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管理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思考

2022-02-09黄文静

科学咨询 2022年23期
关键词:活力党员干部育人

黄文静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阳江 529500)

高校党建工作要想提高实效性,其着眼点在基层,党的方针、政策等一切工作最终要在基层党组织中去落实,而基层党组织要想充分发挥其政治作用,则需要不断激发其自身活力,以项目化管理模式为手段,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的提升创造有利优势,最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为此,本文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激发的必要性和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不足的原因分别进行分析,再来探讨以项目化管理模式为手段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思路及策略。

一、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必要性

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还是党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建工作开展的着眼点和突破点,其活力、战斗力、组织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和落实的好坏。因此,要想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得到突破和提升,激发高校基层组织活力就尤为必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激发,一方面离不开对基层的重视,基层党组织要总结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从基层实践中寻找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基层中去以活跃基层活力。尤其是进入新时期,高校无论是在所处环境还是基层党组织所担负的任务及自身工作条件上均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基层党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改革,以使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得以充分激发。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让世界各民族文化产生碰撞,这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冲击,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墨守成规显然不利于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也无法适应当下的时代发展需求。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发展党员、考察党员、培养教育党员的政治任务,必然要与时俱进,以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坚决拥护和贯彻我党的教育方针,以从思想上对广大教职员工及青年学生起到引领引导作用,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落实,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不足的原因

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不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3]:一是高校自身未能充分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面对当今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分制实行等一系列新情况,高校未能及时从思想上做出调整和改变,基层党组织工作仍然处于布置和完成一般性工作的层面,无法跟上新形势下对教育及管理所提出的新要求。基层党建工作无论是在组织形式还是管理方式以及活动内容上均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党员干部缺乏勇于创新开拓的精神,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仍拘泥于以传统思维方式来解决。由于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的缺乏,不仅党员的先进性难以体现,而且令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打折扣。二是少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不强,终日忙于教学与学术研究,对党建工作存在忽视心理,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也未狠抓落实,以至于一些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难以提升高度,自我认为与普通群众无异,势必难以发挥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现象。在专业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上未能平衡好彼此,对政治理论学习有所轻视,重视专业建设工作而忽视党建工作,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业务工作,以致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难以有效结合,相互脱离,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被弱化[4]。

三、基于项目化管理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激发的思路及策略

(一)明确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内容

项目化管理是指利用有限的资源,运用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一切工作实施有效管理,即从项目开始至结束全过程中需要落实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评价等所有环节,以保证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5]。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首先需要明确党建项目的管理内容,在立足学校自身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清楚了解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具体要求,以便有效解决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其次,通过项目化管理这一模式的应用来创新和优化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以使基层党组织活力在党建工作开展中得以发挥,从而让党建工作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均得以提高。最后,项目管理过程中应阶段性地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项目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确保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落到实处。

(二)科学构建党建新体系,合理制订党建项目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想让其创新活力得以激发,真正发挥其在基层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首先就要构建新的党建体系,并科学合理地制订相关的党建项目。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是对历年来高校党建项目具体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在该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贯穿于高校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之中,从而打造出长效化、体系化与高校党建工作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二是在构建的党建新体系中合理制订党建项目。这就需要以各高校战略发展为目标,融入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将院系领导、干部队伍、高校基层党组织三者充分结合,融合成同一主体,在此基础上,再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价值理念体系。三是党建创新体系建设同时还要构建系统化的与之相配套的监督评估平台,以使高校的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无论是在整体结构上还是工作脉络上均能得以有效梳理,变得更加清晰合理,充分体现出党建新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思想。四是强化高校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的积累,以使项目化管理模式不仅深入渗透到高校各基层党组织之中,还能得以持续推进,从而让高校所有党员干部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协调平衡好教学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矛盾,避免重教学轻党建类似问题的发生,增强党建主职意识,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的职能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基础[6]。

(三)贯彻和落实德育新体系“五风”党建项目,创新“三全育人”新机制

新时期,高校党委不仅要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教育文件的相关精神,还要以此为基础全面合理地制订高校德育纲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德育理念并贯穿于整个育人过程的始终。一方面,基于该理念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德育管理机制,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的所有德育资源,贯彻和落实德育新体系“五风”党建项目,学校党委应就“党风、学风、校风、政风、教风”的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以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德育新机制。另一方面,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明确德育新体系五风建设的方向,并切实执行和落实,以形成监督、教育、制度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有效解决高校以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增强学校自身的竞争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高校的健康长远发展[7]。此外,在德育新体系下,要想让校内所有德育资源得到最优配置,除传统课堂教学外,还要将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等各种资源纳入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强化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已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和影响。帮助广大学生在整体政治思想素质上得到明显提升,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积极向上、执着追求、共同进步的良好学风和校风,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四)落实项目立项责任制,大力弘扬奉献精神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项目化管理实施效果,体现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就需要在落实项目立项责任制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和安排项目任务,并对照项目目标实行有效的举措来严格执行和完成项目任务,以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项目真正落到实处。不同的党建项目应由与该项目有关的学校基层党组织及相关部门针对具体的项目去开展,并明确划分各项目部门、基层党组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项目的切实执行[8]。针对高校党委布置的党建项目,其所涉及的各个责任部门应坚决贯彻执行,并实施相关方案,包括方案的实施步骤和具体的施行办法,以保障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还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高校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意识上均要领先于普通群众,积极奉献。奉献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还是党员干部的义务。《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共产党员有着明确规定,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个人利益需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等,这些规定无一不在传承和弘扬奉献精神[4]。因此,任何时期,奉献精神均是积极宣扬的美德,更是党员干部做出表率的体现。高校党员干部均要积极发挥其作为一个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责任有担当、无怨无悔、乐于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奉献精神来感染他人,在高校校园内形成浓郁的正能量氛围,让每位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的学生均受到正面影响,用感人的事迹感动身边的人,润物细无声地对高校学生产生教育效应,对普通群众产生积极影响,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增强奠定坚实基础。

(五)合理制订党建工作绩效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为规范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保障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校应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合理制订党建工作绩效考核标准,以使高校不仅在业务工作上有着详尽的考评细则和相应标准,在基层党建工作上同样有着相应的考核程序和标准,从而促进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效性的提升。具体来说,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的制订,应改进或摒弃投票、画钩等简单的考核方式,而应从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完成情况、完成进度、在党员群众及学生中所发挥的影响力、工作取得的实效性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客观评价,采取学校党委考评、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保证考评的公平公正,调动党员干部及基层党组织成员工作的热情,达到宣传鼓励先进、鞭挞激发后进的效果[9]。此外,还要做好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培养工作,以增强其党员意识,提高其党性修养,在群众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对党员干部选用机制进一步发展完善,重视当事人从事党务工作的履历,以从中选拔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党建工作涉及多个方面,无论是日常管理工作、教学教研工作还是基层党建工作等均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在开展教学考教及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同样要重视党建工作,不可顾此失彼、轻此薄彼,需要多管齐下,让高校各项工作均得以有序开展。其中基层党建工作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不容忽视,因此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能更好地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既有助于高校学生及普通群众在思想上行为上受到良好影响,创新育人环境及氛围,又有利于其党建工作得以创新,不断优化,为高校赢得更加充足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活力党员干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活力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