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芎七行气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2022-02-10王巧玲杨秀荣邓娟娟王亚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根型行气颈椎

王巧玲,杨秀荣,王 欣,邓娟娟,王 亮,王亚男

(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关节、韧带错位松动、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等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臂疼痛、麻木,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较多,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中医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归为“痹证”“颈项强急”“眩晕”等范畴,患者多脏腑虚损,气血不足,或外感风寒湿邪,寒凝气滞,导致经脉、气血痹阻不通,或劳损过度,筋肉受损,气血疏通手足,筋肉失去濡养,发为颈肩臂痛、麻木无力等,治宜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为主[2]。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及水肿的吸收,改善颈椎功能[3]。笔者根据该病的特点,结合既往文献及临床经验,探讨了芎七行气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4]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典型神经根型症状,臂丛牵拉试验、压颈试验呈阳性;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主症为肩颈臂疼痛、麻木,夜间痛甚,痛处不移,次症为颈项压痛、肢体活动受限、舌紫苔白、脉弦紧;③意识清晰,可正常交流;④近1个月未进行相关治疗;⑤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肩周炎、肘管综合征、网球肘等其他颈椎外病变引起的上肢疼痛者;②伴严重原发性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伴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椎体融合等其他骨科原发病者;④有颈部或脊柱外伤史者;⑤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

1.3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相关伦理要求情况下,根据上述标准,最终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2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男19例,女25例;年龄46~74(60.4±6.1)岁;病程6~39(21.37±6.83)个月;病情:轻度26例,中度19例。对照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47~72(60.11±6.34)岁;病程6~38(21.09±6.56)个月;病情:轻度29例,中度1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62,规格:0.4 g)口服,每日2次,每次0.4 g;氟桂利嗪片(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604,规格:6 mg)口服,每日1次,每次6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芎七行气方联合针刺治疗。芎七行气方由川芎15 g、天麻10 g、三七6 g、水蛭3 g、刺蒺藜10 g、冰片3 g、丹参15 g组成,上肢痛甚者加白芷10 g、威灵仙12 g;麻木甚者加鸡血藤15 g、乌梢蛇10 g,每日1剂,每剂煎制成300 mL的药液,早晚各口服150 mL。针刺主穴选取双侧夹脊、天柱、风池、外关、曲池、肩髃、肩贞、天宗,使用华佗牌一次性毫针(0.3×50 mm)进行直刺,然后提插捻转,以患者耐受为度,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周治疗5 d。2组均连续治疗4周。

1.5观察指标

1.5.1治疗效果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痊愈: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完全消失,颈项活动恢复正常,臂丛牵拉试验阴性,可进行正常工作和劳作;显效: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消失,颈项活动改善,臂丛牵拉试验阴性,基本可进行正常工作和劳作,无压痛点;有效: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有所改善,颈项活动好转,臂丛牵拉试验可疑阳性,可进行部分工作和劳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占每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

1.5.2症状消失时间 记录2组患者主要症状(头晕、颈肩疼痛、活动受限)消失时间。

1.5.3疼痛程度 运用麦吉尔疼痛问卷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主观疼痛程度(VAS)、现有疼痛强度(PPI)、分级指数(PRI)三个方面,分值越低则疼痛越轻[6]。

1.5.4颈椎功能 运用颈椎病评价量表(CASCS)对患者的颈椎功能进行评估,包括临床症状、主观症状、适应能力3项,分值0~100分,评分越低则功能越差[7]。

1.5.5血清指标 采集患者空腹肘正中静脉血,采用赛默飞世尔Thermo Multiskan FC型酶标仪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内皮素-1(ET-1)、P物质(SP)水平。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使用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4周后效果比较 例(%)

2.2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头晕、颈肩疼痛、活动受限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头晕、颈肩疼痛、活动受限消失时间比较

2.32组疼痛程度比较 2组治疗后的VAS、PPI、PR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VAS、PPI、PRI评分比较分)

2.42组颈椎功能CASCS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颈椎功能CASCS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CASCS评分比较分)

2.52组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血清PGE2、ET-1、S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PGE2、ET-1、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E2、ET-1、SP水平比较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节段的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后,产生局部疼痛、麻木等症状的病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中免疫学说、机械压迫学说得到广泛认可,且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8-9]。近年来,随着工作方式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人群明显增加[10]。目前,西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多数患者症状在短期内能缓解,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且部分患者效果较差。

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因为风寒湿邪侵袭,导致肢体、颈背的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项颈肢体失养,不通则痛,或过度劳损、用枕不当,导致颈部肌肉劳损,导致颈项僵硬、活动屈伸不利,夜间痛甚[11-12]。根据上述病机,本研究选用芎七行气方治疗,方中川芎、三七用作君药,川芎能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三七能消肿定痛、祛瘀止血,二者联用可增强活血止痛之效。丹参、天麻用作臣药,丹参能清心除烦、活血止痛,防止君药过于温燥;天麻能平肝潜阳、熄风止痉通络,为治疗颈椎病要药。冰片、刺蒺藜、水蛭用作佐使药,冰片行善走窜,能清热止痛、醒神开窍,有助君药活血之效;刺蒺藜能平肝解郁、祛风活血,加强天麻潜阳之效,有助于川芎活血止痛之效;水蛭能破血逐瘀、消肿散结。全方合用,发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醒神开窍、祛风止痉的作用。针刺治疗选取夹脊穴能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天柱穴能活血止痛,舒筋活络;风池能祛风散寒,通经止痛,醒脑开窍;外关能益气助阳,调和气血;曲池能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肩髃能疏经利节,散风通络;肩贞能通经活络,醒脑聪耳;天宗能生发阳气,通经止痛[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芎七行气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发挥协同作用,疗效更为确切,可快速消除症状,改善颈椎功能。

疼痛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SP是分布于神经纤维的疼痛介质,神经根受到刺激后,可促使SP水平升高[15]。血管内皮损伤是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高表达的ET-1可促使血管内皮痉挛,加重疼痛程度[16]。PGE2是重要的疼痛介质,能提高局部的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VAS、PPI、PRI评分及血清PGE2、ET-1、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芎七行气方联合针刺治疗可以进一步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抑制致痛物质的释放,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综上所述,芎七行气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疗效更佳,不仅可快速消除症状,减轻疼痛程度,而且可明显改善颈椎功能,机制可能与有效抑制PGE2、ET-1、SP释放有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根型行气颈椎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