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场域中纪录片的跨媒介叙事方式探究

2022-02-08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期
关键词:纪录片媒介形式

张 瑶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带来的热度持续发酵,多平台的创作模式为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从而出现了大量新的超文本和跨媒介叙事形态。纪录片的跨媒介叙事和超文本改编为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1 融媒体给纪录片带来的新机遇

既有融媒体一说,即表明新媒体不会完全取代旧媒体而存在,而是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以实现功能互补和内容价值提升,并促进融合文化的发展。对于融合文化,亨利·詹金斯有这样的论述:“一个新媒介和旧媒介碰撞,草根媒介和公司媒介交会,媒介生产者的权利和媒介消费者的权利以不可预测的方式进行互动。”[1]纪录片取材于生活,通过真人真事的艺术化表达,凸显内容主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改变原有的创作思路,依托新媒体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如内容众筹的《辉煌中国》、众筹放映的《我的诗篇》等,这些都是纪录片跨媒介叙事的新尝试。“融合”带来发展,“融合”创造机遇,融媒体的发展让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转变。

2 纪录片跨媒介叙事文本分析

2.1 开放的叙事结构

传统的纪录片为强调故事结构的完整性,通常都会选择封闭的叙事结构,这种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式的线性叙事纪录片,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所以观众对纪录片的接受度小于故事片。融媒体语境下纪录片构建了超文本叙事,它摆脱了封闭文本的局限,用户可以随时在各种收视终端文本之间建立链接,从而构筑起一个由众多独立文本与分岔路径组成的文本矩阵。纪录片创作一直遵循着传统的叙事结构,互联网的发展则为纪录片的超文本叙事提供了可能性。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跨时空创作,通过文本、图片、影像等不同形式进行创作,丰富纪录片的内容。比如,《辉煌中国》就是一部通过“内容众筹”而创作的纪录片,节目组前后收到观众提供的线索、内容、故事上万条,这让观众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从而让《辉煌中国》的内容征集影响力辐射到影片本身的宣传中,保持持续宣传的热度,提升了影片的影响力。让中国的辉煌取之于观众,让观众讲述中国的辉煌。开放的叙事结构为纪录片的创作及宣传带来了新的尝试,从传统的广告、路演等形式的宣传,延伸到从创作中宣传,拉长了宣传的周期。

2.2 交互的叙事形式

经典叙事学研究认为,故事在其实现中本质上是线性的,而超文本叙事往往由多个自成一体又相互交织的系统构成。同传统文本相比,这种交互式媒体叙事在结构上呈现出独特的变异[2]。纪录片不同于故事片,它要遵循纪实的原则,无法通过编讲故事去进行内容创作,而只能通过借鉴或采用戏剧化的故事策略记录和反映生活。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第二,通过不同的小故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也是近年来纪录片较常用的一个形式。比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运用多个小故事来表达主题的成功之作。其从第一季到第三季的内容创作,都采用同主题、多故事的形式,作者通过搜集中国各地的美食,进行片段化的记录,然后剪辑在一起,形成每集纪录片的内容。从画面内容来看,好像很碎片化,天南海北的美食融入一集内容中,这种看似碎片化的记录通过主体思想进行串联,形成了一个个关于美食的饕餮盛宴,让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纪录片的思想主题,调动观众的观影兴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是一个典型的同主题、多内容创作形式的纪录片,其通过每一个小故事来表达中国式的传承关系和工匠精神。这类纪录片都在尝试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通过交互式媒体叙事,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其体验感和认同感。

纪录片叙事与故事片叙事不同,非虚构的叙事是纪录片必须要遵循的底线,然而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纪录片的创作形态也终将走向多元化。即使依旧将真实与否作为评价纪录片的标尺,即使依旧对内容艺术化处理的倾向“敬而远之”,但当纪录片去书写历史的时候,必然会寻找和选择一种最符合历史内容表达的话语方式,既能够清晰地描绘历史的图景,又能兼顾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要求。交互的叙事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使纪录片的内容和画面更加丰富,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2.3 跨媒体的叙事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平台为纪录片的内容和传播提供了创新平台。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兴起,让观众的阅览习惯发生了变化,观众对短视频的接受度不断增加,并涌现出大量的纪实影像。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电视台播出时,观众的反响平平,但它在短视频平台却意外走红。粉丝通过评论、弹幕等形式参与纪录片的播放,也有观众通过后期剪辑、内容节选等形式将纪录片节选部分内容上传到短视频平台,拓展了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也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能够参与文物修复与保护的讨论。一部好的纪录片,除了本身的艺术创作之外,更多的是内容延伸出的影响力和价值。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拍摄,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和思考,这才是纪录片内容价值的真正体现,也是创作者想通过纪录片主题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如今的观众已不再是观看电影后只通过口头讨论的群体,互联网也成为为观众很好的表达平台,观众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图像、短视频等形式参与作品的评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互联网为观众提供了好的发声平台和交流渠道,特别是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在上映之后也可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持续发酵,在短视频平台的讨论热度越高,影片内容的曝光量也就越高。

3 跨媒介叙事为纪录片传播带来的新机遇

跨媒介叙事为纪录片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观众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参与纪录片内容的创作和传播。从故事片的跨媒介叙事来看,有很多优秀的故事片通过跨媒介叙事的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创作和传播。跨媒介叙事在新媒体技术的助力下逐渐成为全球化影视作品的生产模式,其主要是对文字、影像、动漫、声波、虚拟的空间、主题乐园等形式进行再次创作和传播。比如,影视作品《花千骨》从2015年上映以来,在互联网持续发酵,形成了讨论、抄录对白、改写剧中人物的命运、粉丝原创《花千骨之重生再爱》《花千骨之重生再遇》《花千骨之重生再会》等多种表达方式。除了文本改写,形式突破也是《花千骨》的另一种跨媒介叙事方式,如游戏。在影视作品中,花千骨是绵弱的女子形象,而在游戏中,花千骨的断念剑通过用户的操作不断地过关斩将,游戏人物本身的能力也随之提升。纪录片同样可以通过跨媒介叙事方式进行内容的叙事与传播。观众在观看纪录片之后,对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或者进行同主题创作,在互联网平台形成大众的纪录片内容传播矩阵,让纪录片的影响力得到持续发酵,为纪录片带来多层次、多领域的传播。

3.1 打造经典的IP形象

任何纪录片都会有典型的主人公形象,经典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形象往往是一个作品实现跨媒介叙事的重要元素,如花木兰、哈利·波特。《哈利·波特》《花木兰》等也都衍生出文学、电影、漫画、舞台剧、交响曲等系列作品。纪录片可打造主人公的IP形象,而后进行跨媒介叙事,让内容在不同领域进行有效的传播。这种尝试在短视频平台已有了初现,美食博主李子柒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通过短视频记录生活的案例,她的视频是很典型的纪录片形式的创作,这个人物的形象也延伸出自己的品牌。纪录片的叙事可根据内容对典型人物进行IP形象的打造,激发观众的兴趣,然后通过用户再生产的方式进行跨媒介叙事,使内容的传播效果不断放大,形成一个多形式IP形象的传播矩阵。

3.2 从艺术到经济的持续发酵

纪录片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年轻观众的欢迎,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美食类纪录片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很多平台开始打造美食内容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储存并支持在线播放,观众可重复观看和传播。此外,在微博进行传播是《舌尖上的中国》跨媒介叙事的一大突破。以互联网和微博传播为代表的热屏广告推广,掀起了舌尖系列跨媒介叙事的热潮,互联网上的点击量接近2 000万。《舌尖上的中国》获得如此成功的传播效果,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内容得到了网络用户的认可,二是互联网的推广和跨媒介叙事内容的传播为它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舌尖上的中国》的大数据调查显示,33.29%的观众通过电视直播观看,63.04%的观众通过网络点播观看[3],通过手机电视观看的观众为3.67%。通过跨媒介叙事,《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的网络影响范围进一步拓展,评论、争议、二次创作又使其热度持续增加,《舌尖上的中国》中推荐的各地美食也因此出名,该地域特色美食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从而产生了更高的经济价值。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后,消费者慕名拜访王立芳师傅,章丘铁锅热度大增,成为互联网热销产品之一。随着纪录片的内容更加生活化,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诸如章丘铁锅这样的网红产品层出不穷,可见互联网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平台,而跨媒介叙事进一步增强了纪录片的影响力。

3.3 映前、映中、映后的连续传播

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内容传播,是影视作品制作完成后才进行一些宣传和路演,而互联网让影视作品的创作开始发生转变,从有想法开始就可以进行相应的传播。很多纪录片开始了映前叙事,其形式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短视频平台、知乎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不同形式的传播,让内容话题变成热点,引起观众的注意。比如,纪录片《二十二》开拍之前已在网络上掀起热潮,成功实现了纪录片开拍前的跨媒介叙事。由此可见,纪录片的映前跨媒介叙事确实对纪录片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

映中传播主要的实现形式是观众的评论,这会使某一话题在互联网持续发酵,甚至可以在互联网形成争论,借此也能让纪录片的内容实现二次创作和发酵。广大网友不断注入创作灵感,让关于纪录片的解读向各个领域不断延展,从而让纪录片的宣传从传统意义的路演和广告向互联网模式的多形式、多内容发展。

映后叙事是源于映前叙事、映中叙事的持续发酵而产出的叙事模式,网友可根据纪录片的内容选择影片中的人物、元素等进行话题讨论和内容二次创作,通过改编歌曲、制作短视频、创作文章评论等不同的形式进行传播。这种传播的影响力可根据话题的热度来判断,热度持续时间越长,内容传播影响力越大,传播范围越广。

映前、映中、映后的连续传播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纪录片的跨媒介叙事提供了多种方式,增强了纪录片的影响力。

4 合理把握纪录片创作的艺术性

亨利·詹金斯认为:“跨媒体叙事最理想的形式,就是每一种媒体出色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有这样,一个故事才能够以电影作为开头,进而通过电视、小说以及连环漫画展开进一步的详述。”[4]跨媒体叙事让互联网用户的参与热情更高,依附于互联网传播的新媒体迅猛发展,让跨媒介叙事的形式更加丰富。纪录片的创作,在符合广大观众期许的同时,依旧需要把握艺术化的程度。如何让纪录片既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又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建立一定规模的内容粉丝群。这些粉丝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跨媒介叙事能力。让这部分粉丝成为内容初级宣发者,也是跨媒介叙事内容的掌舵者。第二,合理引导叙事。互联网传播速度之快、内容之广,让传播的内容在短时间呈现出较大的影响力,所以纪录片在传播前就要合理筛选内容,这就是映前叙事要做的工作。第三,做好艺术传播的引导。互联网的内容参差不齐,纪录片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观众,为后续的跨媒介叙事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纪录片媒介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书,最优雅的媒介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