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唑来膦酸联合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2022-02-11张鹏李传明杨晓峰

系统医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皮球成形术椎体

张鹏,李传明,杨晓峰

徐州市肿瘤医院骨科,江苏徐州 221005

骨质疏松是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的常见病因,多发生于老年人,与其他骨折类型相比,具有愈合缓慢、再次骨折风险大等特点[1]。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是指通过球囊的扩张将骨折的椎体复位,然后经椎体侧方或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增加椎体强度及稳定性,促进伤椎高度的恢复,以改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功能[2-3]。与常规保守方案相比,此种术式可缩短患者骨折端愈合时间、促进其椎体功能恢复,但术后存在相邻椎体骨折或二次骨折发生风险[4]。唑来膦酸主要是抑制骨吸收,既往多用于抗肿瘤治疗[5]。近年来,该药在骨外科手术患者治疗中应用频率逐渐上升,通过降低骨代谢、增加骨小梁韧性,以提升骨组织抗折能力,降低再次骨折发生风险[6]。为此,本次研究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对其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 56~75岁,平均(67.12±4.2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34 kg/m2,平 均(25.43±2.88)kg/m2;骨折部位:胸椎21例,腰椎25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30例;年龄58~76岁,平均(67.37±4.20)岁;BMI 18~35 kg/m2,平均(25.51±3.01)kg/m2;骨折部位:胸椎19例,腰椎27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X线、MRI、临床体征、病史等检查确诊;②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③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研究;④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等腰椎疾病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合并骨质感染、骨恶性肿瘤、代谢性骨疾病者;④研究期间失访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阿法骨化醇片(国药准字H10950135;规格:0.25 μg×10 s)口服治疗,0.5 μg/次,1次/d;碳酸钙D3片(国药准字 H10950029;规格:600 mg)口服治疗,600 mg/次,2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至术后3个月。

对照组采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患者俯卧位,经术前MRI检查结果大致确定病灶位置,并应用十字交叉克氏针固定在患者腰背部皮肤上;C型臂X线机透视,明确病灶部位;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后完成双侧椎弓根穿刺,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完成椎体内通道建立,在通道内植入工作套观,并置入球囊装置,显示球囊达到病椎前1/3位置后,球囊加压抬高椎板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注入骨水泥,观察骨水密弥散情况,骨水泥用量为3~5 mL(胸椎:3~4 mL;腰椎:4~5 mL);术中随时监测患者下肢运动、知觉。术后患者平卧8~12 h。

观察组采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与对照组相同方案完成手术治疗,术后第1天给予唑来膦酸(国药准字H20113138;规格:100 mL:5 mg)静脉滴注一次,剂量5 mg。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术前、术后1、3个月)时疼痛感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表示,即患者在10 cm直线上通过划线表示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分数高表示疼痛程度高;②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术前、术后1、3个月)腰椎功能,以Oswestry功能障碍(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指数表示,评分范围 0~45 分,分数高表示功能障碍严重;③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术前、术后1、3个月)椎体结构变化,包括椎体前缘/后缘高度比、Cobb角;④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再次骨折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术前6.41±0.75 6.45±0.68 0.268 0.789术后1个月3.74±0.61 3.07±0.58 5.399<0.001术后3个月2.52±0.41 1.81±0.42 8.204<0.00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腰椎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腰椎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术前40.15±3.67 40.40±3.59 0.330 0.742术后1个月29.28±3.30 25.39±3.18 5.757<0.001术后3个月24.31±2.09 20.48±1.25 10.667<0.001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椎体结构变化比较

术前,两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比、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椎体结构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椎体结构变化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椎体前缘/后缘(%)术前56.21±6.10 55.79±6.35 0.324 0.747术后1个月60.82±5.63 67.31±5.35 5.668<0.001术后3个月64.32±5.28 70.46±5.04 5.705<0.001 Cobb角(°)术前25.82±3.13 26.11±3.10 0.447 0.656术后1个月20.79±2.94 18.04±2.42 4.898<0.001术后3个月19.18±2.56 15.25±2.17 7.942<0.001

2.4 两组患者再次骨折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35)。

3 讨论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病原因与跌倒、外力撞击等相关,出现椎体压缩、椎体高度减少、椎体畸形、椎体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7]。以往在对其常规治疗中,以卧床保守治疗为主。但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骨愈合能力差,患者疼痛及运动障碍时间长,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8]。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属微创治疗方案,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疼痛较轻、卧床时间短等特征,患者一般在术后3 d左右即可出院,在此基础上补充钙剂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提升患者术后康复质量[9-10]。在手术治疗中,球囊膨胀可帮助恢复椎体高度,并通过注入骨水泥提升椎体强度,为骨支撑提供基础[11]。但在此种手术治疗完成后,骨折椎体位置骨强度增加,与邻近椎体存在明显强度差异,相邻椎体则易会出现骨折情况[12]。

唑来膦酸为第三代双磷酸盐制剂,能够明显抑制骨质疏松患者骨吸收。给药后,该药物会聚集在骨转化活跃的部位,并与骨骼表面羟基磷灰石相结合,阻断甲羟戊酸代谢过程,并促进破骨细胞凋亡、增加成骨细胞再生的作用,完成正向骨形成作用,进而可降低骨代谢作用,增加骨组织韧性[13-14]。本次研究中,术后1、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3.07±0.58)分、(1.81±0.42)分低于对照组(3.74±0.61)分、(2.52±0.41)分,ODI指数(25.39±3.18)分、(20.48±1.25)分低于对照组(29.28±3.30)分、(24.31±2.09)分(P<0.05),考虑原因为患者术后疼痛感受、腰椎功能,均与患者腰椎运动状态下功能障碍、骨折端缺血状态等因素有关,尽管单纯应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可帮助患者快速完成椎体康复。但受患者自身骨代谢能力、骨密度高低的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周期相对较长,因此疼痛时间、椎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延长;但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后,可通过降低骨代谢、促进骨组织正向形成作用,以促进骨折愈合,增加骨密度,缩短患者康复用时,因此可快速降低患者疼痛感受,促进椎体功能的恢复[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3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考虑原因为在对患者应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后,通过恢复单一椎体解剖学结构,可改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比,但若患者仍存在疼痛感,会增加其对椎体运动的抵触情绪,可能会影响其椎体解剖学结构的恢复速度[16];同时,受病灶骨组织与临近椎体之间骨强度差异的影响,可能会增加其伤椎康复负荷,进而影响其椎体结构康复速度;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患者在伤椎骨组织康复能力增强外,其他椎体骨组织代谢能力同样得到改善,减少伤椎与临近椎体之间的骨强度差异,促进患者整体椎体功能恢复,对促进患者椎体解剖学结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考虑原因与联合治疗后伤椎、邻近椎体组织骨强度差异减少相关。在陈佳滨等[18]的研究中,联合组再次骨折发生率(3.70%)低于单纯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组(25.00%)(P<0.05),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受,改善其腰椎功能、提升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减小Cobb角,并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率。

猜你喜欢

皮球成形术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拍皮球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拍皮球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我错了(二)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