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2022-02-09彭东海

新闻传播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渠道融合

彭东海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北京 100070)

一、类型介绍

(一)新媒体

当前媒体环境下并没有对新媒体有明确的定义,归纳为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完成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体形式。新媒体的出现降低了传统媒体行业的准入门槛,对新闻源头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要求不高。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各类门户、视频网站,及多样的社交软件作为传播新闻的工具体现了其多样性的特点。在互联网体系下传统的新闻门户网站与社交工具的逐步融合,使用用户通过截图和转载的方式分享信息,无法明确拆分两者之间的界限,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传播渠道方面向着“去中心”的反向发展。

(二)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多为电视、报纸、书刊等,在类型上又做了更为细致的拆分,电视和广播属于流媒体,报纸和书刊等属于纸媒体。报纸、杂志、期刊等纸媒体从专业性、携带型、受众群体等方面具备时效性强,专业度高等特性,尤其是各类学术期刊的专业性是所有媒体中最高的。

二、优劣势介绍

(一)传统媒体的优势

权威性。传统媒体的专业性是权威性不可忽视,多数传统媒体具备官方背景同时具备长期积累的受众基础,一些方面代表着官方的方向和态度。相较于门户网站和普通的自媒体平台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不可忽视。

专业性。在网络环境下降低了媒体的从业门槛,任何人都有发布言论的自由,将自己塑造成自媒体的角色。但是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多经受了专业的训练,在文字、影像、图片的处理等方面具备专业的素养,更具备深度报道的专业性。

资源性。传统媒体具备官方背景使其受到政府的扶持和协助,具备更加强大的组织能力,同时具备新闻素材的采编权。传统媒体的资源体现其在一手资料的获取渠道方面,能够在重大事件现场获取采编权。在采编技术上得到最先进的设备支持,例如央视新闻推出的互动新媒体产品能够运用VR、AR、8K等技术进行全景航拍和超高清制作,多角度展现景观的震撼之处,将现场感和故事性有机结合。

(二)传统媒体的劣势

注意力。传统媒体在题材的选择和剪辑方面往往比较严肃,缺乏趣味性和新颖度,在当前互联网信息量过载的发文频率下,无法吸引用户的阅读。在当前环境下只有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和多亮点的情况下,才能是阅读者停止“刷”新闻的快节奏,使得用户关注和阅读。

影响力。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将手机作为娱乐和消遣的工具,更有很多媒体新说法将手机作为人体的新器官。在国内手机屏幕已经当之无愧占据显示第一屏的地位,成为人们观看各种内容、新闻、视频等的首选,这样的使用频次和使用习惯是传统的纸媒体难以匹敌的,包括电视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也受到冲击处于大幅下滑的状态。

时效性。新媒体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时效性,新媒体的新闻发布频次、发布人数均决定其具备较高的时效性。例如央视新闻关注的重大事件均可以通过新媒体提前展开直播报道,针对突发事件和新闻、信息和政策法规的发布均可以通过新媒体即刻发布,达到最高的时效性。

话题性。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使其可以吸引不同群体的关注,已经成为多人参与、评论、转发、点赞等互动新闻模式,这种形式增加了受众的互动性,可以让用户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提高其参与感和话题性,有助于新闻更广泛的传播,这也是传统媒体本身存在的劣势。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年轻用户使用新媒体的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如果不能和新媒体做很好的合作和融合,必然会降低用户群体使用率和使用频次,直接导致未来的影响力下滑。举例而言人民日报开通微博和微信平台后,其使用人数和粉丝数量已经过亿,远远错过其纸质媒体的订购量。

传统媒体具备垄断的属性,因此在我国媒体发展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其官方背景使得传统媒体是当代媒体界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均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新媒体已有打破主流媒体占据传统媒体市场的局势,因此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灵活性、时效性、互动性等优势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做很好的融合避免用户浏览习惯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冲击。

传统媒体能够有效的消除受众的不安和恐慌,其官方权威的属性在澄清辟谣等方面具备不可或缺的职责和义务。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扩散能力更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在信息没有得到证实的情况下,对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仅仅依靠个人的判断和喜好,以依靠个人信任度为基础的新闻传播很容易造成虚假消息传播的失控。只有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才能发挥两者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媒体职责。以事实为依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网络上散布的各种谣言央视新闻利用多种新媒体渠道快速做出反应,向广大人民群众及时通报真实状况,对谣言起到了辟谣和遏制作用。

新媒体从某方面代表了草根文化和视角,是传统媒体很难涉及和关注的领域,因此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电视媒体记者可以获取更加灵活的报道内容,扩大了传统媒体的覆盖范围。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方式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做融合可以在相关网民的舆论监督下做好各个时期阶段的信息沟通,保持良好的互动性。

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建议

(一)创新观念

两种媒体的融合在形式上的创新尤为明显,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方面不仅保持传统同时融合新媒体渠道满足大众的需求。传统媒体的创新多以开播公众号、微博微信互动平台、抖音等传递方式体现。例如央视就利用抖音平台以一镜到底的形式囊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通过由远及近的观察角度,结合元素间的位移动画,给观众带来穿透式的场景融入感,体现了融合后的沉浸性、体验性、交互性的优势。

(二)重视便捷性

新媒体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打破了信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备较强的流动性,并且在传播形式上言简意赅。传统媒体需要把握新媒体的显著特点,实现信息和新闻报道的多样性。以央视媒体为例采用“中央厨房”模式实现记者一次采集信息实现厨房多种产品模式,做到真正的多样性。

(三)重视内容建设

传统媒体在融合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和挖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凭借其新闻的权威性引导舆论的导向,屏蔽新媒体由于门槛过低导致的言论负面性。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其行业领头羊的身份,将新媒体发布的未经核实的信息扼杀在初始阶段,正确引导事件的舆论导向。

(四)重视服务

时间成本是当前碎片化时代及其重要的资本,因此传统媒体应该发挥其权威性及时摒弃冗杂的普通信息,重视用户体验方式的提升。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突出媒体特色化服务的特点,逐步实现点对点的推送模式,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增加满意度。当前时代背景下年轻化的高知用户占比逐步提升,他们有文化,有知识看待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媒体从业人员应顺应用户的需求,适当的使用融会贯通的视角去进行内容的生产。

(五)整合资源

传统媒体完成渠道融合需要做好两种媒体从业者的交流工作,传统媒体具备较好的资本储备,因此多数能够固定办公地点,因此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请新媒体从业者参观和交流,完成运行模式和人才培养计划的融合。在新媒体渠道的运行过程中,新媒体人在新闻稿件撰写和处理方面多带有个人主观情绪,造成新闻公正性缺失,撰写质量下滑等问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可以从专业性的角度出发,查漏补缺提升新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很多较高影响力的新媒体机构均在互联网渠道挖掘大量的新闻数据用以完成各类新闻的快速报道,这个过程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服务和民众的支持。因此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新媒体可以与传统媒体建立较为快捷和完善的信息互传体系,第一时间将新媒体渠道发生的具备价值的信息传递给专业记者用以完成新闻时间调查,双方合作完成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事件。

(六)产业衔接

资源整合无论对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已经实现了深度融合,现阶段新媒体急需提升其在线下的影响力,相反传统媒体则需要在线上拓展知名度,因此需要建立产业衔接体制来完成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最佳的衔接方式是建立针对同时时间效应的新媒体-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期刊的体系,不仅利用新媒体高度的自由度能够互动适当表达自身观点,也可以将大数据分析作为传统媒体的信息导向,让用户重视传统媒体。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具备更好的资源储备能力,其发布的新闻事件的质量相对较高,但面对传播渠道狭窄方面新媒体具备更大的优势,在新闻质量和公正性方面新媒体则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实现媒体的高度融合,两者之间相互发挥优势,查漏补缺,通过传播渠道和现有资源的整体融合,实现媒体行业良性、高速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渠道融合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