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行不同通气治疗对其血气指标数据的影响

2022-02-11潘月娜

系统医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氧气呼吸衰竭肺部

潘月娜

莒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山东日照 276500

对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治疗,以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肺部氧气摄入量为重点,通气治疗的实施,能够有效调整患者呼吸系统功能[1-2]。随着现今临床通气方式逐渐丰富,适用于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方式也明显增多,有创机械通气作为常用方式,经由气管插管,以呼吸机行氧气供给,可使患者机体血氧量维持稳定,从而避免因肺部氧气摄入不足诱发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但就疗效而言,有创机械通气的实施易对气道、患者肺部状态等造成影响,对其预后呼吸系统功能恢复存在干扰性,治疗安全性略欠佳[3-4]。序贯通气是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增加无创面罩通气,实施后,可对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恢复产生促进作用,同时抑制有创机械通气对气道、肺部状态等方面损害性,在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治疗中可见良好效果[5-6],本文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莒县人民医院就诊于ICU并确诊为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分析不同通气方式的实施对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就诊于本院ICU并确诊为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采取抽签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8.42±2.39)岁。研究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49±2.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病例均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就诊于ICU且确诊为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者;患者家属在对研究内容做详细了解后,自愿同意加入;个人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既往存在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病史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存在抗拒治疗行为者。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采集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相关指标项,作为依据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行气管插管,完毕后连接呼吸机进行供氧,以保障其肺部氧气摄入量,维持机体氧气供给稳定。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待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可见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后,行拔管,经由鼻导管进行给氧。

研究组采用序贯通气方式治疗:初期行创机械通气(操作方式同常规组),待拔管后,采用无创面罩遮盖患者口鼻处,导管连接呼吸机进行给氧,参数结合患者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障患者机体氧气摄入量稳定。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气指标:酸碱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对比两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C反应蛋白;对比两组治疗相关指标项:症状缓解时间、通气时长、住院时间;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鼻咽部损伤、腹胀、肺功能损伤。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研究组血气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项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项对比(±s)

组别常规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酸碱度治疗前6.25±0.67 6.29±0.58 0.319 0.750治疗后7.34±1.18 7.92±0.85 2.820 0.005血氧分压(mmHg)治疗前68.44±3.17 68.49±3.09 0.079 0.936治疗后82.66±3.48 94.27±2.05 20.325<0.001二氧化碳分压(mmHg)治疗前56.90±3.14 56.87±3.20 0.047 0.962治疗后48.09±2.13 37.12±1.48 29.906<0.001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对比

研究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对比(±s)

组别常规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肿瘤坏死因子(pg/mL)治疗前56.56±3.27 56.62±3.22 0.092 0.926治疗后47.48±5.62 40.52±3.10 7.667<0.001白介素-6(pg/mL)治疗前52.42±5.87 52.90±5.56 0.419 0.675治疗后40.69±5.72 32.35±3.07 9.084<0.001 C反应蛋白(mg/L)治疗前51.09±1.43 51.13±1.38 0.142 0.887治疗后45.54±1.12 39.32±1.06 28.52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症状缓解时间、通气时长、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s),d]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对比[(±s),d]

组别常规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症状缓解时间3.42±1.15 2.09±0.63 7.172<0.001通气时长12.67±2.34 6.91±1.34 15.104<0.001住院时间16.75±2.21 13.27±1.98 8.293<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情况在ICU接诊重症肺炎患者中时有发生,属高发并发症类型,自发病后,可导致患者出现机体酸碱度失衡、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等反应,进一步发展,将干扰人体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组织器官功能衰竭、休克,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影响患者生存期限[7-8]。此外,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发生易损害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造成肺部功能损伤,加之该病干扰患者机体氧气摄入量,由此将累及各组织器官氧气供给,加剧疾病危害,对患者疾病康复、预后机体健康恢复等均可造成严重影响,因此,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疾病危害性极为显著,需以有效方式对患者治疗,以保障其生命安全,促进其疾病康复。

通气治疗是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首选方式,经由通气,使用呼吸器进行给氧,可有效调整患者肺部氧气摄入量、换气功能,以此维持其机体生理功能、组织器官功能稳定,从而缓解其病情及疾病症状反应[9-10]。有创机械通气作为临床中较为常用的通气治疗方式,治疗后,患者机体氧气供给情况能够有效维持稳定,且于治疗期间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对氧气流量、流速、呼吸压力、氧气浓度等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能够充分满足患者机体氧气需求,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1-12]。但发现部分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气道损伤、肺部功能受损等情况发生率较高,分析其成因可能与通气操作、通气时长、自身体质状态等方面存在相关性,影响治疗实施效果的同时,增加并发症发病率,从而干扰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恢复及其预后呼吸系统健康水平,因此应用效果存在明显弊端,在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治疗中未能达到有效预期[13]。序贯通气相比临床其他通气方式,是以有创通气联合无创通气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实施期间,经由有创通气快速缓解患者因疾病所致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更换至无创通气,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机体状态稳定,以此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缩短有创通气实施时长,由此可对气道、肺部等产生保护作用,更有助于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4-15]。以序贯通气方式对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开展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系统状态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功能能够得到恢复,经持续治疗,能促进患者肺部功能显著恢复,于此同时,还可对因有创通气所致细菌感染、肺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做到有效管控,从根本上提高通气治疗实施安全性,保障其疗效,在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治疗中具备良好效果,治疗安全性极佳,临床应用优势性明显[16-17]。

本次实施不同通气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行序贯通气患者血气指标等改善明显,治疗后相关指标项、不良反应情况等均较为良好,均优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P<0.05)。吴海宾等[18]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序贯通气治疗的实施,可控制炎症因子,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42.27±4.32)pg/mL、白介素-6(34.42±3.48)pg/mL、C反应蛋白(42.27±4.32)mg/mL,低于常规组(P<0.05),这与本研究“行序贯通气患者于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40.52±3.10)pg/mL、白介素-6(32.35±3.07)pg/mL、C反应蛋白(39.32±1.06)mg/mL,低于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P<0.05)”这一结论相一致。由此可见,序贯通气的实施,对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具备极佳治疗功效,适用性较好,开展后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状态、管控疾病对其生理机能的影响,降低疾病危害,同时还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有助力于其呼吸系统功能恢复,对临床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患者疾病康复、预后机体状态恢复等均存在积极影响[19]。此外,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以序贯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可缩短患者通气时间,加快其疾病康复进程,由此能够降低通气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在临床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序贯通气可对ICU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可维持患者气血指标项稳定,疾病治疗有效率较高,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氧气呼吸衰竭肺部
聚焦空气与氧气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