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追寻科技自立自强的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

2022-02-09刘睿孔俊轩

决策与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党百年科技创新中国共产党

刘睿 孔俊轩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界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告诫全党要从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配合宣传全会精神,本刊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撰文,讲文释义,以飨读者。

[摘    要] 中国共产党追寻科技自立自强的百年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的演进:1921-1978年,迈出科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坚定步伐;1978-2012年,走向科技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2012年至今,奔向领跑世界的宏伟目标。客观形势和实践需要的驱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追寻科技自立自强的基本动力。党的坚强领导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政治保证;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转化为创新效能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引擎;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立场。当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跑世界,将中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强国;建党百年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2)02-0005-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简而言之,意指科技发展实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自主创新、核心关键技术安全可控,直至领跑世界。中国自秦汉时期以来科技水平曾持续领先世界近1800年,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1] 71-75。但自明末开始与西方拉开差距,直至清末因落后挨打,被迫与西方国家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来,振兴繁荣中国科技以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自诞生之初便自觉接续先辈的伟大梦想。100年以来,虽然不同时期党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贯穿其中的一条始终未变的主线便是一直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重要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自立自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大致经历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奔向领跑世界”三个历史阶段的演进。近几年,学界多有探讨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也有从不同视角对党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研究,还有对党某一历史时期的科技史的研究和对某(些)领导人科技思想的研究,但鲜有对党百年来追寻科技自立自强历史的专题研究。基于此,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追寻科技自立自强的演进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凝练其基本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自觉践行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神圣使命。

一、党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21-1978):迈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坚定步伐

(一)建党初期(1921-1927):对科学救国形成全面认识

近代以来,面临科技水平落后对中华民族生存带来的严峻挑战,科学救国思潮开始兴起,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知识界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将科学和民主视作改造传统中国的根本手段。陈独秀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2] 443当时不少有志青年選择到海外学习,希望能接受西方先进文明教育。据统计,中共二大时的党员195人中,到海外学习有23人[3] 29,党的重要领导人,如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聂荣臻等都有出国留学、考察或体验国外工业发展的经历。

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一些先进分子接触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后,开始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科技发展的严重桎梏,若不先变革社会,科学救国在旧中国根本无法实现,因而救国第一步必须是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开展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让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让人民掌握政权,也即世界观从科学救国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救国论。但党的领导人并不否认马克思主义与科技的相通性,如1940年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4];朱德强调“马列主义的本身,就是科学的最高成果”[5] 1。坚持革命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并不表明他们彻底放弃科学救国的立场,相反只是表明他们对科学救国方案有了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但革命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先决条件。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叙述了他早期如何从科学救国思潮转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革命胜利后他又是如何回归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热爱科学技术,希望以此来改变我国的贫穷落后面貌,是我青年时期的夙愿。经过革命战争,人民掌握了全国政权,正是实现这种夙愿的好时机。”[6] 763聂荣臻的陈述是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革命与科技发展辩证关系认识的集中体现。

(二)独立领导武装革命阶段(1927-194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体系初具雏形

通常认为,支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物质基础是小米加步枪。“小米加步枪奇迹”所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坚定理想信念、不畏牺牲的血性胆气、钢铁般团结的意志等所带来的巨大战斗力和人民群众变革历史的伟力。但如果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只是仅仅依赖小米加步枪,则有失偏颇。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整个阶段都高度重视科技的自主发展,科技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从实践中自发踏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第一步。为了赢取战争的胜利和维持军民的基本生存,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便被迫开始自力更生发展科技事业,如无线电通讯业、军事工业、医疗卫生、民用工业、科技教育事业等。以无线电通讯业为例,1928年秋周恩来指派中央军事部工作的李强学习无线电技术,1929中国共产党第一套收发报机研制成功,成功编制两套简易密码[7] 133-135,1930年1月上海党中央和各大苏区电台沟通联络成功。军事工业有代表性的是1931 年建立的中央军委第一个大型兵工厂,即官田兵工厂。兵工厂除了修理军用器械,也生产土枪、土炮、弹药、大刀、梭标、步枪、手雷、地雷等。就民用工业而言,据记载,1932年江西中央苏区国营工业有中华苏维埃钨砂公司,中华商业公司造纸厂、瑞金纺织厂、于都通讯材料厂、中央卫生材料厂[8] 842-845。土地革命阶段各主要根据地大多建有红军服装厂、制药厂、油墨蜡纸厂、瓷器、糖厂、锅子、雨伞、瓦厂、农具、家具制造厂等。红色科技教育事业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起步,如创办中央苏区红军无线电学校,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央农业大学等[8] 972-979。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初步形成适应军用和民用的工业体系,尽管尚未形成明晰的理论表达,但在实践中党已经自发地踏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第一步。

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1937-1949),明确提出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口号,开启独立自主发展科技的制度建设和集中部署。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对解放区实行大规模的“扫荡”和经济封锁,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停发人民军队的粮饷,又逢连年自然灾害,边区政府财政和人民生活遭遇极大困难。严峻的革命形势使党中央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紧迫性认识更加直观。在1940年出席陕甘宁自然科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毛泽东提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4]朱德1941年在《把科学与抗战结合起来》中指出:“不论是要取得抗战胜利,或者建国的成功,都有赖于科学。”[5] 1

党中央明确提出“自力更生,发展边区经济”的方针,制定“用自然科学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工业,打败日寇”[3] 41的战略决策。同时,开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技制度和道路、方法的自觉探索。其一,初步确定党领导科技的原则和基本职责1,党集中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合作,联合调查、研究、攻克技术难题体制初步形成。其二,科技管理工作开始走向制度化。如通过决议、条例等形式发展教育、吸引知识分子和奖励科技发明等2。其三,提出走大众化的人民科学发展道路。其四,将“科学的文化”纳入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纲领。其五,尝试对外开放发展科技,如派代表到蘇联留学,欢迎吸引外国科技专业人员(白求恩、柯棣华等)到边区工作。

为了突破敌人严密封锁造成的物资短缺困境,在外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党中央千方百计集中人力、物力,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科技难题,以满足当时军事民用的迫切需要。根据地努力自制一些医疗器械、常用医药制剂、疫苗、血清,加强电源,军用小型电台的核心零件可变容器、枪支弹药,铁、燃料以及生活物资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939年自制出我军首支步枪;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将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及时向国内外传播[5] 269-300;1946年完成破伤风类毒素和抗病毒素的研制等[5] 317-319。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了能够自给的工业体系。同时,党也着力加强科技教育工作,如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开设识字班、读书班、自然科学普及小组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虽然党的科技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尚处于保障基本战争物资和军民生活需求的阶段,但随着革命实践深入展开,党加深了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认识,开启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制度化、系统化建设。如初步规定了党领导科技的原则与基本职责,科技发展的目的、服务对象、发展方针、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等,设立了科技事业机构,营造了尊重人才、注重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打造了迎难而上、乐于奉献、敢于牺牲、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工作体系初具雏形。这一期间科技战线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如抗日战争期间吴运铎为研制武器弹药曾三次负重伤,失去左眼、左手,右腿致残,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9] 42。但由于革命斗争的复杂性,也发生过令人痛心的熊大缜冤案。

(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8):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体系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党快步迈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始,中国共产党曾短期内大力引进苏联技术和苏联科技发展模式。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使党中央开始意识到独立自主发展科技的必要性。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使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向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发展道路。如果说在此之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更多表现为党的一项临时策略,那么从1960年开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则上升为党的工作基本方针,成为党稳定的、深刻的理论自觉,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成为党坚定的、一贯的实践自觉,党中央开启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原子弹、导弹等尖端国防科技的成功尝试。

社会主义建设伊始,党中央初步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方针、方向并开启了科技工作的规划、机制建设。其一,确定了科技事业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其二,自主开启科技发展规划建设,领导制定了《一九五六年——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和《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其三,确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发展基本制度和瞄准先进重大尖端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其四,建立配置科研机构体系和群众科学社团。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机构、国防科研机构所构成的科研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其五,提出科学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等互利原则,强调“对引进技术,只能‘一学、二用、三改、四创”[10] 511。

猜你喜欢

建党百年科技创新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面临新时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创新党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