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与子,一起玩一起笑

2022-02-07刘潇

北方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卜劳恩克里斯蒂安父与子

刘潇

再没有比在人性丧失时代拾起人性碎片更能撼动人心了。

1929年,德国首都柏林沉浸在全球“繁盛的20年代”氛围中,26岁的埃里希·奥赛尔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文化的养分。

两年后,儿子克里斯蒂安出生,一家三口过着节俭而快乐的日子。没人知道,此时纳粹的阴云已悄然升起。

1933年,納粹上台,开始法西斯文化控制,迫害文化名流,焚毁“禁书”。奥赛尔被认定为“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危险政治活动”的漫画家,丢了工作。

他的生活陷入艰难境地,直至一年后的春天,权威画报《柏林画报》抛来了橄榄枝。奥赛尔开始使用笔名“卜劳恩”创作《父与子》的连载,每周发表一个故事,将自己对儿子的爱投射进漫画。

原版《父与子》是黑白漫画,人物几乎没有对话,仅以动作、表情和场景表现故事。但就是这么一本黑白无声的漫画,俘获了纳粹统治下普通德国民众的心灵。

“父亲”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年纪不大就已谢顶,留着遮住嘴巴的一字胡。“儿子”是个正上小学的孩子,人小鬼大、聪明顽皮。他们是彼此的好伙伴,儿子闯祸捣乱时,父亲的大手便落在儿子屁股上;可当儿子遭受欺负,温柔软弱的父亲又会变成不畏强权的斗士。父与子时而追逐打闹、笑话频出;时而聪明乐观、点子多多;时而助人为乐、抱打不平。

这些有趣的小短剧一直秉持着善良简单的基调,父子情深贯穿全篇。一次,儿子踢球砸坏了窗玻璃,父亲追着骂儿子,儿子跑出家门,父亲焦急地外出寻找,无功而返。等回到家门口,正好一个球从家里飞出,打坏了另一扇窗子,还砸在了父亲脸上。儿子走出来,以为自己要挨顿揍,可这一次,父亲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

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万马齐喑,《父与子》的问世无异于阴郁世界的一抹彩虹,连载期间,读者来信雪片一样地飞来,不仅在德国反响巨大,影响力还远播海外,在当时的中国读书界也风靡一时,丰子恺、鲁迅等人都对其赞赏有加。

那些年里,卜劳恩的政治讽刺作品一次次地激怒纳粹,幸由画报社的管理层和同事开脱保护,才得以逃过牢狱之灾。但纳粹并未放弃对他的迫害。1944年3月,卜劳恩因“反国家言论罪”被捕入狱。狱中,他就像漫画中的“父亲”一样,不畏强权,将朋友的罪名全揽到自己身上。

4月5日,卜劳恩在开庭前夕于狱中自杀。在致妻子的绝笔信中,他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这句话被他划掉了,最后,他写下:“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自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第一次以画册形式出版《无字连环漫画父与子》,到译林出版社推出珍藏版《父与子全集》(彩色版),《父与子》已陪伴中国读者70年,温暖抚慰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与父亲。

《父与子》的最后一篇里,父与子坐在路边苦思良久,最终决定离开。他们越走越高,最后,父亲化作夜空里微笑的月亮,儿子化作月亮旁的小星星。

2001年,克里斯蒂安去世,和父亲卜劳恩葬在了一起,就如同漫画的结尾,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分离。

(摘自2021年第9期《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卜劳恩克里斯蒂安父与子
父与子
迷上千纸鹤
全地形攀升
这下足够了
父与子
画在蝴蝶翅膀上的艺术
逃学的人
美丽心灵
迅速满足的愿望
父与子