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工程类图书常见语言表述问题解析

2022-02-09

新闻传播 2022年1期
关键词:普世类图书建设工程

李 杰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7)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造成了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流方式的变化,进而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进入信息时代,如何准确、高效地使用语言文字,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图书作为重要的信息内容载体,要想准确地传递语言信息,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就必须保证图书内容的语言表述明确、统一,使其合乎标准。

建设工程类图书专业性强、学科方向多、技术类内容密集,作者在写作时,往往“重技术内容轻语言表述”,书稿内容经常出现文不对题、逻辑混乱、语句成分缺失、用语不规范等语言表述性问题,甚至有的内容信息因语言表述问题导致出现价值导向的错误,使得读者无法准确获取图书内容信息,降低了图书信息传递的质量,损害了读者的利益。

建设工程类图书中语言表述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价值导向问题、内容编排问题、文风与措辞问题、规范用语问题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归纳总结和解析。

一、价值导向问题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确保出版导向不出任何问题,是所有出版单位应该紧绷的一根弦,是不能逾越的“红线”,是所有出版物出版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头等问题。

科技类图书常以科技理论、技术、案例等为主要内容,较少涉及政治问题,作者在语言表述中,如果政治敏感度不高,就会无意中进行一些超出技术范围存在价值导向的表述,使得稿件中存在一些政治错误,影响较坏。例如,在审读书稿时,曾发现作者在论述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时引用了一个名词“普世价值”,而且这一名词又与所谓的“美国价值”联系在一起,隐藏在大段文字之间,在编辑加工中很容易被“淹没”掉,被忽略掉。但是这个名词却是一个专有名词,属于敏感词汇。在人民日报关于“普世价值”的评论中提出“在历史和道德领域不存在‘普世价值’,侈谈‘普世价值’是没有根据、也站不住脚的”,“宣扬‘普世价值’的典型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的同志不应把‘普世价值’当作时髦的用语,随声附和”,“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从评论中不难看出这种问题的严重性,而此类问题在科技类图书中本身也很少遇到,一旦出现,如果缺乏政治敏感性就很容易被忽略,所以要求编辑对于此类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对一些涉及价值引导的词汇和说法必须提高警惕,谨慎处理。

二、内容编排问题

(一)文不对题

建设工程类图书大多具有工具书的功能,读者一般会根据书中题目迅速查询关键信息,如果书中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图书的功用性就会大打折扣。文不对题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标题与内容不符。例如,有的章节在介绍建筑施工工法时,题目是某某施工法,但是在语言表述中,介绍却是施工器具的使用、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没有体现出工法的相关内容;二是标题范围过于宽泛。例如,小节的标题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概况,但是所写内容却只涉及水质提质增效的相关内容,对于生态修复、环境共治、海绵修复等内容一概不提,容易误导读者认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就只有水质提升这一项内容。

(二)逻辑混乱

建设工程类图书语言表述的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表述层次混乱。例如,在介绍一种施工新材料时,应该从材料的定义、组成成分、分类、应用发展过程、性能参数、优缺点、适用范围、应用案例等几个方面层层递进对材料进行介绍,让读者对新材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但是,有的书中往往不区分层次,在表述中,一开始就写新材料性能,适用范围,在哪些工程中适用,举了不少案例,在案例描述过程中为了凸显材料的特性又开始讲材料的组成、性能特点等内容,缺乏合理的内容安排和学习认知的逻辑性,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二是语言表述自相矛盾。许多建设工程类图书中,经常出现论据不支持论点,最后出现前后逻辑矛盾的问题。例如,有的图书在介绍施工新工艺时,为了强调新工艺的优越性,夸大其词,提出新工艺可以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施工作业,且与同类型施工工艺相比优势突出,可以极大节能降耗、提高施工效率等等。在文中引用案例说明时,却又提出新工艺的性能略好,适用范围也有局限性,有的甚至还需要改进等等,这就与一开始的观点矛盾,容易造成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困惑。

三、文风与措辞问题

(一)语言风格不当

建设工程类图书大概可以分为理论类、工具类、应用类、标准规范类、培训类、学校教材类、考试类等,每个类型的图书对应的受众群体差异较大,如果采用不恰当的语言风格,读者的接受度就会降低,影响图书内容信息的传递。例如,针对建筑工人技能培训的教材,采用理论型的语言风格是不恰当的,因为工人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使用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语言风格、文图并茂的表达形式较为合适,工人也相对容易接受。

(二)语言措辞不当

语言措辞不当也是建设工程类图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但是这类问题隐蔽性强,往往容易被忽略。例如,有的书稿中写道“我国的建筑产业工人都是文盲,需要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进行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这里“文盲”一词,就属于措辞不当。虽然一提到工人,容易和文化水平不高联系在一起,但是运用“文盲”一词,一是反映出作者对工人存在偏见,二是对我国工人的文化水平现状认识不够。我国现在许多建筑产业工人已经通过学习和实践,文化水平早已大幅提升,甚至有人在某些建设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成为了“大国工匠”,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了领军人物,例如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巨晓林、窦铁成等等。

四、规范用语问题

(一)句子成分缺失

句子成分缺失,尤其是主语缺失是建设工程类图书语言表述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不少作者在行文中习惯用谓语开头,段落一开头就是“主要是…包含了…是指…”等等,从头到尾看不见主语。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需要上下文结合,或者联系其他章节内容后才能搞清楚相关内容,使得阅读效率极大降低。

(二)口语化表达

虽然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能够使得图书内容显得自然贴切、形象生动,但并不代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滥用。例如,在一些应用类建设工程图书中,经常出现一些类似“业界大佬”“技术大牛”“用了这个材料非常省钱”“这种工法大家都在用”等大白话、口头语,这些语言表述破坏了图书内容本身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应该改为规范准确的书面用语。

(三)专有术语表述不规范

一些作者在写作时对名词术语表述还存在使用惯用词、行话,造成图书内容表述不规范。比如将“瓷砖”写成“磁砖”、“腐殖土”写为“腐植土”“噪声”写为“噪音”“横档木”写成“横挡木”等等,这部分内容在表述过程中应参考相关行业规范,以规范内容中专业术语进行表述。

(四)文件引用不规范

建设工程类图书中引用主管部门文件的情况较多,作者在引用文件时往往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文件名和文件号引用错误。一些作者在引用文件时不严谨,不到相关权威网站核实文件名称和文件号,在网上搜索粘贴,经常会粘贴成错的文件名、号;二是文件信息引用不完整。文件的引用正常包括三个要素,发布者、名称和文号,一些作者在引用时往往不加发布单位名字或者不加文号。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表述中注意纠正。

(五)标准规范引用不规范

建设工程类图书的特点是引用标准规范较多,而标准规范又种类繁多,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技术标准还会不断修订更新。作者在写作中,书稿经常存在引用废止标准规范的情况,这将导致图书内容过时,影响读者掌握新的技术内容。

另外,建筑类图书公式和符号较多,字母、符号的正体、斜体错用、上下角标误用等问题也较为常见。书稿中还经常会出现图、表和公式与正文文字不对应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建设工程类图书中语言表述中常遇到的问题,既需要作者在写作时避免出现类似错误,也需要在出版前编辑认真把好关。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图书内容质量,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出版物。■

猜你喜欢

普世类图书建设工程
思想“陷阱”与消解之道——论“普世价值”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挑战冲击及策略应对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谁是2019美国图书市场最大黑马?
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