0.787治疗后(64.45±19.20)*(35.71±12.23)*8.927<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乙肝是造成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全球占比约1/3,而其中的20%~30%会进展成为肝硬化,故临床应加以重视,并积极治疗[7-8]。对乙肝患者,临床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恩替卡韦则属于常用药物。该药物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HBV多聚酶,可抑制HBV-DNA复制时的启动、逆转录及合成等环节,进而阻断病毒DNA链的合成与复制,经口服给药可迅速吸收,可对肝脏区域病毒直接产生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9-10]。但恩替卡韦的药理作用有限,对肝细胞核内的复制模板cccDNA无明显作用,长期用药也容易产生耐药性,并存在戒断反应,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11-12]。复方甘草酸苷则为临床常用护肝药物,组成包括:甘氨酸、甘草酸苷以及甲硫氨酸。其中甘氨酸属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合成原料,通过补充甘氨酸可起到抗氧化作用,进而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13-14]。甘草酸苷则为甘草中提出的活性产物,可起到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能够抑制四氯化碳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并能够起到类似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抑制病毒增殖,灭活病毒,还可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15]。甲硫氨酸则能够起到护肝作用,可使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毒害物质甲基化,具有解毒作用。通过恩替卡韦与复方甘草酸苷的联合使用,能起到协同作用,有利于增强抑制HBV增殖的效果,有利于保护患者肝脏细胞,对促进其肝功能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HBeAb、HBeAg、HB-sAg、HBV-DNA 转阴率分别为 44.00%、18.00%、52.00%、68.00%,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用复方甘草酸苷可提高乙肝治疗效果。白晓黎等[16]的研究中,观察组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HBVDNA、HBsAg、HBeAg转 阴 率 分 别 为 67.92%、16.98%、52.83%,均高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该药对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而观察组治疗后TBiL、AST、ALT水平分别为(16.21±4.41)μmol/L、(43.45±5.14)U/L、(35.71±12.23)U/L,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用该药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杨庆余[17]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AST、ALT分别为(41.37±8.29)、(36.37±16.29)U/L,均低于对照组(P<0.05),也佐证了该方案对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 vs 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侯冰[18]的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89%)与对照组(7.3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说明联合用药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基础上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肝功能,用药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甘氨酸卡韦甘草酸
中红外光谱分析甘氨酸分子结构及热变性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非必需氨基酸甘氨酸的多重有益效应(综述)(续1)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甲基甘氨酸二乙酸及其在清洗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