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在早产儿吞咽功能及早期神经发育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10王玉玲刘柳娣罗顺莲

循证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胎龄早产儿发育

王玉玲,刘柳娣,罗顺莲

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广东518000

早产儿属于新生儿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其出生体重往往低于正常足月儿,且在器官功能以及适应外界能力方面均不如足月儿,病死率较高[1]。随着围生期医学以及新生儿医学的飞速发展,早产儿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因其自身发育并未成熟,加之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并未完全成熟,极易发生吮吸-吞咽-呼吸之间协调异常,进一步对其吞咽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安全[2-3]。有研究报道,早产儿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且增加了因误吸奶入肺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因此,如何有效促进早产儿吞咽功能的恢复显得尤为重要,亦是目前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此外,有研究发现,新生儿早期吞咽功能和早期神经发育存在密切相关[5],但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尚缺乏充分的证据证明两者关联。鉴于此,本研究通过研究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对早产儿吞咽功能及早期神经发育的作用,以期为早产儿的康复干预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各40例。纳入标准[6]:①胎龄均>26周,但<37周;②无法经口喂养;③病情稳定,并未接受气管插管或呼吸机干预。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或口面部严重畸形等;②合并严重感染;③出生后有胸部外伤或(和)手术史者;④心、肝、肾等脏器发生严重病变;⑤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相关研究或退出。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胎龄27~36(31.52±1.03)周;出生体重1 210~2 433 g。常规组男26例,女14例;胎龄27~36(31.61±1.05)周;出生体重1 223~2 451 g。两组性别、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早产儿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悉并核准。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用吞咽功能训练与呼吸干预,具体如下:

1.2.1 吞咽功能训练

①口腔感觉刺激:包括口周按摩刺激以及口腔内部刺激。口周按摩刺激采用拇指指腹对早产儿嘴唇轻轻按压,以拇指和食指轻捏脸部以及唇周皮肤;口腔内部刺激为以食指指腹完成对早产儿牙龈、舌侧、舌中以及脸颊内侧等部位的轻柔按压。②非营养性吸吮:在无菌手套的包裹之下将手指小心置入早产儿的口中,促使其进行吮吸动作,并稍稍往外牵拉形成吸吮对抗,训练时机以2次进食间隙为佳,训练时间每次10~15 min,每天1次。③口腔支持训练:在早产儿喂养时开展训练,对早产儿下巴以及脸颊予以支撑性动作,协助其更好地吞咽进食,每次以10 min内为宜。

1.2.2 呼吸干预

早产儿取仰卧位并维持对称性姿势,护理人员站立在早产儿的双足方向保持面向患儿。①将双手置于早产儿的左右肋缘,上下滑动至肩部,以15次为宜;②双手分别置于早产儿左右肋缘,自下而上、由外而内稍稍用力推举其胸廓数次;③协助早产儿双手抬高至头顶后缓缓放下,重复数次;④单手放在早产儿的前胸部,通过掌心以及指腹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摩前胸部;⑤针对痰多的早产儿开展体位引流以及排痰训练。呼吸干预的开展选择在吞咽功能训练后10 min进行,每次5~10 min,每天1次或2次。

1.2.3 相关注意事项

①注意保暖,干预过程中保持动作及力道的轻柔;②严禁训练时间过长,以早产儿不出现疲劳为宜;③干预过程中对早产儿的病情以及呼吸情况进行密切关注,根据其具体情况开展干预,若出现病情变化,立即暂停或停止干预。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早期神经发育情况以及干预28 d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①吞咽功能:通过记录开始经口喂养时长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长评价早产儿吞咽功能。②早期神经发育情况:使用Gesell发育量表[7]评价早产儿早期神经发育情况,该量表主要包括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适应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按照上述各能区的评价结果,完成各能区发育商的计算。若该能区发育商≥86,则判定该能区行为发育无异常,反之,若该能区发育商<86,则判定该能区行为发育异常。参与神经发育评估的人员均系统性学习过Gesell发育量表相关课程,且获得相应的合格证书,且以盲法进行所有早产儿的评估,评估时间为纠正胎龄12个月龄。③并发症:包括吸入性肺炎以及喂奶后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比较 单位:d

2.2 早期神经发育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纠正胎龄12个月龄的Gesell发育量表各能区发育异常情况比较 单位:例(%)

2.3 并发症(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28 d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吸吮-吞咽-呼吸协调是实现新生儿经口喂养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安全经口喂养亦是早产儿临床出院的重要前提条件[8]。然而,早产儿往往因中枢神经功能发育不全,继而可能发生吸吮-吞咽-呼吸协调障碍,从而对其吸吮耐力以及吸吮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影响吞咽功能[9-10]。因此,如何有效促进早产儿吞咽功能及早期神经发育显得尤为重要。既往,临床上关于改善早产儿吞咽功能的侧重点在于吞咽训练,却忽略了呼吸功能对吞咽功能的影响[11]。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亦会对吞咽功能产生影响[12-13]。由此推测,在对早产儿开展吞咽功能训练的同时实施积极有效的呼吸干预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长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长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干预方式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吞咽功能。究其原因,吞咽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对早产儿的口唇、下颌、舌、咽喉以及面颊等和吸吮-吞咽-呼吸相关肌群进行有效刺激,继而促进口咽部肌肉运动范围的扩大以及运动强度的提升,进一步有利于口咽部肌肉肌力以及肌张力的改善,为早产儿的吸吮能力改善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实现了营养性吸吮,最终达到促进早产儿吞咽功能改善的目的[14]。此外,有研究发现,呼吸功能障碍对吞咽功能可能造成直接影响,肺功能不良的早产儿往往会表现出低吸吮力、低吸吮频率以及较短吸吮爆发持续时间等特点,同时出现吞咽引起呼吸暂停时间和频率增加以及呼吸率增高等情况,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15-16]。而本研究研究组所开展的呼吸干预实现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的改善,继而减轻了因呼吸功能障碍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此外,早产儿因神经系统发育并未完善,且合并脑损伤的风险较大,因此极易出现智力、语言以及行为等多个方面的神经发育异常,从而可能对其远期生存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成熟的口腔吞咽功能是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必要条件,亦是早产儿神经功能发育成熟的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纠正胎龄12个月龄的Gesell发育量表中语言行为、适应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区发育异常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了研究组干预方式在促进早产儿早期神经发育方面的效果较佳。究其原因,研究组干预方式有效改善早产儿的吞咽功能,继而促进其经口进食,并获取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保证了神经功能发育。同时,呼吸紊乱属于神经发育异常的首要表现,不协调的呼吸模式和异常不安运动密切相关。而呼吸干预的实施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呼吸紊乱状态,达到间接促进神经发育的目的。另外,本研究结果亦显示,研究组干预28 d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原因主要可能是因为研究组干预方式缩短了早产儿经口进食时间,相应地减少了留置胃管的时间,从而有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呼吸干预,有助于改善早产儿吞咽功能,同时为早产儿的早期神经发育创造有利条件,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胎龄早产儿发育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别忽视了小儿发育迟缓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常用凝血功能参数变化的研究
动物变态发育知多少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